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芬
摘 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當中必不可少的,因此不斷的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將情景短劇引入到該課程的學習當中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當中的枯燥和單一,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將針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情景短劇與藝術類學生專業的結合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究思考。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教學;藝術類學生;情景短劇
將情景短劇引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就充分地利用了歷史學科的特點來完善和填充思想政治學科的內容,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更好的鍛煉大學生的各種能力,將藝術類學生的表演特點充分發揮的同時也有助于思想政治學科內容的傳授和滲透,有助于思想政治課程的順利開展。
一、情景短劇概述
情景短劇的主要概念和內容就是固定的演員陣容,圍繞著一條或者多條的故事發展線索,在一個或者多個固定的場景完成的故事敘述。一般情景短劇在時間上都比較短,通過較短的時間講述一個簡短的故事,描述和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所以將情景短劇應用到《中國近現代史》的課程當中,可以很好地展現出歷史發展當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通過表演一方面可以鍛煉藝術類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表現能力,同時還可以將《中國近現代史》課程趣味化、活躍化,在最大程度上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情景短劇與藝術類學生專業結合的重要意義
1.提高了藝術類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將情景短劇引入到《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當中,不僅僅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更可以激發藝術類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藝術類學生本身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對于文化課程的接觸也不算太多,而這一方式的引入便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學生自己編排劇本的過程,就是對歷史知識掌握的過程,通過對歷史內容的查找、認知,了解更多歷史相關知識,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學生身臨其境的表演,不僅可以對人物、情節進行駕馭,更主要的是對當時的歷史現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
2.激發藝術類學生的愛國熱情
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對比較薄弱,對于思想政治的掌握也不夠豐富,這就造成了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個人的素養得不到本質的提升。將情景短劇引入教學,可以充分的提升藝術類學生的愛國熱情。《中國近現代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從先人的優秀事跡當中汲取營養,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汲取智慧和經驗,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例如講授《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的呈現,通過模仿林則徐,感受他慷慨激昂的言辭,感受林則徐的堅決和愛國情懷。通過對人物的模仿和現實的呈現,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藝術類學生缺乏的就是集體主義精神,他們注重個人個性的發展,追求自由主義卻往往缺少中華民族應該具備的優良傳統。通過對歷史內容的演繹,藝術類學生可以很好的身臨其境,感受到當時我國的優秀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從根本上激發他們的愛國斗志,為藝術類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帶來很大的幫助和提升。
3.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藝術類學生的表演能力
藝術類學生的個性發展明顯,表演和表現能力也超出其他人,因此這種演繹的方式可以符合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方式,盡可能地提升了他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鍛煉和鞏固藝術類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臨場表現力,是對他們專業知識的一種鞏固和練習,非常有助于藝術類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情景短劇與藝術類學生專業結合的開展
1.根據課程目標,進行情景劇的表演主題確定
情景短劇的主要目的就是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歷史內容呈現,因此一定不能脫離課程目標這一主題。因此高校應該根據該專業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進行情景劇表演主題的確定,要求反映教學主題,體現人物特色,表演難度適中,主要是和課程內容相關和貼近。例如鴉片戰爭這一專題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鴉片為我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像一顆毒瘤侵蝕人們的精神和身體,通過這種情感的體驗引出鴉片戰爭的原因和影響,緊扣教學內容。
2.命題確定,學生查找資料,進行劇本創作
這一部分實際上是最能體現教學目的的環節,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提到的當時的社會背景,可以更加全面的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有直觀而全面的認識,再進行劇本創作就會更加客觀和真實,緊扣歷史。另外劇本的編寫要站在歷史的基礎之上,通過對歷史的還原和尊重,感受民族情感,形成愛國主義情懷。
3.學生提交劇本,教師審核通過之后安排預演
教師要嚴格的對劇本進行審查,一定要體現出重點和難點。要緊扣教材,明確短劇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課堂教學,因此教研組應該一起嚴格的進行審核,通過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預演和排練。要充分的尊重藝術類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人物的展現和歷史的還原,從而將歷史知識更加牢固的進行掌握。
4.學生在課堂進行表演,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教師的任務就是在表演之后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歷史現象進行分析和思考,以史為鑒,討論、分析、總結之后從歷史情景回歸到現實的教學目的當中來。培養學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套路,更好地利用情景短劇這一手段開展教學。
四、情景短劇在實際教學中與藝術類學生專業結合需要注意的問題
1.需要建立在專題教學的基礎之上
各高校應該結合具體的實際教學情況,對于專題性的板塊,分清楚輕重,明確主次,在教學內容上進行篩選和精簡,通過簡單的故事和情節反映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課程有著推動作用和積極的引導意義,才是將情景短劇引入其中的重要目的。
2.安排好情景短劇的時間
情景短劇的引入并不是單純地為了讓學生開心,而是要以激發學生興趣,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為根本目的。因此安排好情景短劇的課堂占有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一堂課的時間為45分鐘,而短劇所占有的時間最好為8分鐘以內,既滿足了對課程情景的展現和描述,也不會耽誤太多課堂教學時間,出現教學當中“頭重腳輕”的現象。合理的安排短劇時間可以起到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作用,還可以明確地對知識進行引導,是教師順利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
3.結合學生個性和特點進行情景劇安排
藝術類學生都有著自己明確的性格特點,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的抓住這一特征,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表演。具有不同藝術特長的學生通過各自的特點展示,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相互協調,達到教學的最佳狀態。
將情景短劇引入到高校的《中國近現代史》課程教學當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鞏固學生的表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進而加深對歷史內容和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提升高校藝術類學生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為學生自身修養的提升帶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
[2]高原平.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作者單位:四川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