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艷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一些學校通過片面地追求升學率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使得應試教育大行其道,導致學生負擔過重、師生關系緊張、課余生活單調等一系列具體的教育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的許多教育學家就曾提出要減輕學生負擔,還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快樂中學習。這也是我在教學工作中一直追求的目標。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的素質教育正在實施的關鍵時刻,為了充分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小學教師必須改變傳統舊有的教學模式。例如,適時地運用愉快教學法,這樣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
“愉快教學法”提出是基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注意力不夠集中,興趣指向分散提出來的,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機智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運用“愉快教學法”應注意的是我們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學習,為了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不是為了娛樂。教師要努力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調控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本領、求知識,發展個性。針對愉快教育。我國有許多優秀的教學工作著在此提出了新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在這里,我也談談自己對學習愉快教學法的心得體會。
一、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教師就要把握愉快地氣氛
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總設計師和總導演,安排和掌握創造著一節課。如果我們教師按照陳舊單一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不管學生的反應和感受,那么,學生獲得的是死水一潭般的知識。所以,我們的教師在備課、上課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活動,目的是專門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課堂氛圍。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采用唱拍手歌,表演朗讀,開小火車等小游戲;高年級教學中采用講故事、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討論主題等活動,都是創造愉快氛圍,調劑課堂氣氛的有效手段。另外,我認為,上每一節課都需要教師走下講臺,站在學生中間,和學生密切交流,改變了以往教師與學生對立式的講授、提問,也是一個更能創造愉快氛圍的方法。教師站在講臺上,有居高臨下之感,學生望而卻步,這樣將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會影響和阻滯學生的思維。在提問的時候,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向答案的時候,教師要走下講臺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評學生時站在講臺上和走到學生座位前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站在講臺上批評學生是面向全體學生,是全班受批評,有時也會使全班學生孤立犯錯誤的同學,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相反,走在學生中間,批評的距離近,對象明確,目標具體,學生容易接受,效果明顯。如果再加上教師平易近人的態度,面對面地提示和引導,會使學生油然而生痛改前非的決心。因此,這種教育教學方式,不但能使學生積累學識,而且還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渴望求取未知的知識,并且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生發興趣,積累成功的經驗和愉悅感,得到更大的精神鼓勵。而這一切需要教師積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學生樂學會學的內容和方法,深入研究教材與社會生活及學生求學發展的需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隨著教材變化的需要,學生心靈變化的節奏,設計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與靈感的樂學環境。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力爭讓學生主動去觀察、思考、操作,讓學生的情感、情趣、情緒達到最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三、獻給學生博愛的心,使之樂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尊重人就是要相信人身上有著積極的善良的因素。”我們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言行,尊重學生的行為方式,也是尊重學生的人格。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人,當學生時,曾經希望得到老師的信任、關愛、理解。同樣今天的學生也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愛,渴望我們的理解和愛護。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得到了教師的關愛,學生會受到鼓舞,會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之產生樂學心理,學習效果會大大加強。
四、愉快的教學模式要打破陳舊的、固定的、不愉快的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是束縛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如果教師整節課都板著面孔,顯得十分嚴肅,并且一再強調學生雙手倒背,端正肅立,并且保證45分鐘不變形,這種舊的提倡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就如同教師的教態、站姿一樣古板,老套。忽視了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小學生,是活生生的好動的人,而不是任我們擺布的陳設,這就是原來的教育方式的弊端,也是學生缺乏創新的根源之一。所以教師要“破舊俗”而“立新規”,這是滲透愉快教學的一個方面。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闡明了“愉快教育”的優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抑制學習中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興趣,使內心世界變得活潑、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師推門走向講臺,就像演員走向舞臺一樣,無論在生活中有什么不開心,都不要將情緒帶入教室,如果將不愉悅情緒傳染給學生,那么這堂課必定是一堂令人遺憾的課。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輕松而愉快的課堂基調,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適當的風趣幽默,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起到組織教學的功效。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時常會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場景,這都得益于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總之,愉快教學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推崇的教學和學習方法,是一種學﹑娛共存,學﹑娛共進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起推廣和發展愉快教學法,讓我們一起“學中求樂,樂而善學”,愉快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顯得尤為重要,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形式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廣大小學教師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探索發現,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學生產生樂學、愛學的情緒,學得更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不斷發展學生的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素養。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