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是海子心靈世界真情流露,將一個年青詩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信念自然地表現出來。但詩人在現實中受到現實挫折,面對命運大膽地傾訴,并祈禱和呼吁幸福生活。詩人用簡單的語言將人的復雜內心世界給予詮釋,把詩人人生經歷和感悟寄予詩中,使詩歌富有人生哲理和啟示,將詩歌的意境得以升華。詩人理想的世界與現實的差距的矛盾,卻把詩人海子追求自由,超越塵世心靈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詩句富有極強的邏輯性、哲理性和人生思考的價值。詩人復雜的心靈世界通過詩歌的形式簡單的傾訴出來,把一個真善美的偉大詩人全面展示出來。
關鍵詞:詩人;詩歌;心靈;理想;幸福;哲理
一首詩歌詮釋一個詩人賦予讀者無限的思考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是海子復雜心靈世界全部展示,將詩人海子一生理想和信念以詩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詩人用簡單的詩句把自己人生經歷感悟蘊涵在其中,細細品讀會領悟到人生哲理。詩歌簡單的事例將詩人的所有期待和想法真情直白地流露出來,詩歌簡單的事例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將詩人所有的人生理想、人生酸楚和人生思考一一迸發出來。并且賦予詩歌一種哲理美,情感美和樸實美。在詩歌中我們讀懂了詩人渴望、追求自由的心聲,也深切地感悟到詩人期待一份心靈歸屬的樂園。詩人所有祈禱和祝福都是詩人心靈真誠傾訴和直白。
一、詩人海子直面現實和暢想幸福生活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第一節詩是詩人海子想象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這實際上就是詩人心目中所追求和渴望的理想幸福生活,簡簡單單地將幸福生活作了一個描繪,卻有著詩人所追求和期待的理想。第二句詩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是詩人對幸福生活的詮釋和理解,從這三個詞語的先后排序來看,幸福是有起點的,幸福生活是一步步地實現的。“喂馬”這個詞語其實交通工具的代名詞,“劈柴”這個詞語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周游世界”則是幸福生活的目標。詩人將物質基礎、個人力量和智慧作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一個人的真正幸福生活必須要具備一定物質基礎,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智慧的大腦。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幸福生活的目標。
二、詩歌中富有深刻的哲理和啟示
詩歌簡單而樸實的語言,卻隱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啟示。這篇詩有些詩句表面上看起來寫得簡單,實際上詩人卻將自己所有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賦予在詩歌中。如“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句詩每個詞都蘊含著深刻哲理和啟示,“喂馬”是詩人在詮釋我們獲得幸福需要一定物質基礎和有效的付出。喂馬時我們要有“糧草”才能做到,所以我們需要付出。“劈柴”是詩人在詮釋真正幸福的人是必須要具備智慧和力量的。 “周游世界”是詩人對幸福生活具體的一種表達。因此詩歌中處處有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啟示。
三、詩歌中呈現一個真善美的偉大詩人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在第二節詩中,詩人海子暢想自己獲得幸福的第一時間做什么。詩人海子在詩歌中敘述獲得幸福時第一時間與誰分享幸福的喜悅,怎樣才能把幸福以最快方式傳遞給最親的人,并且與世人和萬物一起分享幸福。詩人將現實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用詩歌的方式真情流露出來,詩人真誠地將自己遠大的理想和美好愿望傾訴出來,同時也將每個普普通通的人簡單的想法賦予詩歌中,體現出詩人真誠和善良的心靈世界。從幸福傳遞的過程來分析,先給親人,再給每個人,最后直達世界萬物。可以看出詩人懂親情,有感情,有大愛的詩人。
四、詩歌中展現一個追求自由、理想和信念的完美主義詩人
在第一節詩中,“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句詩呈現出詩人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心聲。說明詩人對精神世界需求和渴望特別注重,認為自由才是詩人幸福的首要條件,沒有自由幸福在詩人心目中是不存在的。但詩人并沒有忽視物質世界的重要性,把基本的物質條件作為生活幸福的一部分。因此詩人在詩歌中強調他也要關心“糧食”和“蔬菜”在第二節詩中寫到“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實際上是詩人海子在反復強調自己是個詩人,這是我有能力為你做到的,僅僅是精神上快樂和自由的分享。
詩人在暢想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時寫得簡單具體而抽象。在閱讀時,我們可以感受和體會到詩人的心靈深處追求自由的心聲。詩人渴望自由和追求自由,但詩人卻總是擺脫不了物質的束縛。所以詩人在詩歌中詮釋幸福時有一種淡淡的苦澀,讓讀者感覺到幸福生活總是詩人理想世界中場景。或許這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理想化偉大詩人。
五、結語
詩人在詩歌中對幸福生活暢想和期待,實際上是詩人在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詮釋;詩人在詩歌中敘述自己獲得幸福第一時間作什么,實際上是詩人在詮釋自己真善美;詩人對命運的直白和對美好未來的祈禱,實際上是詩人心靈的一種發泄和渴望自由理想的心聲。
參考文獻:
[1]駱一禾.海子生涯(1964-1989)[Z].轉引余徐剛海子傳[Z].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
[2]叔本華.意志和意象的世界[A].轉引自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3]吳泓.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
[4]顧依霞. 走近海子[J]. 高中生之友,2007
[5]殷越. 道是無情卻有晴—致海子[J] ,美文(少年散文),2006
[6]于佳. 不死的魂—我眼中的海子[J],中學生,2009
作者簡介:何毅(1978.11-),男,漢族,四川省岳池縣人,本科,現就職于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語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