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建 馬 璿 (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 710021)
宋代耀州青瓷動物裝飾紋樣及表現手法研究
劉子建 馬 璿 (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 710021)
宋代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是一個百花齊放,名窯昌盛的時期,此時以青瓷為主流,其中官窯、越窯、汝窯、耀州窯以及景德鎮燒制的瓷器為主要代表。青瓷中的耀州窯以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做工及紋飾題材的豐富多變,不僅被譽為北方青瓷之首,在宋代同類瓷器中,可稱之裝飾之冠。因此,研究其動物紋樣的藝術風格和美學特征最能反映出宋代時期的精神面貌及審美追求。本文以宋代耀州青瓷動物裝飾紋樣的特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以及圖片資料的收集、整理出宋代耀州青瓷動物紋飾主要題材、特征及表現手法,并從其產生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審美意識以及地方因素等相關角度對耀州青瓷的表現手法進行分析研究。
宋代;耀州青瓷;動物紋樣;表現手法
耀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四大窯廠之一,其中心窯廠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以北約一百八十公里的銅川市西南方向的耀縣黃堡鎮。宋代時期是耀州青瓷生產的輝煌時期,創造了獨具風格的青瓷刻花刀法運用于瓷器紋飾裝飾中,耀州青瓷正是以其豐富多變的裝飾紋樣題材和流暢洗練的刻花技法被譽為中國宋代青瓷刻花之最, 在宋代同類瓷器中稱之裝飾之冠。本文以宋代耀州青瓷動物裝飾紋樣的特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以及圖片資料的收集、整理出宋代耀州青瓷動物紋飾主要題材、特征及表現手法,并從其產生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審美意識以及地方因素等相關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對于耀州青瓷的裝飾研究不僅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還有著長遠的歷史意義。
在耀州青瓷的制瓷史上,動物裝飾紋樣一直伴隨著耀瓷的發展,作為一種人們寄托感情的理想載體而存在著。一代一代的陶瓷工匠們不斷通過豐富的聯想、創造,將賦予了美好意愿和審美情趣的動物形態固化成了一定的紋樣形式,再經過甄選、沉淀,才得以傳承下來,成為宋代耀州青瓷裝飾紋樣的重要題材。其中可將動物類紋樣分為瑞獸、珍禽、昆蟲、水族等幾大類。
在封建社會,龍紋被賦予了皇權,是真龍天子的象征。在宋代的耀州青瓷中,多采用刻花、印花、貼塑等多種裝飾工藝來表現,龍紋中以“行龍”最具有表現力(如圖1)。此紋樣布局圓滿、刻紋遒勁有力,使一條躍躍欲試極富動感的蛟龍刻畫出來。龍紋的主要裝飾形式多樣,有單獨以龍頭為紋樣獨立存在的亦有與火焰、火球、水波紋和其它小型水生物一同構圖,或與鳳凰結合取其“龍鳳呈祥”的美意。其行龍圖案紋樣多裝飾于青瓷盤、碗底部中心,龍身繞底一周或裝飾于青瓷鏤空復式層薰爐內腹部外側中心部位,貼塑三只首尾相連的行龍紋樣(如圖2)另有一種裝飾于青瓷瓶頸部,行龍首尾相隨繞頸部貼塑一周。(如圖3);其龍頭紋樣多見于青瓷碗、盤底部中心部位或以雕塑龍頭貼于青瓷杯長邊一側,兼具了功能性和巧妙的裝飾性(如圖4)。
瑞獸紋中常見的還有獅紋,《潛研堂類書》稱“獅子為獸中之王,可鎮百獸”,是權力與威嚴的象征。宋代佛教盛行,對獅子非常推崇,其形象在傳統圖案紋樣中被歸為瑞獸廣泛采用。在宋代耀州青瓷裝飾中多見奔獅紋樣,裝飾于青瓷罐外腹中部,以三獅間刻卷草紋,繞罐身一周。
