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
我忍不住跟先生嘀咕,這里的家庭醫生怎么這么謹慎,是不是擔心萬一有醫療事故要自己賠錢啊。先生說,加拿大的醫療事故都由保險公司承擔,可以說,醫生如果出現誤診一分錢都不用出,沒有損失。
但是,如果出現醫療失誤和事故,家庭醫生的信用和聲譽將被敗壞,病人將不愿意上門,而其收入是直接由政府根據收治病人的數量來支付的。政府甚至建有專門的網站公開所有家庭醫生名單讓病人直接評論,只有口碑好的醫生才會有好的收入。
看完病,我習慣性地拿著驗血單和處方單四處張望在哪里驗血和拿藥,先生告訴我,診所里根本沒有做血液檢查的地方和藥房。而正是從這里開始,我才慢慢品味出加拿大醫療制度的好處來。
加拿大全民公費醫療制度世界聞名,但公費醫療制度要能維持下去,就要控制好浪費和濫用藥物的問題。加拿大政府已經發展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來杜絕這一問題,其核心是——醫生問診、檢驗、藥房三方完全分離獨立。
比如說,我拿著醫生開出的化驗單和處方單,可以選擇去所在省任何一家化驗中心和藥房,醫生不會給任何推薦。化驗中心和藥房都由政府直接管理,根據前來檢驗和買藥的患者數量撥款,不是盈利機構,因此不存在給醫生任何回扣和返點的動機。
對于化驗中心和藥房來說,只有服務好、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才會吸引更多的患者前來。因此有時候藥劑師還會因為發現家庭醫生開藥的劑量過大,主動告訴患者先購買一半的藥量,服用完有需要再追加。
看到這里,有人會問,加拿大不是公費醫療嗎?為什么藥要買?不同于一般理解的“公費醫療”即一切全包的概念,加拿大公費醫療范圍是:除了非住院性質的個人用藥,以及牙科、眼科治療外,其他一切全免費。
這些自費項目,實際上也沒有多少真的需要患者自己花錢,而是由各種商業保險覆蓋。退休老人和學齡前兒童由國家出資購買附加的商業醫療保險,孩子上學后由學校出大頭、家庭出小頭的模式購買團體醫療險,工作后則由公司全資替員工和所有家庭成員購買。
我家半徑一公里內,分別有兩家化驗中心和藥店,其中一家是24小時營業。檢驗結果會直接送去家庭醫生那里,若有情況,家庭醫生會致電要求前去復診。
讓我感到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拿到的藥。藥劑師給藥前,不厭其煩長篇大論地講解了服用方法。總共三種藥,除了噴霧劑有外包裝外,其他兩種都是“散裝”,沒有“瓶裝”——頭孢氨卡5粒、另一種氣管解痙膠囊7顆,裝在一次性透明小藥盒里。
倒不是政府“小氣”,而是他們對藥物使用有十分嚴格的控制。很多移居加國的同胞一開始都會對此抱怨甚多,因為習慣了在國內一感冒醫生就能先開上一盒抗生素的節奏。這里抗生素都是幾粒一開,而且還得是病得影響學習工作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