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洪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報告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論斷,其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
一、德育為先
“立德樹人”,即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德育為先。“德”既是做人的根本,又是成長的根基。如今,我國正處于開放的國際環境與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學生又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德育為先”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個合格的公民既應具有正義感和道德良知,又要懂得禮義廉恥、明辨是非,還要知道為人的底線。基于此,“德育為先”的意義在于,既要繼承,又要創新。具體而言,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思想有機融入各門學科的教學,不僅把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教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更把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細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具體形式,從而引導和教育他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思想。歸根結底,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力求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從而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實效。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德育工作始終是首要工作。特別是,在實踐層面上,如何抓好德育工作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認為,始終堅持全員育人、堅持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是德育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基于此,我們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內容,抓住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恰當時機進行教育,力求取得德育實效。例如,在一節初二英語課上,其教學內容是“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上課兩分鐘后,有個學生進入教室,他是因為感冒而遲到。這時英語教師立刻提醒全班學生,換季期間,注意增減衣物,注意飲食健康,以免生病,影響學習。于是,出現了“buy some drinks and snacks”這一詞組,教師針對“snack”這一單詞,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如何對待零食),并要求他們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不能吃零食,因為零食中含有太多的添加劑,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有的學生說,吃零食有可能破壞學校的環境衛生;還有的學生說,吃零食就是亂花錢,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孩子應懂得父母的艱辛。于是,又出現了“take out the rubbish”這一詞組,教師針對“rubbish”這一單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希望大家不要到處亂扔垃圾,應相互監督、提醒,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既嚴格要求自己,又愛護校園環境。在教學的最后,出現了“thank you”這一詞組,教師順勢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從記事起,你對父母說過“謝謝”嗎?說過的請舉手),由于舉手的學生不多,教師馬上說:“謝謝”是最基本的禮貌用語,“請”“您好”和“對不起”也是禮貌用語。一個人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這是個人素養的體現,希望每個同學都做有素養的人。特別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外國人面前使用禮貌用語,就是愛國的具體表現。總之,教師應善用各種有力的教育契機,努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不斷完善
要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還須進一步深入研究。具體應做到三點。其一,繼續深化課程改革。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應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雖然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和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認同,但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課程教材體系還須進一步完善,因此,教材編者應與一線教師攜手并進,編寫適合的教材進行教學,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其二,研究制定不同學段學生發展的質量標準,并努力把素質教育的有關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思想細化到底,解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問題。其三,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與社區服務、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既創新德育工作方式,又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還在學校、家庭與社會之間努力探尋富有實效的德育工作新路。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基層學校也積極探索與實踐,在這種背景下,教育更需沉思和規律,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書與育人之間,將育人融于教書,使教書彰顯育人,讓教書與育人相統一。作為教師,應自覺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理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思想,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第37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