瑞獸紋中也存有行虎紋、鹿紋、大象紋、犬紋,多裝飾于青瓷枕、罐外部或青瓷盤內底。
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其形據《爾雅?鳥釋》“雞頭,蛇頸,燕頜,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是中國先人的藝術創造,是人們心目中納福迎祥的吉瑞之鳥?!耙莞G在五代時就曾用鳳紋來裝飾青瓷。在宋代耀州瓷中使用更多,在碗、盤、盞、枕、瓶上均有發現?!兵P紋多見“鳳銜牡丹”“鳳銜石榴”“鳳銜纏枝瓜瓞”“鳳銜葵花”。
仙鶴紋也是宋代耀州青瓷中常見的珍禽紋飾,仙鶴氣宇非凡、潔身自好,有仙風道骨之神態,亦有君子的優雅風度,又喻意長壽,用鶴紋蘊涵延年益壽之意。在宋代耀州青瓷裝飾中多以“仙鶴銜瑞草紋”“仙鶴綬帶紋”“群鶴博古”等裝飾于青瓷碗、盞、盤內底。其中,“羽人乘鶴吹笙紋”,為一青年男子,著右長服,從容地騎于仙鶴背上吹笙,向西仙游而去,具有著鮮明的道教色彩,為宋代出土瓷器中少見。
鴛鴦紋在耀州青瓷紋樣中也有廣泛采用,古人視鴛鴦為愛情的象征,耀州青瓷裝飾中的鴛鴦皆成雙成對出現,來比喻夫妻恩愛而且多與蓮池相配,習稱鴛鴦戲蓮紋、鴛鴦臥蓮紋、鴛鴦戲水紋,或以漣漪的水波紋為背景,與其它水生動物、植物如:摩羯、游魚、游鴨和蓮花、把蓮、瑞草相搭配。多見裝飾于青瓷盞、碗、盤等內底。
珍禽紋樣還有孔雀紋,孔雀華美象征和瑞、華貴在耀州青瓷中以“孔雀銜蓮花紋”“祥云孔雀”等裝飾于青瓷盒盒蓋頂部、青瓷枕外部、青瓷碗、盞、內底部以劃花、印花紋樣出現。游鴨紋,喜鵲紋、鵝紋、鴻雁紋等也經常應用多見于青瓷盤、碗、盞內。
水族紋樣是耀州青瓷最可表現出其特色的動物紋飾。其中有它窯可見的魚紋,同時也有著較為罕見的外域水族摩羯紋及魚龍紋等。
魚紋出現在陶瓷器皿裝飾上已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如在耀州窯青釉花口碗內壁上的海水魚紋,以篦狀工具左旋右轉刻劃細密的水波紋,以粗健的線條勾勒出游魚,動態真切自然。魚與蓮組成的畫面,稱為魚蓮紋或游魚戲蓮紋;魚與水草相配稱為群魚銜草紋等。
摩羯紋也稱為“摩羯魚”“摩伽羅”,是外域文化的代表,宋代耀州窯青瓷中,往往在青瓷碗的內壁刻劃頭上長角、鼻子長而上卷、魚體魚尾的魚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蓮池中盤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對游,在波濤翻滾的水浪之中或追逐嬉戲,或遨游翻騰,紋樣中的水波、摩羯紋樣皆具動感。(如圖5)摩羯紋有的作為主題紋飾出現,也有作輔助紋飾的,與水波、蓮荷、荷葉等組成帶狀紋,襯托嬰戲主題紋飾。
魚龍紋為魚身龍首,在耀州青瓷裝飾紋樣也有采用,紋樣多為水波魚龍,一只魚龍,瞪眼張口,頭頂獸角在翻滾的波浪中遨游。此紋樣可能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魚龍變幻意識的形象化的反應。紋樣青瓷出土不多,見裝飾于青瓷盞內底。
海獸紋又稱海馬紋,“其形為大頭、雙耳、獸身、長尾、匍匐四足。是唐代非常流行的海馬葡萄鏡中常見的一種海獸。”宋代耀州窯工匠們通過巧妙的借鑒,將其運用到了青瓷裝飾中。青瓷花式薰爐,在薰座輪式中腰間,其坦坡狀上繞座貼塑一周六條趴伏的海獸,下表面劃花裝飾仰蓮紋樣。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在傳統的中國工筆畫中較早發展成熟且占有重要地位的應屬白描技法,此為最簡潔而又最別具特色的一種繪畫語言,單用線條勾勒出物象的骨架、輪廓,無需借助上色便以能表達出生動的畫面意境。而這一手法恰恰在宋耀青瓷中有所展現,宋代的劃花技法與傳統的“白描”技法有著如出一轍的相似。宋代的劃花技法是以尖錐或尖刃刻刀在瓷器胎體表面進行紋飾劃刻的裝飾技藝。從其表現的裝飾效果來看猶如以刀代筆的白描,單單利用線條特有的藝術表現力,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與形體的完美統一,使光素的青瓷表面增添了華麗精美的裝飾紋飾,不僅保持了線條的流動還表現出內容的詩情畫意。
