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
【內容摘要】十大古琴名曲之一《酒狂》是湖南文藝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第四單元《音樂與時代》的第一章節《華夏音樂之光》的一首作品,本節以欣賞和討論為主。針對農村中學生的學情,我將古琴曲《酒狂》作為本課的重點,在欣賞中播放了琴、酒有關的水墨畫,由淺入深的讓同學了解古琴,并能理解琴曲《酒狂》中隱喻的人生志向與高貴文人氣骨,欣賞作品中傳遞出來的美的感懷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和人生智慧。
【關鍵詞】古琴水 墨畫 《酒狂》 竹林七賢
我校是所鄉鎮高中,多是農村子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很少接觸古琴,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一課時內,讓學生能由淺入深的知道古琴、了解古琴繼而懂得欣賞古琴之美呢?
在幾經摸索后,筆者發現將水墨畫與古琴曲互動,同學們的興趣與興致以及學習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
一、分析教材《酒狂》
在傳統琴曲中,取名取意一般都表現高雅的心境情懷,《酒狂》是古代琴樂史上唯一一首表現不雅的琴曲,同時它被列為傳世十大古琴名曲之一。
《酒狂》相傳為魏晉名士阮籍所作,他是“竹林七賢”之首,為了拒絕為司馬昭出力,他們常在山中的竹林里飲酒作樂,以醉態示人,并演奏古琴曲樂,托志于琴。
這個作品精悍短小,全曲僅有2分15秒,主要由3/8拍的基本曲調反復加以變化加以6/8的同旋律連接句啟承轉合而成,跌蕩的旋律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人酒醉后,步態不穩,搖搖欲墜的神態。
在基本曲調中,每小節強拍都固定在同一低音上,低音后面緊跟著一個大跳,其幅度一次比一次大,非常鮮明地表達了琴音中內涵的企求和想要沖出牢籠的力量。
這里要注意的是,雖然3/8拍的基本曲調與6/8拍的連接句的每小節的長短時值是一樣的,但3/8拍與6/8拍不同的強弱規則不僅為樂曲增加了流動感,更是增添了豐富的情緒色彩,從而表達也了作者內心怒火不斷盤亙,想得到宣泄的渴望。
二、了解水墨畫
水墨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畫”,它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代表類型,最初的時候就只有用水著墨揮畫,以黑白為主,后幾經發展,形成了現代色彩繽紛的彩墨畫。
水墨畫的氣韻生動,講究近實遠虛,彩墨畫的色彩也是層次豐富,意境微妙,尤其水墨畫中的寫意人物畫更是神形飄逸,氣質天然。
在水墨寫意人物畫中,“竹林七賢”以他們獨特的人文氣質,成為了畫家愛用的寫意人物的題材,而華夏自古源源不斷的酒文化,更是留傳下了很多與酒相關的水墨畫人物作品,“太白醉寫”的風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氣,都是畫家呵氣而成的神韻畫卷。
再有些畫家往往也是古琴演奏家,他們沉意于古琴所承載的文人氣骨,琴思致時,常常揮毫潑墨,在尺卷上展現出,那種閑坐松樹下,望著明月,靜靜地感受深山拂曉那微寒的清風,洗靜雙手焚上悠香,彈上一曲古琴曲,表現自己內心的平靜與寫意的風神……
琴畫合一,這就是中華文人內心品格的體現。
三、怎樣二者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說到琴,自然就聯想到“琴、棋、書、畫”,這是古代文人推崇的四藝,也表明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追求與道德素養,同時也是我們華夏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懷。
在聽賞古琴曲《酒狂》時輔以契合的水墨丹青,襯出琴曲內在的深刻寓意,是否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琴曲中表達的作者內心的郁滯、不平的發泄,從而更準確地獲得美的理解與感受呢?
