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 要:文章簡介了國內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認為這次改革改善了企業登記環節高昂的設立成本、復雜的程序以及法律不確定性,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但也對企業理性投資、誠信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商事登記制度 改革 重點內容 企業 影響
中圖分類號:DF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7-085-02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政府和企業主更加關注公司體制能否產生競爭優勢。盡可能地減少政府干預,相信市場的力量,已經成為了世界范圍內的潮流與趨勢。商事登記制度作為規范市場準入、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和制度規范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經濟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十八屆二中全會就提出了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了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的要求,即“先證后照”、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并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順應這一改革方向,從2013年底以來,逐步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修改。
一、公司法和各類登記管理條例(辦法)的修改
1.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本次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具體包括:公司股東(發起人)應當對其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自主約定,并記載于公司章程;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首次出資比例、貨幣出資比例、出資期限、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無需提交驗資報告,已經實行申報(認繳)出資登記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仍按現行規定執行。同時,規定了注冊資本認繳登記的例外,即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人、直銷企業、對外勞務合作企業、融資性擔保公司、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勞務派遣企業、典當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27個行業,仍然實行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
配套制度改革包括改革企業年度檢驗制度、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和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等。
2.具體法律法規的修改內容。(1)公司法: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現行公司法的12個條款,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涉及《公司法》12個條款3個方面內容,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簡化登記事項和登記文件,為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制基礎和保障。(2)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見于第648號國務院令《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其中重點修改了注冊資本的相關規定,年度報告和公示,電子營業執照。(3)企業法人、合伙、個人獨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登記管理條例:見于第648號國務院令《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其中重點修改了年度報告和公示,電子營業執照。(4)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資等實施細則:見于第648號國務院令《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其中重點修改了出資的相關規定。(5)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務會審議通過,并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總局令第64號)。其中重點修改了出資的相關規定。
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對企業的預期影響
基于以上《公司法》以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修正,建議企業在之后的經營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1.企業在自我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事項。(1)對于新設企業(包括分公司、子公司)注冊資本的注意事項。《公司法》修正后,公司章程成為約束股東出資的主要方式,股東只需要認繳出資,但是并不是說注冊資本就不用繳了,而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再通過實收資本登記來督促股東履行出資義務了,公司股東(發起人)仍然要對繳納出資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公司更大程度上是受到自身以及公司章程的約束,這無疑對公司自身的誠信經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首先要注意投資理性,正確認識注冊資本認繳的責任,在注冊資本上量力、量發展預期而定,理性作出認繳承諾。在注冊企業及新設分子機構時,應當注意按照章程及時足額的繳付注冊資本。如果未按照章程按時、足額繳付注冊資本的,則當有法律糾紛時,對方當事人可主張追究股東未出資的民事責任,由此會對企業的商業信譽、業務開展及股東本人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例如筆者在處理一件欠款糾紛案時,就曾以對方當事人大股東單位當年以土地和房屋方式出資的部分資產未進行轉移登記為由將其大股東單位列為共同被告,最終促成三方和解。(2)關于公司章程、出資協議等的注意事項。《公司法》修正前,設立新企業時,多數企業通常直接使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供的《公司章程》的格式文本進行注冊登記,對于出資條款沒有較為靈活的約定。而修正后的《公司法》將給予各股東在出資方面以最大的自主約定空間。
基于以上情況,建議在之后新設企業的過程中,應當重視投資協議以及公司章程的訂立,對于各股東方的具體出資方式、出資比例、出資時間、分紅、未及時繳納出資應承擔的違約責任及其他重大事項,均應在公司章程、出資協議中詳盡記載,確保權責清晰。章程制定之后,企業應善于利用章程來督促其他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如其他股東未按時、足額繳納出資的,企業應及時向其他股東主張未出資的民事責任,以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3)關于工商登記信息應當注意的事項。由于《公司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修正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通過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對企業登記、備案信息等進行公示。其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在該公示系統上錄入注冊號、名稱、類型、住所、投資人等信息,但是對于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繳付情況等,需要企業自行錄入,通過該系統向社會公示。基于以上情況,建議企業加強自身對企業信息公示的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規定報送、公示年度報告和獲得資質資格的許可等信息,并經常性地審查公司基本信息及其他信息,確保被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如公示信息發生變更的,亦應及時作相應變更,保證實際經營情況和企業登記信息保持一致,如公示信息出現錯誤,可能會給公司的信用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4)關于實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需要注意的事項。《公司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修正后,取消了原來的企業(下轉第88頁)(上接第85頁)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并且是由各企業按照規定的時限和要求,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自行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送年度報告。如果企業未能及時、正確地進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則有可能被記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由此將會對公司信用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此,要正確認識年度報告與信息公示的重要性。對于異地經營企業來說,可能會因公示不及時或無法聯絡而被認為是虛擬登記而載入異常名錄。對于未開展經營活動的空頭公司其真實情況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社會監督。(5)對企業經營場所管理應當注意的事項。過去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企業注冊地址和實際經營地址不一致,企業實際經營地址發生變更后并沒有及時地進行工商變更登記。在制度改革后,為防止因聯絡問題被載入異常名錄,需及時進行變更登記。對于經營場所的條件,需要符合規劃、環保、消防、衛生以及建筑質量等監管要求。
2.對合作企業審查需要注意的事項。(1)對合作對象或交易對象的審查。《公司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修正后,由于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度,一定程度上放寬了企業注冊的門檻,其注冊資本并不一定能實時反應其真實資產實力。所以在企業與其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買賣關系時,應當對合作對方或交易對方進行審慎且詳實的調查,了解對方的真實資產狀況及是否具備相應的履約能力。首先,可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合作對方或交易對方進行調查,當所涉金額較大或有較大影響的交易,在交易前期也可以委托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進行必要的盡職調查,防止與“皮包公司”合作以及商業詐騙等情況的發生。在簽署合作協議或相關協議時,注重要求對方對必要事項的承諾與保證;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合作或交易對方信用信息的關注,以便于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損失。(2)明確合作企業性質,分情況對待處理。雖然《公司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修正后,大多數企業均以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為主,但是還有一些性質的行業是暫不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的,對于這些行業的企業應當分別審查,做到具體行業具體分析。(3)涉及收購其他企業股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由于注冊資本認繳制的實施,在涉及股權收購時,則應當注意股權轉讓方是否已經按照公司章程或協議約定完成注冊資本的實繳。股東是否實繳出資和實繳出資的多少,將可能對公司在股權受讓后是否能實際享有股權對應的利潤分配權等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股權收購時應當進行徹底且詳實的盡職調查,同時還需要注意股權收購協議中對尚未履行的實繳義務的繼續履行問題進行明確約定,以保障公司受讓股權后的合法權益。
總之,本次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是在制度設計層面的一次突破,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減輕投資者負擔、便利市場準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自主調節作用。企業應利用好政策紅利,在逐步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加強企業自身信用建設,進一步壯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國務院國發{2014}7號印發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節錄>.2012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3] 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國令第648號
[4]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4號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