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諺娜
音樂充滿靈性和韻律,音樂給生命增添了快樂和安寧,它讓世界變得奇妙多姿,音樂能洗濯心靈,可以培養完善的品行,能夠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學以來,一心營職,傾注身心,天長日久,略有所得,今列舉如下。
一、師生須互動,教學要科學
音樂心靈的驛動,音樂和其他的學科比較起來,更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情緒能夠直接感染學生,師生之間如桴鼓相應,教師教得用心,學生學得投入,音樂教學本身就共同演奏了一曲動人的音樂之歌。比如鋼琴,科學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愉快、迅速地掌握彈奏的技巧,要讓學生注意小節之間的呼應,旋律和清晰、有力的跳音進行穿插。輕盈地觸鍵,體會感覺;指尖肌肉必須繃緊,養成習慣;歌唱性的小節要反復地傾聽,認真地體會與“跟讀”,一定要體悟音樂中的每一個小節的高潮和音樂整體的熱烈的氣氛,演奏低聲部的旋律要有重感,高聲部要流暢,中聲部要連貫,踏板的應用要恰到好處。
二、注重學習音樂的方法
1.感受。對音樂作品認真感受,對音樂形態做細致的把握,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傾聽、演奏,要充分想象,要融進音樂之中,與之成為一個整體,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
2.分析。由于體裁不同,風格各異,音樂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讓學生學會分析,評價其表現手法的優劣,了解其人文背景。
3.推理。學習要融會貫通,探究是基礎,發展創造性思維是根本。每一種音樂表現的內容、創造的目的,都要一一體悟,從而進行創造活動。
三、要讀懂作品
只有讀懂了作品,才會開始學習音樂之旅,比如第九交響曲,要讓學生理解它的高潮迭起。
第九交響曲共有4個樂章,主旋律不斷攀升,韻律不斷高揚,節拍變化交替,爐火純青,扣人心弦,激蕩情懷,終于在《歡樂頌》中引爆,使得浪漫主義音樂臻于經典,名標青史。
它的特點:開合唱之先河,為了與眾不同地表達自己非凡的思想,為了走進欣賞者的內心,為了和整個世界進行更好的溝通,貝多芬獨辟蹊徑,破臼除窠,打破了交響曲的傳統形式,在樂曲當中融入了人聲的合唱,卓然標新,獨立奇特,成為音樂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響曲。
它的宏大壯觀:第九交響曲思想深邃,形象豐富,富于變化,大膽地突破了舊有的體裁和規范,雜糅了交響樂隊、合唱隊、獨唱與重唱,宏偉壯麗,它表現了人類不屈的意志、追求自由的精神,昭示了勝利的最終之必然實現,彰顯了團結的力量,和平的人類必然會歡樂與友愛常在。
四、師生情感交融
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知心朋友,要和他們打成一片,理解他們,支持他們,根據他們的意愿因勢利導。大部分學生喜歡音樂,每當音樂響起,很多學生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有的學生大聲歌唱,這完全是正常的表現,正是挖掘學生音樂潛質的好機會,如果說,因為學生的活潑好動,讓課堂一片紛亂,而加以制止,讓音樂課堂保持寧靜,看起來有條不紊,感覺上井然有序,實際完全是獨裁制度,扼殺了學生的天性,毀滅了他們的音樂細胞,甚至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厭煩,師生關系緊張或者淡漠,課堂上秋風蕭索,死氣沉沉,這樣又怎么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成績呢?這樣又怎么能夠發現音樂方面的好苗子呢?音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每一分情感,每一分波動,傾聽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的需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惟其如此,音樂課堂才可能春風和煦。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要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注重學習的方法、技巧,耐心讀懂作品的內涵,師生打成一片,情感交匯,其樂融融,學生的音樂素質一定會有所提高,他們的人生一定會得到音樂的滋潤。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