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謝芳
【內容摘要】高考材料作文,不僅要考察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也應有效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故此才有“成也審題,敗也審題”之說。詩歌是凝練的語言藝術,以此為作文題,具有命題靈活、題目新穎的特點,深得高考命題人喜愛。如何做好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的審題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具體實例出發,分析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工作。
【關鍵詞】高考作文 詩歌材料 作文審題
一、引言
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因其綜合性、多功能性、靈活性,不僅是平時教學中作文訓練的好形式,同時也將是考測高考作文的重要題型。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和命題作文相比,其詩歌材料信息更具有隱蔽性,詩歌主旨往往是含而不露,因此學生在寫此類作文時,滲透作文題目、把握材料主旨,就成為作文審題的關鍵。
二、淺析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的重要性
在高考作文訓練中,應該及時發現學生在詩歌類材料作文審題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正反分析,以便有效提高學生高考作文應試能力。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因其多義性、通俗性、靈活性、新穎性,深受高考作文命題人喜愛①。詩歌有不同的表意重點,有的寓意,有的談理,有的抒情,對于詩歌類作文的審題,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的文章立意也會不同,因此,在高考詩歌類作文寫作中,應該注重審清材料重點,明確題意,找準文章寫作點,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作文分數。
三、詩歌類作文審題方法重點探討
(一)抓準寫作細節
在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中,應該合理整理詩歌材料內容,分析材料細節,探測材料中的隱含信息,領會材料的主旨,清楚審題,明確寫作主題,找準細節,減少文章寫作中的摩擦,深層次研究材料凸顯的細節,有效避免跑題、偏題、立意不明等作文的出現,把握作文審題,提高作文成績。
(二)提煉詩歌材料主旨
高考語文詩歌材料類作文寫作中,應該做好作文審題工作,能夠滲透詩歌材料內容,從其表達內涵中,擴充作文材料,抓住材料表達主旨,透過現象看本質,領會命題意圖,抓準材料審題,有效提高作文寫作水平②。同時,在作文寫作前,應該深入分析詩歌材料表達的寓意,提煉出能反映現實的主題,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跑題,還可以使寫作質量得到提升。
(三)聯系實際
在詩歌類作文審題中,由于詩歌類題材靈活性較大,學生在做此類作文時,應該善于在不同詩歌材料中去尋找共同點,以此來形成文章的主旨,對詩歌中的每一句詩句分別加以議論,聯系實際,做好審題工作③。采取“求同”思維,要根據自身對材料的認識,分辨真偽、明確認識,以積極的層面去確立文章立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也可以很好地傳承社會文化。同時,學生也應該多聯系實際,反復歷練自己的審題能力,聚焦材料信息,把握詩歌材料主旨,準確審題。
四、通過實例分析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對于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中,應該快速把握作文題意內涵,提取可以體現題旨的關鍵信息,從詩歌材料中挖掘深刻哲理,突破思維定勢,找到審題突破口。
(一)善用象征
詩歌中多通過特定象征,聯想具體形象,以此來表現某種思想感情。如在詩歌中,多以“梅”象征高潔,“菊”象征堅強,“蘭”象征名貴,因此在審題中,應該多結合實體意象,以此來體現出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
如北京卷詩歌材料類作文中,就以歌曲作為題目材料:“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寫一篇作文,體裁不限④。對于這樣的作文材料,在審題中,應該明確“隱形的翅膀”象征可以使人勇敢前行的動力,可以具體到一個人所具有的信念與堅定理想,以此作為作文審題的切入點,已經使文章寫作成功一大半。
(二)深解詩歌哲理
如湖南卷詩歌材料類作文:“天街小雨潤如醞,草色遙看近卻無”,根據自身生活實際,觀察與體會詩句中的意境與哲理⑤。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哲理類詩歌,往往通過詩歌形象告訴我們對生活的認識,這篇作文題,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其中包含的哲理也正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般巧妙,因此,可以依據“條件”,圍繞客觀事實進行命題,深解“遠與近”的關系,以及遠與近所體現出來的美,采用思辨性觀點進行寫作。
又如北京卷作文題:“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審題中應該深解詩中的意境美,在寫作中可以結合材料,發展學生思維與聯想能力,明白“細雨、閑花”身處不為人知的寂寥世界,“看不見、聽無聲”并非不美,反而獨具情趣,更是營造出美妙的意境,表達出一種閑適的人生態度。因此,在高考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中,一定要深入詩歌內涵,緊扣詩歌主旨,才可提升學生審題能力。
再如2013福建高考作文題,顧城的《憂天》:“我仰望著夜空,感到一陣驚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會變成流星,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哦,不能!為了拒絕這種‘自由,我愿變成一段樹根,深深地扎進地層。”對于這樣的作文題,關鍵要抓住詩歌的內涵。詩歌最后落到“深深地扎進地層”,其內涵為我們不能做一個無拘無束的“自由人”,要做一個腳踏實地有用的人。只要抓住這個主旨,加以展開就不會離題了。
(三)明確立意
上海春季卷中,就有這樣的詩歌材料類作文。古人曾寫這樣的詩句:“一種春聲渾難忘,最是長安課歸時”,表達的是對放學后歡快、嬉鬧的懷戀,然而對于今人,周圍聲音卻多得讓人應接不暇,但是,到底哪一種聲音才是能夠真正牽動你內心的,是校園課鐘,還是窗外風雨……據此寫一篇文章,文體自定,題目自擬。
在寫這類詩歌材料作文中,應該明確審題,該文章中的關鍵字正是:“牽動內心的聲音”,因此學生可以由“聲音”引入文章表達對象,通過對聲音的解析,或是書聲、或是風雨聲、或是教誨聲、或是音樂聲,從這些聲音帶來的審美感受出發,營造文章審美境界,以此來進行寫作。詩歌類材料作文中,一種材料是寓含較多觀點,需要多角度進行挖掘、立意;另一種材料為寫作情境,需要作者展開聯想,對材料細致分析。在作文審題中,還可以應用虛實“相生”法,虛題實寫,實題虛寫,通過大題小作法與小題大做法實現作文寫作。如對歌頌花“俏也不爭春”的詩句材料,可以體現出花高雅淡泊的可貴品格,不僅可以豐富作文意象美,也可以提升作文的內涵水準。在詩歌材料類作文審題中,可以應用思維“發散”法,針對材料,延伸其內涵與深度、廣度,打開自己審題的思路,充分捕捉詩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僅可以提高審題的準確度,還可以避免作文跑題,提高學生作文審題能力。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考作文審題工作中,應該明確審題思路,特別是對詩歌材料類的作文審題,更應該靈活運用審題技巧,針對詩歌靈活性、復雜性以及詩歌內涵主旨、詩歌意象、詩歌象征等多個方向,加大審題力度,不僅可以有效避免高考作文跑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注釋】
① 陳銀.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談材料作文的審題[J]. 教育教學論壇,2012. 07(18):41-42.
② 楊梅秀. 材料作文的審題與寫作[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4(12):76-77.
③ 袁仁陽. 淺談材料作文的審題失誤與對策[J]. 中學語文,2010.21(14):56-57.
④ 李斌. 瞄準靶心 命中十環——談談作文如何審題[J]. 湖北招生考試,2011.06(34):45-46.
⑤ 王棲霞. 論高考材料作文的審題技巧[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4 (32):54-57.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