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軍
摘要:本文先是介紹高中語文課堂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闡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對一線教師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點滴幫助,以促進大家的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情感教育 策略
一、高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一)高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教學,是全面落實教育目標的需要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性質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人文性主要包含人們的普世價值、道德品質、精神信念等,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得到偉大精神和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另外,《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要求:學生應在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情感;通過閱讀和鑒賞,能夠陶冶情操,深化熱愛祖國、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這些都說明高中語文課堂進行情感教育是落實教育目標的需要。
(二)在高中語文課堂進行情感教育是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迫切需要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學習的最佳時期,是他們心理和生理逐步成熟發展的階段。處于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情感豐富而復雜,主要表現在:一是他們在面對許多問題時,往往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自己的情感世界容易受到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影響,有時情緒會難以控制,比如,可能因為自己上課時回答對了問題,教師進行了表揚,往往會表現的興奮不已,內心充滿無限喜悅;有時也可能因為某一次考試沒有考好,而使學習自信心大幅下降,甚至長時間悶悶不樂,一蹶不振,從而徹底失去對學習的興趣。二是由于他們年紀小、社會經驗不豐富,他們往往在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和外界的誘惑時,自制能力很差,通常辨別不清事物的好壞、真偽。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的這些情感狀況讓我們意識到,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增強文化修養的同時,更要培養他們的情感世界,以彌補其不足。
二、在高中語文課堂進行有效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知識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情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好的教師人格魅力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學生,能夠無聲無息地感染自己的學生,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崇高的人格品質,能夠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把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內化為一種自覺行為、一種自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課堂要想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應當具備豐富淵博文化知識,一個不善于溝通交流、文化知識貧乏的語文教師是很難勝任教授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善于接受和消化新知識、新觀念,認真鉆研語文知識、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應當積極探索語文學科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應當孜孜不倦、勤奮好學,努力做到既有精良的教學業務能力、又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學科知識。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旁征博引、舉一反三,才能深入淺出、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自覺自愿地接受各種教育和指導,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情感。
(二)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尊嚴和價值,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美好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他們才能主動地接受教育,才能使他們中懦夫變為強者,才能使他們中的落伍者變為進步者,才能使他們中的失敗者變為成功者,才能使他們變得自尊、自愛、自強、自信。
三、高中語文課堂情感教育具體實施策略
(一)創造平等和諧的語文教學課堂氣氛
一堂高效的語文情感教育課堂,關鍵在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主體作用。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迸發出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才能作自主的選擇、平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動,促進他們健康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并依據學生的實際,將學生情感、自己的情感溶于教學內容之中,增強他們對教材的情感感悟,培養他們的判斷力和思考力。課堂上,教師組織管理學生,應堅決避免高高在上的“教師為中心”式的管理模式或手段。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具有作者特定的寫作目的、寫作背景,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體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情感因素,把知識的傳授和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當然在進行情感教育時,值得教師注意的是,由于中學生接受事物、理解事物的思維不是完全成熟,有時學生難以辨別清楚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容易憑借主觀直覺進行好壞評價,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教育,將抽象的道理變為實實在在的情感體驗,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借助朗讀激發學生情感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有效地讓學生體驗、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用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進行教學,而且要求學生要對精彩的課文、精彩的片段進行深情的朗讀,讓朗讀成為連接學生和作者真實情感的橋梁,讓教材中形象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科技的日益發展的今天,多媒體已經完全走進了課堂。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為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教師都能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這樣可以讓文章中所描述的內容逼真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具有一種愉悅的心情。
總之,為了繼承并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我們要按照普通高中語文的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的要求,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以增強他們各方面的素養。
參考文獻:
朱昭峰.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1(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