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爽
在新課標要求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學習模式,在促進學生形成善于與人合作的精神層面上,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同時還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習效率,起到較大的作用。因此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值得大家積極推崇的教學和學習模式。但是隨著這一教學模式的逐漸應用,在教學中卻出現了種種不足,使得這一先進的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變得不理想。
一、合作學習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近年來所推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下提出來的,是一種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如果能夠運用得當,確實能夠使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但是有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真正理解這一教學模式的真諦,只是為了形式而形式,無論是什么課,什么教學內容,都不分對象地統一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
眾所周知,無論是多么先進的教學模式,絕對不是萬能的,事實上,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萬能教學法。同樣道理,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模式,但是它也有自己適用的范圍。比如說,古詩教學,需要教師進行講解的時候,就必須由教師進行繪聲繪色的講解,而如果讓學生自己在小組間進行自我探討,因為學生限于自己的知識水平,是根本探討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的。所以要想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就必須在教學以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不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點,還要考慮到教學時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等。如果學生學習情緒較低下,積極性不高,就不適宜采用這一形式。
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教學形式要“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從而起到合作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學生合作時間不合理
在實際聽課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許多教師為了趕計劃好的時間,而中斷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即使這時候學生合作還沒有進行完畢,尤其是學生正在討論的興頭上,對問題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對問題還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就被教師無情地喊“?!保谶@種情況之下,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就成了一種形而上學的東西,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意義。這樣的“合作”,不但不能為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做貢獻,反而會嚴重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人云亦云”的從眾心理。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時間不適宜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以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1.要對所教學內容有一個理性的、合理的理解,做到胸中有數、了然指掌,只有這樣才會對教學節奏和過程進行正確策劃,這是計劃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
2.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才能進行合理分組,因為小組學習需要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較差的學生互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帶動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全組的討論方向。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個性。有很多教師認為了解學生的個性,對于教學根本就是畫蛇添足,其實不然,因為在一個小組中,如果都是不愿主動與人交流的學生,或者不愿意主動提出自己見解的學生,那么這個小組的交流與探討,就會進行不了,幾個人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失去了小組學習的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前,對學生個性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分組時盡量把好發言和不善于言辭的,善于辯論交流的和不善于辯論交流的學生進行穿插,這樣才會互相帶動,使整個小組的學習氛圍激發出來,達到分組目的。
三、教師指導不夠
現行的合作教學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體現為師生之間的合作。然而在實際學中,有許多教師卻常常游離于學生之外,不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當中來,使小組合作學習完全變成了學生自己的事情。上課伊始,教師便布置合作學習的任務,之后有的教師則會退到教室的一側安心等待,有的教師雖然會轉一轉,但是也沒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事實上,由于學生分成小組,圍桌而坐,使得教師往往很難發現學生是否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討論中來,更為嚴重的是,由于事先沒有進行任務的明確分工,導致各小組成員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小組長沒有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小組活動,導致小組成員不知所措,甚至思想上開小差。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教師就應該認真地、細致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指導和撥正,對需要進行重點指導的小組,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參與,隨時引導和解決小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這樣,才會使得小組學習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同時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過程中,隨時進行適當的指導,也能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提升小組學習的實際效果。
四、向學生暗示問題結論
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公開課或者示范課時,有的教師擔心學生不能按照自己預想的時間解決問題,就會在學生還沒有進行充分的探討時,就把問題的答案用暗示的方法告訴學生,還有的干脆直接告訴學生,很顯然,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會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意義,只成為上課時的一個環節。還會使學生認為不用自己費勁,反正教師會告訴答案的,逐步養成學生懶惰的毛病。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狀況,其一是教師教學前沒有進行細致的教學準備,對教學節奏沒有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其二是教師缺乏根據實際學情現場進行調節的基本素質。當然這都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當中進行鍛煉,逐步地使得自己的教學控制能力得以提高,心理素質得以加強。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機制雖然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掌握這一技能,使得這一先進的教學模式沒有切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就需要認真做好備課準備工作,備教學內容,備教學過程,備學生情況,只有做到這幾點,才會使得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