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階 明隆 周德群
摘要:文章通過對專家的問卷調查,給各個因素相互之間的影響關系定性、定值,建立各因素之間的直接關系矩陣。在此基礎上,運用dematel方法計算得出各因素相互影響的綜合矩陣,從中篩選出影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系統關鍵因素,并對這些關鍵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促進科技金融發展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DEMATEL;科技金融;創新發展
一、 文獻綜述
在研究金融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的作用時,國外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般認為科技企業創業風投能較好地滿足科技創新投融資的需要。關于科技與銀行貸款結合問題,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銀行對中小高科技企業融資的便利影響方面。關于資本市場與科技企業結合的有關問題,國外研究學者認為股東價值理論需要納入企業創新理論,并論證了公司創新過程影響股票市場的關鍵因素;另有些學者認為政府的扶持政策在促進科技企業的發展中起積極作用,政府應設立面向中小企業的政策性中小金融機構和商業性中小金融機構,建立企業孵化器,通過財稅等措施改善并促進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國內研究學者趙玉林、韓珺從財政投融資、銀行信貸市場、多層次的資本證券市場、創業風險投資等渠道探索產業發展的融資制度改革與融資模式創新。劉鵬和鄧平都探討了金融支持技術創新的必要性和支持政策建設;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方面,蔣玉潔和徐榮貞認為,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瓶頸,要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構建發達健全的金融支持體系。周穎、梅士建等學者認為應構建區域性資本市場促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以創新資本市場融資工具的途徑支持科技金融創新。陳柳欽、巴曙松討論了不同金融工具與金融機構在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并且在探討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基礎上,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特點和金融機構或工具的特性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設想與政策建議。眾多專家學者結合創業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相互關系,探討了風險投資對高新科學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提出了眾多促進我國科技企業風險投資的對策建議。
從現有研究文獻來看,學術界對金融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金融支持科技產業發展則更多的是關注泛化的融資支持及一般性的研究;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融資問題的研究,未對高新技術產業融資做出系統的完整的詮釋,更多的是從風險投資的角度研究;最后,現有文獻大多是以定性為主,缺乏系統性定量分析。因此,本文通過對專家的問卷調查,給各個因素相互之間的影響關系定性、定值,建立各因素之間的直接關系矩陣。在此基礎上,運用dematel方法計算得出各因素相互影響的綜合矩陣,從中篩選出影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系統關鍵因素,并對這些關鍵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促進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的建議。
二、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實證分析
科技金融發展在我國起步較晚,歷史數據的可靠性有待商榷。實踐研究表明,在研究成果相對稀缺的情況下,以隱性知識進行決策的結果比依靠有限的顯性知識更為準確;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專家的隱性知識進行集中和分析,可將隱性知識顯性化。鑒于此,本文采用決策評價試驗室分析方法(DEMATEL),以專家經驗、直覺等隱性知識進行決策模擬研究,并運用MATLAB矩陣試驗室軟件處理專家判斷矩陣數據,實現模型輸出結果。
首先確定影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系統關鍵因素如下:a1(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投融資領域的政策法規)、a2(科技成果評定、轉讓和抵押制度)、a3(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渠道)、a4(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專營機構和科技銀行發展程度)、a5(商業銀行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a6(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發展程度)、a7(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a8(各類隱性的補貼)、a9(各項科技創新與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a10(社會信用體系)、a11(科技型企業擔保體系)、a12科技保險體系。
而后采取專家打分,將各專家給出的要素直接影響評價矩陣的語言信息轉化為分值,得到分值的評價信息Ak=(akij)n×n,akij=0,1,2,3(0,1,2,3分別代表無影響,有較小影響,有一定影響,有顯著影響)。上述12個因素之間的直接影響矩陣A,如表1。
結合直接影響矩陣得到規范化直接影響矩陣,其中,尺度因子采取列或行向量和最大者為正規化基準,尺度因子?姿=1/17=0.058 8。之后得出綜合影響矩陣T;再通過Matlab軟件編程計算,得出各指標元素的影響度Tr、各指標元素的被影響度Tc以及各指標元素的中心度Mr;最終得到各指標元素的原因度Ri。計算結果詳情見表2。
將計算結果以圖示表示,圖3和圖4分別表示處各因素的影響度和被影響度以及中心度和原因度。
圖3中,橫軸數值各因素的影響度大小,縱軸數值表示被影響度大小。本文模型數據輸出結果中:a11(科技型企業擔保體系)、a9(各項科技創新與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 a10(社會信用體系)、a1(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投融資領域的政策法規)、a5(商業銀行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a6(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發展程度)排在影響因素的前6位,對應的影響度分別為2.485 0、2.443 2、2.416 6、2.274 8、2.089 4、2.011 5。這6個因素通過影響其他因素而影響地區科技金融發展,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圖4中,橫軸數值表示各因素的中心度大小,縱軸數值表示被原因度大?。ㄔ虼笥?,為原因因素;如果原因度小于0,為結果因素)。本文模型數據輸出結果中,大于0的因素,按從大到小排列分別為:a1(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投融資領域的政策法規)、a8(各類隱性的補貼)、a3(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渠道)、a6(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發展程度)、 a2(科技成果評定)、a10(社會信用體系),這些因素為原因因素。而小于0的因素,按從小到大排列分別為:a4(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專營機構和科技銀行發展程度)、a5(商業銀行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a7(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a9(各項科技創新與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a11(科技型企業擔保體系)、a12(科技保險體系),這些因素為結果因素。從以上結果可知,各項政策的完備程度、信用體系建設和金融市場發展程度對科技金融的其他因素起著推動作用,進而影響科技金融發展水平。
