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
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升學考試中很少考到“說”的內(nèi)容,因此,很多教師舍不得花時間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對“說”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不是放棄,就是淡化,導致許多學生“說”的能力大大弱于“聽、讀、寫”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或者日常生活中“說不達意”“有話說不出”。
如何讓學生真正地“說”起來呢?從敢說、能說,發(fā)展到會說、說好。我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抓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事實證明,在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說”的訓練,不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一、給目標——將“說”作為學生語文素質(zhì)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進行“說”的訓練,用“說”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可以考慮學生問題回答得對不對,說話的膽量大還是小,語言表達得好不好,音量適中與否,普通話是否標準,說話表情姿勢是否得體等等。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評價指標既有橫向比,又有縱向比,既要記錄學生本人的情況,與自己的過去相比,又要進行組際間的比較,在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例如,在《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課教學中,我認真研究教材,設(shè)置了以下習題及評價標準。習題出示:1.文章中一共描寫了哪幾個人物?2.哪一位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文中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對這個人物進行了描寫?評價標準:1.完整回答一個問題得1分,流利回答出這三個問題的得3分。2.語言響亮,使用普通話的加1分。3.表情自然,表達順暢加1分。減分根據(jù)回答者回答問題情況酌情減分。通過加減分的評價標準的設(shè)置,使學生明確了語言表達的學習方向,使學生“說”的能力的提高有了參照。
二、搭平臺——讓講臺成為學生“說”的舞臺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課堂不是教師主演的課堂,我們一定要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課堂教學才會別有洞天。就語文學習而言,從最簡單的“課前三分鐘”開始,教師可以嘗試著把課堂時間堅定地讓給學生幾分鐘,讓他們在眾人注目的舞臺上,或分享一則名人名言;或講述一個故事;或朗讀一個佳段;或進行一段演講……內(nèi)容可以多樣化。總之,從多個角度鍛煉學生說話的本領(lǐng)。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巨大變化:膽量大起來了,水平高起來了,能達到想說就說、從容自如的境界。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勇氣和信心就會大增,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自會高漲。
在剛開始進行課前三分鐘“說”的訓練時,學生往往是只會摘抄一些現(xiàn)成的名言、美句等,三個月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可以由最簡單的“拿來”變成了“改造”“創(chuàng)造”。例如,學生在與同學分享名人名言之后,會隨之談出自己的學習感悟。如學習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后,有的學生就談出了個人感悟:“人光靠天資聰明是不行的,人的成功更多的要靠勤奮和努力。”有的學生說:“聽了這句名言讓我想到了《傷仲永》這篇課文,方仲永從小就很聰明,但由于后來‘不使學,最后還是‘泯然眾人矣。因此,勤奮、努力才是成功的鋪路石。”學生在摘抄分享“愛心是冬日里的一抹陽光,讓饑寒交迫的人感受到絲絲溫暖”這句話之后,很多學生立刻說出仿寫句子:“愛心是夏日里的一束輕風,吹走了人們心中的炎炎酷暑;愛心是沙漠里的一眼清泉,讓迷失方向的人看到生的希望;愛心是大海上的一座燈塔,讓遠行的人們找到回家的方向……”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在不斷地“說”的訓練中真正得到了極大提高。
三、提空間——讓“說”成為學生自由成長的一種需要
在“說”的訓練中,怎么才能讓基礎(chǔ)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呢?這就需要教師為每一個渴望成長的學生提供自由的成長空間。簡言之,就是對說話者的所言之物,定位在有所限有所不限,就達到了“說”的訓練的自由境界。以語文學習為例,當學完一篇課文之后,教師鼓勵全體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悟,既可以說由所學之文獲得的體會、感受、聯(lián)想等,也可以從某一角度或從諸多方面暢所欲言,只要是由該文所觸發(fā)的內(nèi)容都可以無限制地說出來,對此教師要給學生以肯定,那么每個學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較大的進步。有了這樣大的自由度,學生的靈性、智慧、心理就會完全放飛,說出最想說的話,講出最理想的水平。
在學完《最后一課》一文后,我鼓勵學生談一下本節(jié)課的收獲,學生的回答讓我欣喜。有同學說:“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不論是成績優(yōu)秀,還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大家都很愛國,特別是當國家陷入窘境的時候,這種情感更為突出。”有一個學生說:“文中的韓麥爾先生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法語老師,盡管面臨著國土淪喪,不再教法語的境況,他還是盡職盡責地為學生和全鎮(zhèn)的人們上了一節(jié)讓人終生難忘的法語課。”另一個學生說:“跟文中的孩子們相比,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我們自己國家的語言和文字,用實際行動來報答我們的祖國。”還有一個學生說:“課文中‘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自己國家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這個比喻太恰切了,讓我的內(nèi)心受到深深的震撼。只要人人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興旺發(fā)達的。”
四、求新意——讓“說”的活動活起來
隨著“說”的訓練的逐漸加強,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說”的標準,讓“說”的形式豐富多彩,將“說”的活動巧妙安排,這樣才能持久調(diào)動起學生“說”的積極性,激發(fā)起學生“說”的興趣,提高學生“說”的水平。
比如,在“說”的形式上,不妨可以這樣創(chuàng)新,將“一人說”變?yōu)椤氨娙私育堈f”;從內(nèi)容上,可以由“說課文”變?yōu)椤罢f實物”;從方式上,可以由“有準備地說”變?yōu)椤半S機抽題說”;從模式上,可以從“師生對話式”變?yōu)橛袉栍写鸬摹坝浾哒写龝笔健⒛銧幬肄q的辯論式、課本內(nèi)容的表演式、現(xiàn)場作文式等等。總之,在小學語文具體教學實踐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從學生的狀況出發(fā),靈活靈動地變換訓練方式,使之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wù)。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說”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這需要我們教師持之以恒的努力。但我堅信:只要所有語文教師都能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不斷嘗試“說”的訓練,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學生的“說”的表達,也會帶給我們更多、更大的驚喜。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