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秋
推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黃海秋
由于企業自身發展的局限以及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溫州中小企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面臨著許多“成長的煩惱”?!笆濉逼陂g,溫州市要加快增長方式轉變、實施實業興市戰略,打造東方品質之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更是關鍵支撐、優勢所在和活力之源。
中小企業 可持續 政策演變 轉型發展 創新思維
近年來,溫州市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抗風險能力有了較大程度地提高。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日益重視。從中央到溫州市都出臺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仍然不容樂觀,長期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些素質性、結構性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融資難、成本壓力大、轉型難度大、市場準入門檻過高、技術和品牌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種種問題,仍然是影響企業做大做強的重大障礙。尤其是2011年以來,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企業外部環境惡化,中小企業正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市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有著鮮明的階段性特點,是對中小企業扶持政策逐步深化認識的過程。從率先提出發展民營經濟到出臺專項性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框架,再到扶持中小企業創新轉型發展。對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節奏一般比全國早,特別是2000年以后的政策,這主要源于溫州市處在改革開放前沿地帶,是中小企業發展最為活躍地區之一。溫州市善于把握重大機遇,我國經濟發展的每一次重大進展,都使溫州中小企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自從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加上用工等要素成本大幅增加,溫州中小企業發展逐步進入瓶頸期。從中央到地方,對中小企業發展關注度日益提高。特別是溫家寶總理到浙江調研小微企業生存狀況后,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密集出臺。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標志對中小企業重視上升到新階段。國家各部委從金融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標準、融資擔保等方面相繼出臺配套政策。浙江省突出強調了創業和創新的發展思路,專門出臺了促進中小企業加快創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等。
1.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突出。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嚴峻。一是融資難。由于證券市場門檻高,投資體制不健全,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超過8成的企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在現有融資渠道單一的格局下,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二是融資貴。不少企業反映,銀行放貸利率上浮,加收資金管理費、承擔兌匯票貼現利息等,推高了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因貸款交易和監控成本過高的原因,銀行不愿對中小企業放貸。多數中小企業貸不到款,只能向民間借貸,年利息高達15%~20%,甚至有些短期利率更達40%以上。
2.成本上漲壓力較大。生產成本剛性增長。超過7成的企業2013年全年生產成本比2012年增加,近8成的企業生產成本小副增長。在企業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中,依次排序分別是用工成本上漲占77.6%,原材料價格上漲占64.1%,經營管理費用上漲占35.5%,融資成本上漲占30%,物流成本上漲占28.7%,用地成本上漲占8.7%。用工問題較為突出。目前勞動力總體偏緊。幾乎所有的企業用工成本都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由于通貨膨脹風險不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產品出口市場和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3.政策效果仍需要提高。政策的宣傳仍不到位,政策普惠性力度不夠。最近三年沒有申請過中小企業政策優惠的占71%。稅費負擔較重。在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調查中,稅費過重排在第二位,比例高達41%
4.轉型發展難度較大。轉型發展積極性不高。目前企業考慮過轉型發展問題的僅有20.6%。在企業融資的主要目的調查中,用于引進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占比僅為15.01%。轉型發展人才基礎偏弱,企業研發人員(技術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5%以下的占71%。企業員工結構中高中及以下文化占比高達91%。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處于相對弱勢地位,需要政策給予一定的傾斜和足夠的扶持。
5.體制仍需要改革。管理部門職責不清。壟斷行業改革推進力度不大。部分行業的市場準入標準成為行業準入壁壘,排斥了不少中小企業的進入。財稅體制仍需要完善。目前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存在著政策的非系統性、優惠的片面性和管理的從緊性,客觀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用足用好現行稅收優惠。
6.外需不足問題較為突出。目前超過三成企業預計2014年全年出口交貨值和訂單比2013年下降。作為外貿發達城市,溫州市很多中小企業依靠出口訂單維持生計。當前,在世界經濟增長疲軟、歐債危機不斷深化、國內經濟轉型升級、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等復雜形勢下,溫州市中小企業尤其是大量小微型企業,出口增長面臨較大壓力,賠本賺吆喝的企業不在少數。
結合溫州市創新發展戰略和中小企業現實政策需求,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政策重心應該圍繞四個方向展開:堅持創新為動力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堅持金融為核心促進中小企業要素環境改善;堅持三大優化促進中小企業人才土地生態環境改善;堅持改革為契機促進中小企業政務環境提升。
1.創新支持政策。一是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的環境。二是鼓勵技術交流,促進協同創新。三是健全技術交易市場,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四是鼓勵創業創新相結合,促進科技初創型企業發展。五是大力扶持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六是進一步提升孵化器的品牌。七是大力扶持重點產業技術聯盟。八是擴大創新產品的采購力度。九是加強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2.轉型支持政策。一是摸索產業轉型升級規律。二是大力吸引符合十大產業導向中小型企業落戶。三是推動研發型中小企業發展。四是推動新型商務模式中小企業發展。五是鼓勵傳統中小企業實現產品升級。
目前中小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融資困難、在發展過程中成本攀升從而導致競爭力匱乏。溫州作為民營經濟的大市強市,民間資本充沛,金融環境良好,要努力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資產管理中心”兩大目標,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兩多兩難”問題:中小企業多,但是融資難;民間資金多,但是投資難。
1.股權融資支持政策。一是搶抓OTC市場建設機遇。國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證明,主板市場只能解決部分大中型企業的上市融資需求,大量的中小企業需要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給予滿足。二是大力發展新三板市場,積極爭取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從資本市場層面上看,新三板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蓄水池;從企業層面看,新三板是培育上板的實習地,是檢驗企業業績增長的小考場;從投資人的角度看,新三板是幫助企業成長的孵化器。三是鼓勵中小企業進入創業板。以孵化、輔導、推薦更多的成長型創業企業進入創業板為目標,探索中小企業進入創業板保薦人制度和獨立董事制度,為扶持更多中小企業順利進入創業板融資打好基礎。繼續推進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四是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溫州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裕。風險投資是溫州在省內最有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應盡早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發展天使投資,建立創新、高效、靈活的私募融資服務機制,為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初創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直接融資渠道。四是逐步擴大政府引導基金規模。借助創業投資服務中心,進一步為中小企業投融資提供全方位、專業化、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性投融資服務。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等政府性引導基金,通過基金的示范效應,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中小企業。