唐宋之際,畫風日盛。“宋代繪畫特別是花鳥畫,在最高統治者(如宋徽宗)的倡導與以身作則的示范下精細的表現手法,成為北宋畫院的標準畫法,許多畫家為了表現對象的真實,飼養鳥蟲,供細致地觀察和寫生,甚至可以畫出某種鳥禽四季不同的翎毛,可謂形態逼真了?!痹诔鐾了我萸啻杉y飾中就不乏有以花鳥畫為題材,以圖案為主的表現方式。宋出土仙鶴銜瑞草紋碗,該紋飾突出的映射出,宋代花鳥畫的盛行在耀瓷裝飾中顯著地影響地位。其為兩只仙鶴銜瑞草展翅飛翔,描繪逼真寫實,呈中國傳統的圖案構圖形式“喜相逢”。從上不難發現宋耀州青瓷的動物紋飾,確實大受宋代花鳥畫的影響呈現出以圖案為主的紋飾表現方式。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委派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辟了通往西方世界的絲綢之路。通過這條陸地的絲綢之路從兩漢之際起佛教傳入中國,使得眾多的外域文化及其裝飾紋樣傳入中國并沿用至宋代。這在耀州窯裝飾紋樣中有很明顯的反映,如獅子、摩羯、蓮花、飛天、卷草等紋樣。但耀州窯的工匠并非簡單的照搬,而是將這些外來題材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加以改造創新,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審美意識和特點的裝飾紋樣。如“摩羯紋”,耀州窯青瓷碗內的摩羯紋雖然也是長鼻子,魚體魚尾,但頭部有角,體有足,形象已接近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且在圖案布局上也采取了中國傳統圖案作法中的“喜相逢”構圖骨式,還出現了摩羯與嬰戲、海螺、鴛鴦等本土的裝飾紋樣共組畫面的圖案,從而將這種性惡的動物形象轉變為祥瑞的象征。
綜上所述,通過結合宋代這一歷史時期大量考古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總結出了宋代耀州青瓷動物紋飾主要題材及其特征和動物紋飾呈現出的表現手法特征,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研究發現出了耀州青瓷動物裝飾的藝術風格確立,汲取了各種優秀的工藝美術及傳統藝術形式中的精髓部分,如對傳統紋飾創造性的吸收、轉化和利用;對中國畫寫實與意境的轉化與表達;吸收外來紋飾的精華與重新組合等,都更加豐富了耀州青瓷文化的內涵。
[1]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編,宋代耀州窯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趙春燕,試論耀州窯陶瓷裝飾的民族風格[J].西安美術學院,2008
[3]王蘭芳,《耀瓷裝飾紋樣淺析》[J].《文博》,1996
[4]翁劍青編,形式與意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5]劉子建,耀州窯青瓷藝術特點及其成因[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3,4(1)55-57.
[6]曹淦源、巴德偉,中國古陶瓷紋樣全集[M].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
[7]耿寶昌編,銅川陶瓷文化[M].銅川:銅川市新聞出版社 2009.
傳統手工技藝信息可視化及資源創新研究 編號:11XM2032
劉子建,1963年出生,男,祖籍江西尋烏,現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馬璿,1987年出生,女,祖籍陜西,現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