通過對各個因素對應的中心度的比較,可以獲得各個因素在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系統中的重要程度,依次為:a9(各項科技創新與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a11(科技型企業擔保體系)、a5(商業銀行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a10(社會信用體系)、a7(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a4(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專營機構和科技銀行發展程度)、a6(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發展程度)、a8(各類隱性的補貼)、a3(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渠道)、a1(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投融資領域的政策法規)、a2(科技成果評定、轉讓和抵押制度)、a12(科技保險體系)。
三、 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本文確定影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應當優先重點推進的工作領域為:各項科技創新與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社會信用體系、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投融資領域的政策法規、商業銀行經營方針和經營理念以及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專營機構和科技銀行發展程度。推進這些領域的工作創新和突破,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一段時間甚至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為此建議:
1. 不斷拓寬民間資本進入科技投融資領域的途徑,為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提供現實的支撐。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科技金融風險投資領域,發展以普惠制金融為目標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民間富余資本向科技金融產業領域聚集;通過政策支持,放寬民營資本介入科技投融資服務門檻,允許在特定范圍內開展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在積累探索經驗的基礎上,出臺相關的法律制度,加大吸引風險投資進入的力度,允許民間資本設立科技金融產業投資基金。
2. 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手段,豐富融資工具。商業銀行應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為突破點,提升自身精細化管理水平。拓展跨境貿易結算新渠道并積極配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工作;開展并購重組、項目融資、信托管理、杠桿融資等多樣化金融服務。加快設計和完善科技金融結合的產品,可以用知識產權、產品品牌、技術成果等無形資產作抵押品。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設立科學合理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定體系來拓展科技金融企業融資渠道并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工具。
3. 設立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營機構,探索政策性和商業性相結合的運營模式。設立專門中小企業專營金融機構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設立科技銀行,開辦以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為主的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科技銀行貸款評審指標體系、單獨的貸款風險容忍度和風險補償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的高科技中小企業,推出典當融資、票據融資、金融租賃、項目融資、保全倉庫貸款、保付代理業務、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出口退稅質押貸款、聯保協議貸款等多樣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產品。
參考文獻:
1. 謝沛善.中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東北財經大學位論文,2010.
2. 林怡.金融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議.福建農林大學學位論文,2010.
3. 劉睿,周宗放,夏宇.基于DEMATEL的企業集團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管理學家(學術版),2012,(1).
4. 鄭同社.技術創新過程的關鍵因素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S3).
5. 陳玉榮.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研究.理論探討,2009,(4).
6. 柏金鳳,孫楊.我國高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與政策選擇.金融經濟,2007,(2).
7. 蔣玉潔,徐榮貞.自主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07,(11).
8. 韓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位論文,2008.
9. 鄧平.中國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位論文,2009.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高效能實現機制問題研究”(項目號:71173106);江蘇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江蘇城鄉一體化環境保護政策研究”(項目號:12EYA001)。
作者簡介:周德群,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工學博士;肖龍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金融學博士;明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