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玉 張志強
國內工具書的數字出版模式、挑戰與對策*
◎ 王 玉 張志強
國內出版社在工具書數字出版領域探索了在線服務模式、數據庫模式、集成模式、硬件模式等。面臨新興平臺、盈利模式、網絡盜版和技術問題等挑戰,國內出版社需要呼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豐富產品類型、加強產業合作與深度整合資源。
工具書; 數字出版; 在線查詢
工具書是廣泛收集某一范圍的知識或材料,并按特定的體例或方式編排的,解難答疑,提供線索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圖書。①我們常用的工具書主要有字典、詞典、百科全書、年鑒、手冊、標準、地理資料類工具書、書目、索引和文摘等。工具書出版作為傳統出版領域重要的一部分,不僅為出版社帶來了經濟效益,在傳承社會文明、普及文化知識方面也功不可沒。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電子設備的迅猛普及,人們的學習習慣也在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數字工具書進行信息檢索。如何面對工具書的數字化浪潮,成為國內出版社亟需解決的命題。
工具書數字出版的國內國際情狀并不相同。2010年,牛津英語詞典宣布停止生產印刷版,2012年,大英百科全書也宣布不再印刷紙質版。而國內工具書出版的態勢比較復雜,上海辭書出版社總編輯彭偉國表示,就中國讀者的實際情況來看,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至少是10至20年中,數字版和印刷版將會同時并行。②目前,國內出版社的工具書數字出版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出版模式。
1.在線服務模式:以“百科在線”為例
在線服務模式是出版社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將傳統線下服務搬到網絡上。此種模式不需要出版社整合所有內容資源,只需出版社將其自身工具書產品分門別類數字化,用戶即可在線選擇所需產品進行檢索。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就選擇了這種在線服務模式。2005年8月,中國大百科出版社立足于其主營業務——百科全書及其他工具書出版,與新浪“愛問”共同合作推出了“中國大百科在線搜索”服務,這也是當時國內搜索市場中第一個以百科全書內容為依托的知識搜索服務產品。之后,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獨立推出了“百科在線”查詢系統,該系統是一個向在線用戶提供搜索的系統,讀者可以通過百科在線系統搜索訂購知識庫的內容。“百科在線”采取的是用戶付費收益模式,國內機構用戶可以向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術語中心購買大宗服務,個人用戶可以從該術語中心購買充值卡,并選擇需要的知識庫進行搜索。③
2.數據庫模式:以商務印書館為例
數據庫模式是出版社比較偏愛的數字出版模式,多數出版社往往會將各單本工具書數字化后再集成為大規模的數據庫,這樣出版社在內容上更具競爭優勢,在產業鏈中也會擁有較強的話語權。
被譽為國內“工具書王國”的商務印書館百余年來出版了大批精品工具書,在數字出版過程中,商務印書館也在求新求變。“百種精品工具書數據庫”是商務印書館2012年來推出的重要的工具書數字出版產品。該數據庫融入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匯集商務印書館100余種暢銷、長銷的現代精品中外文工具書,涵蓋漢、英、俄、德、法、日、西等20多個語種。內容權威,
品種齊全,規模巨大。總字數3.5億余字,詞目360余萬條。該數據庫采用鏡像、會員制、流量計費等方式付費使用。④
3.集成模式:以知網工具書平臺為例
集成模式對出版社來說省心省力,自身產品也可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這種模式對不以工具書出版為主營業務的出版社來說是不錯的選擇。相比自己做工具書數據,更多出版社選擇風險較小的授權行為,將自身的相關工具書產品授權相關機構使用,利用現有的內容集成平臺來推廣自身產品。例如,中國知網開發的《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獲得了近200家出版社授權的4000余部工具書,類型包括語文詞典、雙語詞典、專科辭典、百科全書、圖錄、表譜、傳記、語錄、手冊等約1500萬個條目、70萬張圖片,內容涵蓋哲學、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學等各個領域。它從2006年3月立項至今,用戶已遍布全球,日均檢索量達70萬次。⑤
集成模式類似于電子書的代理銷售模式,出版社無法控制自身內容的傳播流向,也無力決定內容的價格,在工具書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出版社如果不具備強大的內容優勢和控制權,很有可能處于被動地位。
4.硬件模式:以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為例
除了在線服務與數據庫模式,自主研發電子書硬件和軟件系統也是出版社嘗試選擇的途徑。早在2010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世紀創榮聯手打造了辭海悅讀器,這也是全球首款由出版機構出品的工具書閱讀器。借助自身出版優勢,世紀出版集團為辭海悅讀器整合了龐大的內容資源:除了完整內置《辭海》(第六版),更集成了《中華文化通志》十典百志101卷以及后續加入的世紀出版集團多種權威工具書,還有世紀出版集團旗下26家出版機構、44種期刊、5種報紙的優秀書籍、刊物,臺灣數位出版聯盟旗下880家出版社及北京、上海、臺北、香港兩岸四地眾多出版機構浩如煙海的出版物基礎。⑥
