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磊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
所謂SWOT分析,即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S(strengths)、W(weaknesses)是內部因素,O(opportunities)、T(threats) 是外部因素。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與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較,SWOT分析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征。就結構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并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其次,在內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也強調從結構分析入手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進行分析。另外,早在SWOT誕生之前的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過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內部優勢、弱點,外部機會、威脅這些變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對它們加以分析。SWOT方法的重要貢獻就在于用系統的思想將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使得企業戰略計劃的制定更加科學全面。
2014年4?6月,“全國網上銀行業務應用情況調查”的大型調研活動對我國31省市的668家銀行的網上銀行進行調查研究。本文對所得相關數據資料,運用SWOT方法進行分析并梳理出了網上銀行建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因素。
優勢因素(Strengths)
業務智能化、虛擬化。采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業務,使得網絡銀行組織結構區別于傳統銀行的層級制組織結構,呈現拓撲型網絡結構。交易過程中人機產生“交互性”后,逐步形成了專業的社區網絡,故網絡銀行業務呈智能化和虛擬化特點,突破時空限制,更能提供優質的AAA服務(Anywhere,Anyhow,Anytime)。根據調查,對668家銀行抽樣130家,調查開辦網上銀行的數量為97家,開設比例達到74.6%(見表1),這說明中國境內銀行業大部分銀行重視并普及應用網上銀行業務。
運作成本低、效率高。傳統銀行的存儲轉貸等業務需要在實體柜臺進行,所花費的交易成本較高。通過電子銀行客戶可隨時隨地交易,能有效降低費用,提高運作效率。根據Booz和Allen Hamilton公司的統計,1999年美國商業銀行中每家分行提供手工操作交易的單位平均成本約為1美元;利用自動柜員機和電話中心交易的單位平均成本約0.25美元;利用因特網交易的單位平均成本約0.01美元。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s Law)告訴我們,網絡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也就意味著金融網絡的價值(效率)隨著接受服務的用戶數量的增加而遞增,效率得到較大提高。
服務個性化特點較為明顯。通過互聯網和銀行支付系統,大部分網上銀行除了能方便客戶快捷地辦理銀行的傳統業務外,還能夠滿足顧客業務咨詢、交易金融產品交易的多種需求。此外,銀行還可以為個人投資理財、企業進行國際金融“量身打造”產品與服務,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網上銀行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搜集與利用創造競爭優勢,針對顧客的差異化需求,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金融服務,為企業和居民提供隨時余額查詢、便捷賬戶轉移、第三方支付、業務短信通知等。
劣勢因素(Weaknesses)
產品特色不足。網上銀行的絕大部分產品是傳統銀行柜臺業務的延伸,照搬柜面業務,普遍存在經營特色不足,拳頭產品、名牌產品匱乏的情況;另外,在項目規劃和網站建設方面缺乏個性化和吸引力,忽略了網上銀行產品和服務的自身創新能力。同時,網上注冊手續繁雜、USBKey或動態口令操作不夠簡便,挫傷了客戶的交易熱情,降低了網上銀行的吸引力。
服務方式單一。相比于國外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如花旗銀行),中國的網上銀行普遍存在服務方式單一的問題,例如,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僅限于貸款等服務、缺少現金管理等優智服務、服務領域拓寬顯然不夠。另外,網上銀行的網頁建設有待加強,普遍存在界面不夠吸引人、語言缺少親情化、個性化不足。網上銀行對于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構建網上支付觀念,可謂任重而道遠。
資源整合不夠。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雖大都擁有自己的網上銀行,客戶資源管理各自為政,辦理金融業務大都雷同。電子銀行是一項系統工程,業務涉及諸如信息技術、銀行卡、會計、營銷、客戶服務等諸多方面。由于缺少前期規劃和指導,前臺操作和后臺控制、業務營銷與技術維護、產品開發與客戶服務協調能力嚴重不足,“合力”尚未形成。另外,在建設網上銀行之前缺乏前瞻性和規劃性,網絡因缺乏統一標準造成系統的兼容性差,各銀行未能建立統一的支付體系平臺,造成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
