曉臣


縱橫起伏的山川林木、濃淡干濕的筆墨、抽象充滿意蘊的水墨寫意……徜徉在彭贊賓的山水世界里,一件件“高溫水墨”作品讓觀者嘖嘖稱贊。
8月16日至29日,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舉辦的“高溫水墨——彭贊賓當代陶藝個人作品展”以“高溫水墨”為主題,兼具多種涵義,既有作品通過窯火高溫燒制的陶瓷概念,又有畫面呈現宛如傳統水墨脫胎換骨轉換升華的表述。
據了解,彭贊賓現任教于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陶瓷創作,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彭贊賓的陶瓷作品參加了諸多重要展覽,并獲得了不少獎項。
《游山》、《探山》、《時間的重量》、《茶宴》、《物質的關系NO.1》……在彭贊賓的高溫水墨作品中,深刻的立意、凝練的構圖、瀟灑的筆墨、適當的留白為觀眾留下了廣闊的幻象空間,純熟的技法令每一個色塊更為自然瀟灑。
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正認為,“彭贊賓作品的可貴之處,首先是他作品中表現出的個人特色,不論何種材料、何種形式,甚至不同的創作階段,其個人意識、性格特征總能外化為一種作品形態,彌散在他作品的各個部分,綜合而成自己的作品面貌”。
“總覽此次的展品,簡單的色彩下覆蓋著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感悟,抽象的形態彰顯著作者對現代藝術的探索,所有的一切藝術形象卻又同時構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云、山、水、徑……既是他眼中的景亦是他心中的境?!毙潞E深I軍人物、當代著名書畫家陳家泠這樣評價道。
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授黃煥義也對自己學生彭贊賓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半S著現代審美將陶藝置入空間展示的范疇,人們開始不滿足于傳統陶藝的單純空間構造,彭贊賓用他的方式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立體陶藝’系統,瓷板與幾何形塊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幾何塊既是對瓷板紋飾的提煉與概括,也如展開圖一般詮釋著瓷板上未能表現的畫面細節?!秉S教授認為,彭贊賓的這種陶藝形式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語言,還打破了陶瓷材料傳統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風格。
水墨意象符號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游走是彭贊賓的“高溫山水”給人的最大感受。在這種游走中,藝術家的自我精神世界得到了藝術的表達,在彭贊賓的作品中,山水獲得了另外一種表述形式。
正如藝術家自己所敘述的那樣:“在陶藝創作過程中,我一直迷戀著泥漿在陶瓷坯體上留下的肌理痕跡。我常常會把隨手拾來的物件當做我創作的工具,如小木頭條、小鐵片、塑料片、毛筆、刷子等等。在我手上,它們是創造富于表現力的作品的有效工具……泥漿在我的作品中已經從作品裝飾轉換成情感觀念和人文價值的探究,它已演化為訴說情感和觀念的藝術語言,體現物質材料資深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觀念,材料對于我而言不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一種自我精神世界的映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