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松 王永照 崔慧婷
摘 要:任何一項政策都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頒布實施的,醫院會計制度也是如此。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行,醫院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也備受關注,在此背景下,財政部于2010年發布了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對財務報表體系亦進行了重大改革,文章從對比新舊醫院財務報表體系入手,分析出新報表體系的革新之處以及在滿足各個層面對會計信息的需要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醫院財務報表體系 資產負債表 收入費用總表 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 現金流量表 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7-098-02
原有的醫院財務報表體系是建立在1998年頒布的醫院會計制度基礎之上的,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醫療市場的競爭將變得空前激烈。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對內部管理必須精益求精,同時在經營中,醫院需要通過加強完善財務報表體系來提高財務分析能力,更加全面地反映醫院的財務狀況。原有的財務報表體系反映的內容相對簡單,既不能滿足政府部門監管的需要,又不能滿足醫院管理精細化的要求。為此財政部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發布了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對原有財務報表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原有財務報表體系存在的問題
1.報表體系不完整。醫院會計核算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以反映當期的收益和費用狀況。但是作為財務報表體系,少了反映醫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變動情況的現金流量表,就無法及時準確分析醫院的業務活動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的現金流量,也無法評價現金運轉效益和效果,影響經營決策。
2.收入支出總表中的結余無法反映收入與支出的配比關系。收入支出總表采用單步式,就是將當期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將當期所有的費用加在一起,然后通過收入減去費用的方式計算求出當期結余。單步式收支總表沒有區分支出與收入配比的先后層次,不能直觀地反映當期醫療收支結余、藥品收支結余和其他收支結余情況。
3.原有醫院財務報告的局限性還表現在會計信息披露過于簡單,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不夠且內容不完整。隨著不同所有制類型的醫療機構的涌現,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關注的會計信息側重點不同,這就要求醫院披露的會計信息不斷增多,而且要準確及時。同時醫院內部決策時對會計信息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管理者希望從會計信息中了解醫院的真實經營狀況,以便作出相應的決策。
二、完善財務報表體系的必要性
原會計制度制定之初,醫院的業務較為單一,通常只有醫療服務和藥品購銷業務,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醫療需求不斷增長,醫院也需要通過自籌資金、利用貸款等不同方式進行醫院基本建設,甚至對外投資、項目合作等。此外,諸如房屋出租、轉讓無形資產等除醫療服務以外的其他業務活動的增多,使醫院的資金流入、流出變得日趨復雜,因此,加強醫院流動資金的監管力度以及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變得更加重要了。
此外,隨著政府主導,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出現,財務報表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信息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反映的內容也越來越龐雜,從而也對報表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制度下財務報表體系簡介及創新性分析
1.新醫院財務報表體系簡介。醫院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按照現制度的規定,醫院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有“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總表”、“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現金流量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等五個。醫院的“基本情況表”隨同上述會計報表一并上報。其中“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總表”、“現金流量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為主報表,“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為輔助報表,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醫院財務狀況,組成醫院財務報表體系。財務狀況說明書是為了幫助報表使用者了解醫院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所提供的書面資料。
有關新舊財務報表體系的變化詳見表1。
2.新醫院財務報表體系的創新性。
(1)新制度要求編列現金流量表。通過編制現金流量表,對醫院現金流入、流出情況進行分析, 可以起到合理調度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同時醫院領導層也可以清楚了解醫院貨幣資金的增減變動狀況以及支付能力,從而合理安排資金的流入和流出,防止出現現金短缺而不能按計劃購進物資設備或不能支付到期應付賬款的情況。
(2)醫院的財務報表體系與國際慣例和企業會計更加協調,增強了通用性,也兼顧了實用性。如“收入費用總表”參考了企業損益表的編制方法,采用多步式的核算方法,區分費用(支出)與收入配比的先后層次。多步式收入費用總表能夠直觀反映醫院收支結余等經營狀況,方便使用者理解,便于醫院開展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利于醫院之間進行橫向比較,也有利于預測醫院今后的運行情況。
(3)新制度中的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分別從性質和功能兩個角度詮釋醫療成本,相比現制度下的醫療收入支出明細表單純按照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內容列示醫療支出的方式,凸顯出醫療成本對醫院運營的重要性。一方面,從性質上將醫療成本細分為人員費用、衛生材料費、藥品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等,無論是衛生主管部門還是醫院內部管理人員,通過結構分析,就能看出薪酬政策是否合理,藥品和衛生材料費的支出和收入是否配比,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實際占用情況如何等。另一方面,從功能上分為臨床服務成本、醫療技術成本、醫療輔助成本以及管理費用。有了相關數據的支撐,就知道醫院有多少人、財、物資源是分布在一線的臨床服務科室或醫療技術科室,從而能夠判斷出能提供多大的診療能力;準確核算出各類科室的成本狀況、科學測算出各類科室應占用資源的比例,將有利于推動醫院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的資源合理配置,從而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也有利于督促醫院降低行政成本、減少日常運營中的浪費。
另外,新制度中取消了“基金變動情況表”,增加了“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的編報要求。此外還要求醫院應提供財務情況說明書,說明醫院的成本狀況、成本控制辦法和績效考評情況等。
四、結束語
總之,此次財務報告體系的調整,進一步增強了會計制度的實用性,對于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滿足各個層面對會計信息的需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醫院會計制度[EB/OL].國家財政部網站,2010
[2] 高廣穎.編制現金流量表,開展醫院財務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6,(01):16-17
[3] 楊慧.公立醫院會計實務改革淺探.財會通訊,2009(6)
[4] 孫亞玲.解讀新醫院財會制度關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變化.中國衛生經濟,2011(11)
[5] 本報記者羅晶晶.醫院成為政府會計改革的突破口.中國會計報,2011.2.18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山東青島 266003)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