2.金融創新支持政策。一是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銀行體系,率先突破小額貸款公司在操作運營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障礙。二是鼓勵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推陳出新,探索信托融資、融資租賃等新興金融業務。形成中小企業發展與金融機構發展的良性互動,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金融機構的集聚和激發創新活力。三是融資新渠道創新,舉行政銀企對接活動,積極構建金融平臺,支持成長型、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辦好“中小企業金融超市”。充分發揮政府擔保作用,進一步穩妥擴大“區域集優”等新型融資模式,進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培訓,促進多途徑發債。積極鼓勵電子商務網絡聯保融資,借助阿里巴巴等平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四是優化金融環境,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環境。利用信息化來改造中小企業的管理流程,健全中小企業的信息和信用記錄,完善中小企業的誠信體系和征信系統建設。繼續通過擔保風險補償、再擔保分擔機制,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引導信貸資金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人力資源不足己成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重要短腿。破解人才短腿、土地短腿、生態短腿對于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改善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環境。一是優化人才環境,完善人才政策制定機制,整合人才市場資源,加快人才一資源配置的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步伐。加強政策引導,大力發展網上人才市場,培育和發展國際人才市場。二是培育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實施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工程、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高技能人才培訓倍增工程,提升民營企業人才和管理素質,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三是培育中小企業家隊伍,繼續實施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加大對中小企業家關懷,搭建中小企業家溝通平臺,培育一批創新力強的中小企業家。
2.加強對重點領域中小企業土地保障。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工業集聚區集中,提高建筑容積率和配套用房的比例。鼓勵中小企業到中心鎮發展,市本級繼續給予中心鎮用地指標的支持。通過創建中小企業發展產業園區、聯建企業員工宿舍、允許對現有的樓宇或空余的廠房進行分層轉讓等方式,讓中小企業能獲得較低的運行成本。
3.鼓勵中小企業清潔生產。一是要強化政府在清潔生產中的作用。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彪S著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原有的關稅壁壘已逐漸被取消,而環境保護漸漸成為服務于各國貿易保護政策的武器。采取鼓勵中小企業開展清潔生產。設立扶持中小企業清潔生產發展的財政專項基金。二是鼓勵企業清潔技術創新。建立清潔生產創新體系,構建各類資源和協作網絡。這些網絡一方面支持了企業的創新活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企業的創新方向。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鼓勵清潔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大中小企業財稅扶持力度、健全中小企業社會服務平臺建設和優化中小企業出口扶持政策是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1.加強政府創新。一是整合職能,成立專司中小企業管理服務的機構,解決目前中小企業多頭管理的局面。二是打破壟斷,放寬投資領域限制,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領域一律對中小企業開放。三是提高審批效率,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政務服務全面提速和政務環境全面優化。鞏固擴大市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集中審批服務,推進部門內部審批職能整合。
2.財稅減免政策。一是進一步實施稅費減免政策,繼續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相關收費減免措施,緩解企業生產成本壓力。落實國家和省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轉型升級要求、確有特殊困難的小微企業,準許緩繳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等。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財稅服務,加大稅收宣傳和納稅輔導。梳理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發布中小企業政策優惠目錄,加大政策透明度和便捷度。三是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引導和鼓勵政府部門優先購買中小企業產品。四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投入機制,努力尋求中小企業人才供給機制的創新。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支持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激勵。五是考慮提高社保中政府比例,逐步提高政府在社會保障繳費中的給付比例,減輕企業壓力,實行社會保險政策支持。
3.加強社會服務平臺建設。一是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建設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集科技創新、質量檢測、法規標準、管理咨詢、創業輔導、市場開拓、人員培訓、設備共享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和創業基地。二是加強政策咨詢宣傳服務,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服務基層”專項活動,深化“進村入企、服務基層”活動,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落實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幫助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4.創立政策績效評估機制。一是推進績效評價制度化、法制化。二是定期開展企業政策績效評價報告,定期評估不同政策發布后對對中小企業的潛在影響。三是要完善業績考核體系,將中小企業的存活率,存活年限、中小企業轉化為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的數量,作為主管領導和管理機構、相關職能部門的業績考核指標。
5.積極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一是加強出口服務引導支持。設立專門的資本項目為商業銀行向小企業提供短期出口信貸進行擔保。二是完善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政策,提高對高科技出口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出口企業的支持比例。三是鼓勵企業參與國際交流,組織企業參加一些招商會、展銷會、洽談會等國際交流活動,適當給予展會補助。
;
[1]姚莉.基于核心競爭力的多元化經營戰略[j].價值工程,2007(1)
[2]管順平等.產業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證分析[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溫州現代物資有限公司資產經營部溫州市現代服務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資產中心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鄭釗)
F276.3
A
1004-4914(2014)07-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