1.準備:搜集與《酒狂》相關的水墨畫作品
在《酒狂》欣賞教學中,除了給同學聽賞音樂、講解古琴的相關知識,分析作品的音樂結構、節奏、旋律等基礎知識外,為了加深學生對《酒狂》中表達的特殊的美的感知力,還要介紹音樂創作的時代背景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鑒賞力和創造力。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如僅對以上知識作講解,學生往往對音樂的欣賞理解常常浮于表面,認知上得不到深入。因為古琴無論是在形制上、音質上,還是《酒狂》的旋律本身上,對學生來講都是陌生的,很難一下子理解琴聲的靈動意境與人文情感。
音樂是流動的,不可視的,能否把流動的音樂瞬間凝固起來?不是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嗎,那怎么能把流動的音樂凝固起來呢?只能是畫卷吧!
古琴樂曲的深遂、優雅、飄逸、柔潤中略帶的憂傷,讓筆者想到了與之有著相似之美的傳統水墨畫,根據對音樂的理解,筆者選擇了多幅與音樂相襯的“竹林七賢”在山間松下彈古琴、飲酒、揮毫潑墨的山水人物,取其寫意與靈逸的風神。
2.分析:把握作品與《酒狂》的契合點
在準備相關水墨畫素材后,筆者又開始考慮,這些水墨畫素材在《酒狂》的哪個音樂節點出現、出現多長時間才能更好的應襯音樂作品,加深學生的理解。
《酒狂》這個作品變化反復基本曲調,形成七個段落,古代琴人將這七段加以命名:
第一段:天地鴻荒;第二段:醉舞飛仙;第三段:浩歌天地;第四段:嗜后形骸;第五段:花箋草掃;第六段:低低吐酒;第七段:托酒佯狂。
根據這七段命名的意境,我將畫作素材進行了分類,將契合段落意境的畫作展現在相應的音樂節點上,做成一部名為《酒狂》的水墨人物畫展的音樂視頻。
3.實施:融水墨畫與《酒狂》教學中
在進行古琴曲《酒狂》的教學中,筆者先對古琴的形制、音色、歷史基韻講行了講解,并請同學們談論一下他們所知道的琴曲名稱,有同學說《高山流水》,有同學說《陽關三疊》,這些琴曲表現的都是高雅的情懷,由此導入這首唯一例外的不雅《酒狂》。
首先,進行樂曲的曲式結構的分析,強調基本曲調與連接句的節奏型的區別,帶領同學們哼唱基本曲調與連接句的旋律,讓學生了解連接句承上啟下的作用。
然后,進入聽賞環節,第一次聽賞時請同學們閱讀發下的鑒賞提示,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及抒發情感。
在體驗了第一次聽賞后,同學們對作品已經有了個初步的認知,在這基礎上,筆者請同學討論,對于作品的印象與認知,讓同學談談作品在腦海里形成的畫面。并出示準備好的水墨人物畫,讓同學們感受這些畫卷的微妙意境、千百年來的生動氣韻,并讓同學討論畫卷與音樂的哪些氣韻契合。
做了以上工作后,再播放筆者先前準備好的《酒狂》的水墨畫視頻,讓同學在聽其風骨的同時也能賞其神韻,從而避免了美麗畫卷“喧賓奪主”的嫌隙,做到了讓同學多方位的感受到《酒狂》的寫意之美,并品味出了音樂作品中傳遞出來的傳統文人具有的內心疾惡如仇的正義風氣和作者不慕榮華名利,清高的氣骨!
通過意象水墨輔襯古琴音韻的鑒賞是筆者的一次小小的嘗試,這次嘗試,不僅讓學生更充分的感受到了音樂的美,而且在準備期間,筆者通過學習搜集資料,自身也獲得了水墨畫的很多知識和美的享受。在這個摸索過程中,筆者越來越多的體會到南通優秀音樂教師蔣薇老師說的那句話:“任何教師不管在任何年齡段,學習都是永遠需要的,我們要讓每一堂課都有一個閃光點。”
古琴音樂是一門具有深刻歷史文化背景的藝術,雖然課堂上水墨音樂視頻只有短短的2分多鐘的播放,但筆者感覺到這一環節對學生的鑒賞的觸動是巨大的,通過琴畫互動的學習,以前不接觸古琴音樂的農村學子們也能在短短的一節課里,通過古琴恬淡、平和的音樂,找到內心里豐富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西麓堂琴統》.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