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芹
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是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在護理過程中以積極的方式對患者的認知、態度和情緒產生干預,從而有助于患者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同時有利于患者的預后[1-3]。目前乳腺癌對我國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治療乳腺癌的最有效的辦法是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但是該方法會限制患者的功能活動、引起患者肩部僵硬,另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切除乳房后導致女性形體受到嚴重破壞,從而給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巨大壓力[4-5]。因此為了減輕患者痛苦,改善影響患者早日康復的不良因素,本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引進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后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實施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8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而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方式。其中對照組41例患者,年齡33~65歲,平均(43.2±7.8)歲;4例大專以上水平,8例高中以及中專水平,29例初中以下水平。實驗組41例患者,年齡34~64歲,平均(42.7±7.9)歲;5例大專以上水平,9例高中以及中專水平,27例初中以下水平。兩組患者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住院接待、遵照醫囑采取治療措施等。
1.2.2 實驗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綜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患者手術前的認知、態度和情緒等多方面的心理護理,具體分為以下三點:(1)認知:多數乳腺癌患者對乳腺癌的形成和治療方法等基本知識缺乏基本認識,在獲知病情時易出現恐懼和絕望心理,面對需要切除乳房的情況時會加重心理負擔,此時患者易產生逃避心理,從而對疾病的康復治療帶來較大的難度。因此護理人員有必要在患者入院后普及有關乳腺癌的基本知識,向患者講解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麻醉、手術方法和康復治療等相關知識,并且通過成功的案例鼓勵患者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2)態度:對于多次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會對醫院的治療方法產生懷疑,從而不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進而影響到患者本身的預后效果。因此醫務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醫務人員需要用比較友善的態度去與患者溝通,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另外可以讓成功的患者與其溝通交流,從而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復。(3)情緒: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疼痛或者不良反應,甚至是缺乏親朋好友的安撫時,患者的無助、自卑、焦慮等情緒會加重,因此此時干預者需要以傾聽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心理,通過有效的心理暗示減輕患者遇到的不良反應,同時與陪護者共同做好安撫工作,盡量爭取患者能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6-8]。
1.3 評價方法 通過本院設計的問卷,在手術前調查患者對術后缺失乳房對美觀影響的接受度,手術后接受放化療的能力,術后療效擔憂度等心理問題[9-11]。在住院前和手術前1天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進行自評。(1)重度焦慮:得分超過70分;(2)中度焦慮:得分在60~69分;(3)輕度焦慮:得分在50~59分。通過狀態-焦慮自評量表測定兩組患者焦慮程度的變化,患者在入院后即開始進行干預,總共20項內容,每次評分分為1~4級,將正性情緒進行反序計分,最后累計,滿分為80分,最低分為20分,焦慮程度隨著分值的升高而加重。通過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主要分為不滿意、比較滿意和滿意三方面。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擔心心理的比較 兩組患者對術后乳房缺失接受率和術后放化療的接受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驗組的術后療效擔憂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術后擔憂心理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狀態-焦慮自評的比較兩組患者在入院前的SAS評分和狀態-焦慮自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經干預后實驗組SAS評分和狀態-焦慮自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的總體滿意度為97.56%,而對照組的為90.2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8.763,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和狀態-焦慮自評的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和狀態-焦慮自評的比較(±s) 分
組別 SAS 狀態 焦慮入院前 入院后 入院前 入院后 入院前 入院后對照組(n=41) 59.8±4.9 59.7±5.1 31.32±1.87 30.09±1.51 29.15±1.67 28.03±1.54實驗組(n=41) 58.7±4.7 38.8±4.2 31.29±1.86 15.62±1.37 29.11±1.65 16.43±1.32 t值 1.986 12.082 1.726 11.037 1.062 12.7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例(%)
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手術之一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由于該手術需要將患者整個乳房全部切除,因此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出現焦慮的心理狀態[12]。焦慮不僅是一種比較痛苦且不愉快的情緒,同時伴隨軀體的不舒服。如果不能有效緩解負面情緒,其會對機體生理平衡產生影響,最終降低機體的技能,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康復[13]。
綜合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認知、態度和情緒三方面的干預,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及時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患者的焦慮狀態[14],有助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從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對術后乳房缺失接受率和術后放化療的接受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的術后療效擔憂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入院前的SAS評分和狀態-焦慮自評組間差異不顯著,但經干預后實驗組焦慮狀態得到有效改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總體滿意度為97.56%,而對照組的為90.2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引進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患者的焦慮心理,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1]焦桂梅,張艷,李秀榮,等.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健康
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1(33):8130-8131.[2] Cho H S M, Davis G C, Paek J E,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supporting recovery of the postmastectomy patient[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7):919-929.
[3]吳勝菊,楊海燕,童彩玲,等.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7):61-63.
[4] Hsu S C, Wang H H, Chu S Y, et al.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al and emotional consulta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who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J].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10,18(3):215-226.
[5]陸永麗.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2):15-16.
[6] Li X M, Yan H, Zhou K N, et al. 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pain among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1,128(2):411-419.
[7]俞美善,周杰.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綜合護理對患肢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361-362.
[8] Yuan X, Zhou J, Zhang L.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exercise compliance of breast cancer after operation[J].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2012,1(5):15.
[9]朱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保留胸前神經及肋前臂神經的近期治療效果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7):57-59.
[10] Tastan S, Hatipoglu S, Iyigun E,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 surgery[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2,16(4):368-374.
[11]楊愛平.羅伊適應模式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6):85-86.
[12] Singh F, Newton R U, Galv?o D A,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surg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studies with cancer patients[J].Surgical Oncology,2013,22(2):92-104.
[13] Chen Y C, Chang Y J, Tsou Y 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nurse case management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in cancer patients at a single medical center in Taiwa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3,13(1):202.
[14] Kenyon M, Mayer D K, Owens A K. Late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eillance management for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J].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2014,43(3):38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