打通上游內容和下游設備的聯系,需要出版集團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管理控制能力,加上需要考慮到后期面對市場的持續銷售工作,少數出版集團會采用此類出版模式。
在數字化工具書市場極速擴張的同時,出版社并沒有從中獲取應得的回報,因為傳統出版社面對的是一個新的競爭激烈的市場,挑戰重重。
1.新興平臺的挑戰
工具書的主要功能是解疑答難,誰能快速高效地解答用戶的問題,誰就能搶占市場。與傳統出版社工具書數字化的謹慎前進相比,一些新興在線查詢網站采取“先開槍,后瞄準”的策略,先入為主地占據了網絡在線查詢市場,使傳統出版社在市場上的地位十分被動。百度在2006年4月就上線了測試版的百度百科,經過多年的完善發展,憑借百度集團的影響力,百度百科在在線查詢領域的份額不斷擴大。除此之外,隨著維基百科、互動百科、MBA智庫百科等查詢平臺的發展,出版社研發的工具書查詢平臺被層層包圍,加之商業運作不善,雖然其自身內容更加嚴謹科學,但也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深究原因,免費是這些“草根”搜索網站的制勝法寶。免費模式一方面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一方面喚起了用戶熱烈的情緒——成為一個非理性興奮的來源。⑦當出版社還在打包出售價格不菲的工具書資源庫時,免費的在線查詢網站早已改變了用戶的檢索思維和行為,傳統出版社自然要謀求應對之策。
2.盈利模式的挑戰
新興的網絡工具書提供商往往通過免費提供檢索結果來提高自身網站流量,然后吸引廣告主投放廣告來獲得收益。對出版社來說,數字出版尚未有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工具書數字出版也面臨同樣的難題。就拿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來說,它現已印行4.5億余冊,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而數字化的《新華字典》如何定價,如何在不同的設備上運作,如何付款等都是棘手的問題。傳統工具書出版的盈利模式清晰,從上到下的產業各環節也比較簡單,但一旦數字化,出版社則很難把控,所以很多出版社對自
己的工具書產品是否要進行數字轉化與發售,仍然處于觀望狀態。
工具書數據庫主要依靠個人和機構用戶付費購買獲取收益。但是,被互聯網世界的免費使用觀念培養起來的個人用戶,即使收費低廉也難以吸引其目光。所以工具書數據庫往往針對圖書館等機構出售,而出售之后由于推廣不足,用戶的使用頻率遠不如其他免費的工具書產品。同時,工具書數字產品過高的定價也讓用戶望而卻步,這類產品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夾擊下生存空間日漸逼仄,幾無盈利可言。
3.網絡盜版的挑戰
出版社研發的工具書數字產品由于價格過高而難以普及,多數使用者會選擇通過網頁在線查詢或下載使用相應的破解軟件來獲取信息。由于網絡自身內容龐雜、監管困難,出版社許多優秀的工具書數字產品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被肆意傳播。如在百度網頁搜索“新華字典”,會找到若干網頁,多數相關查詢網頁里充斥著大量的廣告,或者只有點擊廣告后用戶才能查找內容,而用戶無從知曉這些網站的開發者是否得到了正版授權,查詢結果也無法確認是否準確。用戶在手機軟件安裝商店也會看到諸多工具書軟件,然而開發者并不是出版社,也沒有關于是否取得內容授權的說明,軟件內同樣插入了許多廣告。
良好的版權保護是工具書數字化發展的基礎,不過我國關于網絡侵權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而且電子出版物自身便于復制粘貼、傳播成本低的特點,更使得網絡盜版問題愈加嚴重。
4.技術的挑戰
任何電子出版物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來展現,由此,工具書數字出版也面臨眾多技術的挑戰。首先,目前電子設備硬件、操作系統千差萬別,出版社如何選擇工具書電子產品的表現形式、怎樣讓產品在各類設備中取得較好的體驗效果是一個難題;其次,一些設備無法顯示生僻怪異的漢字、符號,這就對工具書的數字產品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些出版社的工具書搜索網站維護不當,也會導致用戶無法使用;再次,數字工具書需要用戶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檢索技術,網絡工具書使用起來對硬件、軟件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
紙質閱讀一直是傳統的閱讀方式,讀者可以在紙張上進行批注,翻閱行為隨意,不用擔心斷電、排版亂碼,雖然電子工具書也有相應的各項功能并更加強大,但改變人們長久以來的閱讀習慣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出版社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本該是優秀內容的提供者和傳播者,然而這些內容不僅有時不由自己進行傳播,有時還會被非法利用,甚至導致出版社的文化引導地位被弱化。對出版社來說,如何通過自身努力在工具書數字出版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是關鍵問題。
1.保護版權,推動法律完善
版權是出版得以發展的基石,對數字出版產品來說亦如此。雖然大多數用戶在竊喜網絡資源的免費享用,但是長此下去,必然會挫傷作者、出版社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與數字工具書出版相關的法律主要為《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其中,侵權行為的侵權成本較低,但是受害人維權成本較大,法定賠償額度低,并且法律對信息網絡空間中作品的保護非常有限,各地判決網絡著作權侵權的賠償標準也不統一,這些都影響著數字工具書版權的發展。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工具書數字化健康發展的基石,出版社要呼吁為工具書數字出版市場營造一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督環境。其實,互聯網上很容易發現侵權行為,取證也較為容易,只是很多時候受害人申訴特別是異地申訴的成本太高。出版社一方面可以呼吁推動法律法規的完善,加大對工具書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呼吁政府或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執法力度;此外,還要呼吁發揮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信息中心等專業組織的作用,提高其在市場監督方面的權力和地位。
