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以儉
傳統的應試教育,在教學上形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的教授作為最主要的核心工作,忽略了知識接收的主體是有思想、有選擇能力的人而不是作為知識存儲的機器。歷史教學在傳統的舊有教學模式下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下意識把自己只當作是一個“聽眾”,而歷史作為一門文史類學科,其中包含大量的史實資料,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學會死記硬背知識點,而忽略歷史學習的真正意義。長此以往學生嚴重缺乏對歷史知識的正確認識,在運用上對歷史知識也不能進行融會貫通,直接影響歷史的學習和成績的提高,也很容易打消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一、高中歷史教學為什么要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所謂教學就是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這是需要教育學雙方作為主體都要參與到其中的互動過程。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其主體作用是否能得到很好地發揮,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著直接的影響甚至是決定作用。所以,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自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到重視和發揮,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再一味的啃書,而是學會主動去學習知識,進行知識的融會貫通,真正了解知識的內涵。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在真實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教育學的目的。
二、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意義
高中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熟記,以達到高考中獲得較好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通過對歷史知識的了解進行分析和判斷。通過對學生分析和判斷歷史的鍛煉來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主動投入到歷史知識的探索中,真正意義上做到讀懂歷史,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有很好地培養作用。
1.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高中歷史學習對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趨于成熟的高中學生在要求上有很大提高,要求學生在熟記歷史事件、人物基礎上更要積累歷史知識,深刻理解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相互聯系。所以老師在歷史教學中不能把課堂當作自己的主戰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做一個很好地思想上的引導,然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比如“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這是學生在學習歷史中比較難掌握的一個知識點,這部分知識不僅僅局限在當時發生的那段歷史事件,往前還可以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的洋務派和頑固派兩大地主派系,還有當時學習西方創建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兩大工業。這部分知識點紛雜、聯系也比較多,所以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設計一些情境問題,教師針對洋務運動可以提問: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戰敗說明洋務運動對中國國富民強沒起到作用,是不是說明學習西方是錯誤的?這樣的問題設問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引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學生通過探討,深刻了解和記憶洋務運動在近代中國經濟建設上所起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同時學生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授創造良好的環境。
2.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達到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所教授的東西,如果學生對這個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興趣,無論老師下多大的功夫也于事無補。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把歷史學習當作是興趣而不是苦難的歷程。只有學生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才能更好地讓他們參與到教學中。歷史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教師可以找到很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其實歷史與文學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古詩詞對一件歷史事件或是一位歷史人物進行描述和解說,將比較抽象的歷史知識用詩詞解說的方式化為一個具體的形象,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和認識,這樣的方式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將自己融入到歷史情境中,對歷史有更“切身”體會,在知識的理解上也更容易。例如引用“十三能織素”等詩句來描述我國古代紡織業在生產上的普遍和發展上的發達;同時在教學古代手工業發展方面的知識時,讓學生介紹一些自己知道或是了解到的古代商人或是商隊,讓他們參與到學習中,提高主體意識,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也不斷的增加。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不能只作為被動的接受者,要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體會學習的興趣,對自身思維和能力鍛煉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培養自我文史素養。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讓他們在學習中活躍起來,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會了共同協作求取知識,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歷史課內容涉及到很多的歷史人物,所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分別讓不同小組的人扮演相應的歷史角色進行情景演繹。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黃興、宋教仁幾個代表性人物,對自己的主張思想進行講述,然后其他成員對其他小組的表演進行評分,同時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其中,幫助表演的成員查找相關的資料,在表演中其他成員可以對遺漏的知識進行補充。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歷史的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團隊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強大力量,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結束語
高中歷史教學想要達到教學目的,就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意識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容易參與到歷史學習中,挖掘歷史這門學科蘊含的趣味,從而提高歷史學習興趣,保證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建陵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