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梅 沈正蓉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在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方面也應當同公辦高校一樣擁有相同的權利。文章認為,獨立學院辦學經費的主要成分為自籌資金,因此,其設置標準應該與公辦高校一樣。同時,政府及稅務部門要加大對獨立學院的扶持力度,免去他們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積極鼓勵其將所得收益用于推動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 稅收優惠 財務管理 籌集資金 運作 投資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7-092-02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是在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建立在市場運作機制上的一種新辦學模式。依托現有的普通高校(母校)和社會力量合辦的獨立二級學院,自籌資金是其主要經費,與一般的普通院校管理、運用和籌集資金有著很大的不同。
“自收自支,自主辦學、自負盈虧”是各獨立學院實行的辦學體制,因此,各級政府很少有對其進行投資,有的甚至沒有投資。獨立學院主要通過收取學費補償教育成本。“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在這種獨特的辦學條件下,一方面必須保證教學質量,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必須要強化財務管理,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盡可能地核算好辦學成本,這是當前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的課題和任務。
一、目前我國獨立學院財務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基建核算方面。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與相關方面在聯合建立、籌辦獨立學院的過程中,大多將建設任務交由民辦一方;有許多獨立學院是按照其母體——高校的財務管理模式執行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對建設項目單獨實行賬務核算,沒有納入獨立學院的統一賬務中,這樣自然就影響了學校資產的真實性。同時,由于分開核算,民辦一方的建設資金雖然已經劃撥到了基建賬上,但是在學校的賬上卻沒有體現所投入的資金產生的效益,也就是說無法準確反映基本建設的投資情況;而且由于這方面的金額都比較大,導致學校財務狀況不能如實體現,扭曲了學校的資產、負債情況。
2.成本核算方面。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行業,這是每一位投資者都明白的道理。非盈利性、公益性、國有民辦的教育機構是獨立學院不可逾越的“底線”。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為明確申請者和合作者的責、權、利的關系,雙方應在試辦獨立學院時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辦學協議。經雙方協商,可以成立董事會。”這就足以說明,我國獨立學院的運作模式必須以此為基礎進行。所以,必須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增收節支,開源節流的理念,盡量降低辦學成本,提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這是每一家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由于獨立學院不明晰的產權,財務會計等方面的基礎工作都比較薄弱,尚未建立專門統一的財務制度與辦法,缺乏嚴格的內部財務管理控制,亂收費、隨意開支、亂開支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獨立學院不做經費預算,私設小金庫;有的獨立學院雖然有經營預算但缺乏監督機制,落不到實處。因此,進一步強化成本管理,嚴格控制各項經費開支,規范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工作亟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3.稅收優惠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雖然給了獨立學院許多支持,出臺了不少的優惠政策,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條:“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第四十六條:“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2004年4月1日起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指出:“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及其他優惠政策。”同時規定: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由國務院相關部門制定。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當地國稅部門一旦看到投資方在辦學章程中寫明了可以索取合理回報的,不管在事實上投資方是否真正得到了回報,也不管這些回報是用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還是用在了改善學校條件抑或是學校建設的其他環節,一律將該校視為企業并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要求獨立學院像企業一樣繳納企業所得稅。從而使這些獨立學院根本無法享受到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使政策成為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二、解決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相關問題的新思路
1.“內外有別”——嚴格區分會計和財務各自的職責,加大學校財務管理的力度。要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獨立學院各項工作決策中的參謀與助手作用,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采取可行性預算、項目評估、支出預測等科學方法,開展財務管理活動。要將財務管理由傳統的“集權式”和“分權式”向“決策型”和“控制型”邁進,進一步明確財務管理的職責,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財務分析、評價體系,能夠在第一時間將各種會計信息、數據轉化為領導者進行科學決策的有力依據,將學院的財務信息分析、處理能力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切實使各種會計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
2.“立木為信”——夯實基礎,進一步加強成本核算。教育成本核算是否準確無誤,是制定收益分配與收費標準的唯一基礎,只有準確有效地核算教育成本,才能為下一步工作建立良好的開端。許多獨立學院都按二級院系管理體系開展工作,其運作模式為,系一級像企業中的車間一樣負責教學組織、學生管理;學院則像廠礦管理部門,在“學生培養成本一級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學生培養成本——直接成本”是按系部—教師—學生作明細核算;“學生培養——間接成本”則按系部—輔助人員—管理人員—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相關成本。同時,還設置了管理費用科目,在這一科目下設置了校本部管理人員工資、相應的折舊費用等其他二級科目。在設置二級科目時,需要考慮一方面要能夠滿足成本核算,另一方面要能夠方便與其他各類高校開展橫向對比;另外,還要能夠及時向教育管理部門及時提供有效的數據。
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無法運用高校以往的管理模式來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特別是難以處理在財務管理中遇到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經濟利益。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全盤皆輸”。因此,加強成本核算,強化財務活動過程控制,進一步提高獨立學院的財務管理創新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創新理念就成為獨立學院財務管理人員的第一要務。只有在辦學過程中針對自身的特點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經驗,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辦學行為,讓每一位學生與家長都盡可能地滿意,讓社會各個層面都認可獨立學院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才能穩定生源,同時也才能夠穩定與提高學院的收入水平。
3.“爭取優惠”——免交企業稅、營業稅。要把獨立學院的出資人和獨立法人資格的學院區分開來,尤其是要采取多種方式向稅務部門說明自己學院的運作模式,講清學院學雜費、贊助費等各種收入的主要用途,盡最大可能爭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及稅務部門要加大對獨立學院的扶持力度,免去他們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積極鼓勵其將所得收益用于推動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獨立學院的凈資產處置去向,防患于未然,避免偷漏稅問題發生。
4.“先聲奪人”——用全新的理念強化學院的預算管理。眾所周知,獨立學院所擁有的三大特征是:“優、獨、民”。筆者認為,還應有一個“新”字,即在講究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管理模式,獨特的民營機制和獨立的教學體系,以及充裕的資金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之外,還要加上全新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對財務管理更要以全新的、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去摒棄傳統的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陳規陋習,以有效的事前規劃、適度的全過程內部控制、科學的合理評價等管理方法為一體的系統化管理,整合了資金流、信息流、業務流以及人力資源流,形成有效的管理平臺,切實做到責任、義務與權力的對等,使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所制定的學院發展戰略中的每一項指標、每一個實施環節都能夠分解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乃至每一位教職員工身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肩上的“責權利”,明白學院的獎懲機制,明白只有學院發展了,才有自己更好的發展空間。從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教育事業中,保證獨立學院整體目標的實現。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近年來,我國眾多的獨立學院以自己“優、獨、民、新”的發展模式,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征程中大鵬展翅,奮力向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作為獨立學院的財務工作者,在獨立開展財務核算,嚴格進行財務管理的同時,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適時提出解決目前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新思路,對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更好地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高等學校財務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法.2003
[3] 歐陽真.獨立學院財務管理探討[J].會計之友,2006(6):14
[4] 陳慧.獨立學院的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5)
[5] 金敏(導師:呂先涪,李武林).公立高校獨立學院資金籌集與應用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4.12
[6] 吳海燕.關于獨立學院會計核算問題的思考.事業財會,2006(6)
(作者單位:青海大學 青海西寧 810016)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