國家相關政策支持。根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第十五章“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中提出“有序拓展金融服務業”,即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更好地發揮信用融資、證券、信托、理財、租賃、擔保、網上銀行等各類金融服務的資產配置和融資服務功能。目前,全國各省市相繼出臺了有關網上銀行業發展規劃,政策的利好環境,給網上銀行的業務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給傳統銀行業務帶來沖擊。海量的圖片、詳實的文字、快速的更新、產品和服務的超鏈接,諸多優點使得網上銀行具備傳統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還彌補了銀行業之間、金融與產業之間交融不足的現狀,并給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等帶來了發展契機和合作空間。
經營模式創新化。相比于傳統銀行對資產負債業務進行資產證券化的經營模式,由于采用了新技術與先進經營理念,網上銀行具有得天獨厚的成本優勢、時空優勢和服務優勢,其有效地進行了經營模式創新,推出豐富的電子新產品。同時,大力開展網上交易,創新業務方式,拓寬業務范圍,并采用現代營銷手段開發并推廣消費信貸、股票交易、保險賠付等,細化產品服務的領域,拓展技術創新的空間,實現利潤的較快增長。
威脅因素(Threats)
監管漏洞較大。互聯網金融市場存在較大風險,這與金融業務的性質及復雜的環境密切相關。網上銀行的內部操作風險主要是安全風險,另外來自銀行系統外部的聲譽風險、法律風險也與日俱增。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雖然對網上銀行的業務熟悉,但在網頁(如服務器、Web接入點)運作、數據處理(如密碼管理、工作記錄)、軟硬件設備(如升級、換代、兼容)、系統開發(規劃、通信、安全)、風險防范方面卻并非專家,故目前監管漏洞較大,亟待研究、實施新型有效的網絡銀行安全措施,保護競爭,促進效率。
互聯網金融觀念普及滯后。我國各大銀行、第三方支付大都建立了專門的網站及信息系統,但是各部門之間信息、數據相對封閉,共享觀念不強。另外,各大金融主體普遍存在對互聯網金融普及的服務功能認識不足,重展示輕服務、重硬件輕軟件、重研究輕應用、重現有輕創新等傾向仍比較嚴重。有的地方商業銀行網站僅僅把銀行網站當作一個宣傳欄,產品和服務項目更新很不及時,加之網上銀行存在較大的交易風險、市場風險、投資風險等,消費者因不了解網絡技術因素、金融業務流程,加之受到原有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影響,對互聯網金融易抱有偏見,故網上支付行為患得患失,躑躅不前,普及難度比較大。
網站特色不足。以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網上銀行為例,雖然該行網上主頁建設中有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業務,但僅僅是對個人網上銀行客戶服務協議、網上銀行章程等的簡單羅列介紹,存在網上銀行產品特色不足、網頁建設滯后、客戶服務不完善的缺點。優秀的網上銀行網站(比如交通銀行),應該是具備網頁清晰美觀、業務分類清楚、在線服務便捷(如手機銀行、二微碼掃描)、信息更新及時等特點。同時,針對客戶需求開展網上銀行信息咨詢,提供優良、安全的金融產品,特色便捷服務等。這意味著銀行不僅需要對網站深化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更需要樹立真正以客戶為導向的現代營銷觀念。
四大因素重構優化的基本路徑
SO(優勢—機會)戰略。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基于客戶需求進行網上銀行網站的策劃、設計、更新與管理,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完善金融產品種類,提高服務質量。其次,進行經營模式創新,與電商企業、其他金融機構在競爭中合作,融合中發展。
WO(劣勢—機會)戰略。首先,加強網站的前期規劃與審核。通過制定網上銀行準入制度,統一網銀的技術標準,建立和規范網上銀行安全保障體系。其次,與傳統銀行業務創新結合。結合柜臺業務延伸出新業務,針對不同目標顧客實行“點對點”的差異化服務。
ST(優勢—威脅)戰略。首先,加強網上銀行的后期監管與控制。一方面,健全網上銀行的網絡安全系統,防范計算機犯罪,防止病毒、黑客入侵,預防金融詐騙;另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對網上銀行的日常業務進行有效監控。其次,加強網上銀行服務觀念的普及。第三,針對客戶的“IT抵制”,提供便捷的方式進行金融業務普及。第四,大力建設與推廣網上銀行,宣傳自我,服務社會。最后,培育市場的消費信貸文化,增強公眾消費信心。
WT(劣勢—威脅)戰略。首先,與大數據結合,基于云計算加強網上銀行信息資源建設。其次,加強對金融網絡復合人才的培養,為網上銀行的持續發展儲備人力資源。再次,構筑互聯網金融體系。需要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建立網上統一支付體系;同時,政府、央行、信息部聯合構建、啟動網絡誠信體系刻不容緩;另外,央行統一電子化小額支付體系,推行金融“一卡通”也勢在必行。
(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