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擁軍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029-01
“學困生”是指在學習上暫時有困難且成績落后的學生。他們大多課上回答問題不主動、猶豫、膽怯;自卑感重、自信心差;課后作業拖拉、錯誤多,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領會難,記憶、掌握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關注“學困生”,讓他們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呢?
一、為“學困生”創設情境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要注重“學困生”。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創設情境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創造機會讓“學困生”表現自己的才能,減少“學困生”學習中的挫折感,使他們盡可能多地獲得老師的肯定、表揚和同學們的贊許。例如:在小組合作中讓“學困生”代表小組發表意見,這樣使“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種信息,回答時是代表小組意見,當他們成功展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進行賞識,哪怕只是一個贊許的眼神。讓他們戰勝展示的恐懼心理,體驗到成功展示的喜悅。回答即使出現了錯誤,教師也不能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去批評他們,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耐心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鼓勵他們改正錯誤,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抓住課堂上他們細小的閃光點,及時表揚。
“學困生”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要注意做到降低門檻,放寬對他們的要求,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現狀的知識。對他們可減少作業量或做一些簡單易答的習題,課前可告訴他們老師大致要問的問題,讓其事先做好準備,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樣逐步把“學困生”引入學習的殿堂,培養起信心,激發起興趣,逐步使其跟上班上學生的學習步伐,化干戈為玉帛。
“學困生”的作業差錯率往往很高,教師批改作業時,不要一看到答案不對就打“住保Ψ治鏊伎嫉墓淌欠裾罰欠窈锨椋賦齠緣牟糠鄭齟淼牡胤劍潿┱螅俑杵蘭邸H綣┱粵耍梢雜謾壩擰薄昂謾薄癆”等給予鼓勵,還可以在他們之間開展競賽,看誰進步快,讓“學困生”感到努力不斷見效,拼搏就會成功,增加“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二、重視“學困生”的信息
課堂上,教師應當特別重視“學困生”的信息反饋,根據他們上課的面部表情和回答問題的表現,及時調整講課的節奏,知識的廣度、深度等。控制在他們能接受的程度上,以免他們又帶“新帳”。對于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要在課堂上及時檢查“學困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彌補。對“學困生”的作業最好能當面批改,及時糾正。特別要糾正他們主觀臆造的“知識”和方法,讓他們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克服主觀錯誤。進行課內練習時,應當更多地提問“學困生”,輔導“學困生”。特別是在“學困生”完成練習遇到困難,迫切希望有人幫助時,教師應主動及時地給予輔導。在他們產生錯誤前幫助掃除障礙,其效果比課后補課要好得多。堅持課堂鞏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學困生”知識的日益落后、積重難返現象的出現,才有可能重建“學困生”學習的信心,穩步提高他們的成績。
三、培養“學困生”學習習慣
大部分“學困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學習不愿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會將學習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學習中需要的身體器官“眼、耳、口、腦、心、手”并用的訓練,督促他們認真學習。在引導他們解答問題時,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給他們現成答案,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老師還要注重向他們傳授學習方法,可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經常聯系實際,借助有關生活實例,創設意境,引起學生好奇和思考。在教學中努力指導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注意關注每一位學生,更多地關注“學困生”,就能讓每位學生得到發展,就能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