2.豐富產品,覆蓋各方市場
工具書數字出版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形成多個版本的工具書數字產品,挖掘多種盈利方式。僅僅依靠單一的產品線路和盈利模式,不利于產品的市場擴張,也不利于出版社實現自身的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為例,我們可以通過檢索找到相關的網頁和軟件,然而絕大部分產品都非商務印書館授權開發。由于用戶常用的檢索途徑就是通過網頁或電腦軟件、手機軟件檢索,商務印書館可以開發相應的在線服務、PC軟件、移動APP。這樣,當用戶需要使用《新華字典》時,上網一點就能快速找到官方出品的正版產品,而不用在廣告扎堆的網頁和軟件中辨別哪一個可靠。開發網頁和軟件的費用并不高,即使商務印書館將其做成免費產品,憑借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只要用戶數量足夠多,也不難通過其他途徑收回成本。
3.積極授權,加強產業合作
工具書在解答讀者知識困惑、提升讀者知識水平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將其數字化也是為了提高使用范圍和效率。商務印書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工具書出版強者可以自己開發產品,而一些力不從心的出版社則可以積極尋求與工具書數字出版產業鏈的其他環節或商家進行合作,如好記星、諾亞舟、文曲星、名人等品目繁多的電子產品,又如安卓應用市場、蘋果應用市場等,這都需要傳統出版商主動了解市場態勢,傾力合作,切忌消極被動。
4.資源整合,內容深度加工
工具書數字出版不應僅是簡單的紙質書的翻版,出版社應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將內容資源打碎后進行再處理,匯聚成對使用者含金量更高的產品。一方面,出版社要對自己的工具書數字資源進行結構化整理,另一方面要將書中條目按照相關性進行加工編排,深度挖掘各條目間內容的有機聯系,便于讀者查找對比,為讀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檢索結果。
相比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劍橋高、中、初階學習辭典”,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黨組書記李朋義認為,國內提供給學生的工具書顯得很籠統,細分程度遠遠不夠,甚至出現學生與成人使用一樣的工具書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出版商應重新審視自身的工具書資源,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根據用戶行為軌跡為其量身定做工具書學習產品。
對工具書數字出版來說,變的是知識的載體,不變的是出版社服務用戶、傳播知識的永恒使命。在工具書數字化發展“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候,作為工具書版權歸屬者或擁有者的傳統出版社是時候站出來,重視工具書的數字化發展,豐富產品類型,探索盈利模式,推廣優秀的工具書內容。
(王玉,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系2012級碩士生;張志強,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教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外電子書產業比較研究”(12ATQ006),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資助項目(11JBGP052),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中國出版轉型與發展”創新團隊階段性成果之一。
注釋:
①張志強:文獻學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21-22.
②紙質圖書已窮途末路? [EB/OL].[2014-5-25].http://info.printing. hc360.com/2012/03/161719434793.shtml
③中國大百科[EB/OL].[2014-5-25].http://ecph.cnki.net/aboutus.aspx.
④百種精品工具書數據庫[EB/OL].[2014-5-25].http://www.dajianet. com/news/2012/0331/183754.shtml.
⑥進軍數字閱讀“,辭海”亮劍上海[EB/OL].[2014-5-25].http://news. zol.com.cn/179/1790651.html.
⑦艾瑞里,趙德亮,夏蓓潔.怪誕行為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51.
⑧呂慎.學習型工具書:國際辭書出版的重要領域[N].中國教育報.2013-07-01(12).
中國工具書
總庫》[EB/OL].[2014-5-25].http:// gongjushu.oversea.cnki.net/chn/ProductIntro.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