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芹
【內容摘要】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主要表現為個性化的課程觀、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因材施教的教學觀,以及靈活多樣的評價觀。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高中歷史 應用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在學習時會表現出對不同內容接受程度不同的現象。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邏輯能力,因為邏輯能力決定了數學和語文這兩個大科的學習能力,而一些其它能力,比如空間感、身體運動能力、對音樂的感知等等,因為相應科目的弱勢而被忽略掉了,這顯然不符合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多元智能理論需要被應用到教學中去,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高中歷史是一門感性的學科,多元智能理論在其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主要表現為個性化的課程觀、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因材施教的教學觀,以及靈活多樣的評價觀。針對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高中歷史的這四種教育觀,老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發揮出它的優勢,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個性化的課程觀
所謂個性化的課程觀,即指老師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學習歷史不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擁有更加自由和個性的教學氛圍和方法。
比如,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時,由于諸子百家和眾多思想的復雜難懂,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取得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通過影視作品來讓學生對百家思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可以選取一些歷史劇和紀錄片,如《大秦帝國》、《百家講壇》等等,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因為思想不同而迸發的沖突,從而對雙方思想的區別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接著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如儒家、道家和佛家在文化上的差異在于進取、規律和奉獻,三者在人生觀上的差異在于積極進取、順其自然和無私奉獻。
又比如,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如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和靈活。在學習《音樂與影視藝術》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各個時代的音樂和影視作品,在學習《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與各國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總之,個性化的課程觀要求老師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和資源,在兩者都有限的情況下合理整合,讓課堂教學盡量靈活多變,擺脫死板的傳統形象。
二、積極樂觀的學生觀
積極樂觀的學生觀旨在從學生的情感出發,讓學生擁有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潛力。
比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來側面講解,如商鞅變法、指鹿為馬等,學生在面對這些故事的時候比面對課本時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就更容易留下印象。老師還可以就這些故事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如在表現徙木立信這個故事時,讓學生飾演商鞅、大漢等角色,讓學生自己編寫劇本和臺詞,將整個故事表現出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學習并不是一板一眼的,從而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
又比如,在學習《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時,老師可以帶學生進入博物館,看一看古中國留下來的珍貴文物,這種活動走出了課堂,對學生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讓學生接觸歷史,通過親身實踐感受一下歷史文明帶來的厚重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受到精神上的熏陶。
培養積極樂觀的學生觀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老師和學生通力合作,不僅讓課堂充滿了可能,也提高了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三、因材施教的教學觀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學生在學習上擁有不同的能力,同樣,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學生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優勢。如有的學生對中國古代文明有很大的興趣,對世界歷史沒有感覺,而有的學生則剛好相反,又如有的學生在歷史學習上有超常的天賦,無論在記憶和理解上都能快人一步,而有的學生思維緩慢,跟不上教學的進度。面對這種情況,因材施教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第一種情況,老師可以給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空間,幫助學生完善自己喜歡和擅長的知識學習,之后再采取聯想教學的方式,如在提到商鞅變法時向學生提問,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變法?學生就會提到王安石的變法,還有的學生會提到羅斯福新政。老師就可以趁機將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相結合,分析兩個變法之間的區別和相同點,讓學生對兩者都留下印象,在學習的時候產生聯想。
對于第二種情況,老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讓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和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分別組成小組,這樣在教學上老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能力強的學生自學的時候輔導能力弱的小組,在輔導能力弱的小組時讓能力強的小組完成練習題。通過這種方法,老師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也充分發揮了因材施教的作用,讓不同的學生找到各自合適的學習方法,共同進步。
四、靈活多樣的評價觀
因為因材施教的實行,在評價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時就要采取相應的標準,不能一味的以分數作為標桿。
比如在學習《祖國統一大業》時,有的學生指出在祖國統一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無可避免的走了一些彎路,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針對這種情況,老師不能因為政治思想的不同對學生給予否定,要根據學生論斷的合理性來決定學生認識的對和錯,在學習的評價上給學生更多發表觀點的空間。
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打破了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老師要靈活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時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