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吉春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00)
對大學生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調整的調查研究
——河南省第十七屆大運會鄭州大學參賽運動員個案分析
謝吉春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00)
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參賽運動員(鄭州大學)進行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對其比賽成績的好壞起到重要作用,心理素質好及高水平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較為穩定,在比賽中能夠較為正常地發揮自己的訓練水平;比賽經驗不足,心理素質較差的普通院系甲組運動員更容易因為賽前心理狀態波動而影響自己水平的正常發揮。
大運會 運動員 賽前心理 調整
河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作為大學生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展示自我的舞臺,參賽運動員的成分有其特有的復雜性和獨特性,但是相同組別的運動員訓練程度和訓練水平比較一致。同時,運動員的體力和心理在賽前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這時候運動員賽前狀態調整的重要性更加在此項競技運動賽事中凸顯出來,而運動員的賽前心理狀態往往在其賽前狀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賽前心理狀態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運動員訓練水平的發揮。
以參加河南省第十七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的運動員(鄭州大學)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國內外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較為完善的理論支撐。
1.2.2 觀察法和談話法
對參賽運動員在不同比賽時期的心理狀態的表現情況進行觀察,并就某些相關問題面訪了教練員和相關運動員。
1.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表對研究對象在比賽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查與分析,揭示這些心理狀態對運動員最終比賽成績的影響,同時尋求適合大學生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調整的方法。
本文以河南省第十七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鄭州大學37名參賽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基本情況如下。(表1-表3)
通過調查,河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參賽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大致可歸納為下列4類。(見表4)
2.2.1 過度緊張狀態
由于參與省大運會的大學生運動員中普通生運動員所占比例較大,他們訓練水平低,比賽經驗不足,賽前呈這種心理的人較多,占調查人數的62.2%(見表4)。由表4可知,處于這種狀態的男女運動員相對較多,說明賽前過度緊張狀態是大學生運動員賽前較為常見的一種比較常見的賽前狀態。這種狀態具體表現是呼吸短促、情緒反復無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
2.2.2 戰斗準備狀態
這是一種理想的賽前心理狀態,它為運動員提高比賽成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從表4中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賽前具備這種狀態的運動員約占總人數的27%(見表4),而處于這種狀態的男生所占比例高達21.6%(見表4),男運動員比例明顯高于女運動員,這說明男生在賽前由于性格特點,好勝心相對女生較強,因此男生運動員處于此種狀態的比例較高。
2.2.3 淡漠狀態
具備該狀態的運動員賽前狀態表現為情緒低落,賽前疲勞,沒有信心去迎接比賽,有的甚至出現想放棄比賽不良想法。根據調查賽前處于這種狀態的運動員較少,在鄭州大學參賽運動員中只有一名男生處于這種狀態,占總人數的2.7%(見表4),說明這種狀態在大學生運動員賽前狀態中較為少見。
2.2.4 盲目自信狀態
這種狀態的運動員一般賽前表現為:對即將來臨的比賽的復雜性和困難性認識不足,妄自微薄,無視準備活動的重要作用,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單調。由表4可知,處于這種狀態的男生有兩名,占總人數的5.4%,女生有一名,占總人數的2.7%,賽前處于這種狀態的運動員占總人數的8.1%。
根據對教練員的走訪以及對運動員調查問卷中理論數據的分析與總結,造成參賽運動員賽前不良心理狀態的原因主要有:比賽動機、競賽的激烈程度、社會對比賽的期望、個人特點等,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 比賽動機(見表5)
根據調查如表5所示,62.2%的運動員對名次有較高或很高的期望,有這種期望就產生了動機。動機的強度對比賽結果也有較大影響,在調查的隊員中高比賽動機產生的結果就是,只有56.5%的隊員發揮了自己正常的訓練水平;而在比賽中對名次期望程度適中的動員所占比例為76.9%,這些隊員基本發揮出了自己平時的訓練水平。這表明適中的比賽動機有利于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調整,對其水平的發揮有積極的作用。
2.3.2 競賽的激烈程度
由于河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相同組別運動員年齡、訓練年限、訓練水平、文化程度大致相同,因此比賽較為激烈。激烈的比賽程度使隊員因為估計不足而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甚至走向極端,進而引起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
根據對相關參考文獻的查閱,同時對一些成績突出,運動水平穩定的參賽同學以及優秀教練員的詢問與咨詢,從中總結出一些適合我們大學生運動員的賽前心理調整的手段與方法。
2.4.1 提高運動訓練水平,積累比賽經驗
系統合理地進行訓練,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技術戰術水平,這是保持良好賽前心理狀態的必要因素。同時,使運動員在比賽前保證自我心理狀態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從而保證其在比賽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水平。
2.4.2 將比賽動機調整到適宜水平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高或過低的比賽動機水平,運動員自我操作效率較低,中等動機水平時運動員操作效率最高。運動員應在保證自己理論技術學習與日常訓練的基礎上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通過不斷的學習,明確參賽的目的,將自我參賽動機調整到適宜的水平。

表1 鄭州大學參賽運動員統計表

表2 鄭州大學運動員參賽項目統計表

表3 鄭州大學運動員運動等級統計表

表4 鄭州大學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分類統計表

表5 運動員比賽動機與水平發揮關系表
2.4.3 教練員要因材施教
作為教練員,人生閱歷豐富,心理狀態平穩,而運動員因為受年齡、參賽經驗、訓練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這方面的能力都相對較弱,臨場參賽時教練員必須做好引導工作,促使運動員賽前心理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保證其訓練水平的正常發揮。
2.4.4 參賽經驗不足的運動員應多請教、多溝通
普通院系甲組參賽運動員特別是第一次參加像省大運會這樣的大型賽事的運動員,可以向教練或者隊內參賽經驗豐富、運動水平高、成績水平穩定的高水平運動員詢問關于比賽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賽前心理調整的方法與經驗,增加參賽前的自信心,減輕賽前心理緊張程度。
(1)良好的賽前心理狀態是運動員比賽取勝的重要決定因素,在訓練水平相差不大的大學生運動員之間,賽前心理狀態穩定與否決定著運動員成績的優劣。
(2)高水平運動員與普通院系甲組運動員的心理變化主要區別在于,參賽經驗,訓練水平及運動經歷等方面。
(3)在諸多因素中,賽前心理狀態是運動員競賽成績的最大影響因素,而比賽動機是影響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穩定與否的主要因素。
(4)保持大學生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穩定是獲得比賽成功的前提,是大學生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內在實力,只有通過訓練,克服各種因素的影響才能逐步形成運動員良好的賽前心理素質。
(1)學校領隊和教練員要對運動員的參賽動機做到心里有數,努力激發他們樹立正確、適當的參賽時機,同時及時糾正少數運動員的不良參賽動機。
(2)運動員應具備良好的臨場自我調節能力,掌握基本心理學常識,對自我運動水平與運動狀態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利用多種方法和途徑保持自我賽前心理狀態的穩定。
(3)日常訓練中,教練員應在技戰術、身體素質的訓練和提高之外,重視運動員心理品質的訓練與提高,以便運動員在賽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1]黃敏,楊陽,吳暉.高水平游泳運動員的賽前競技狀態調整[J].福建體育科技,2009,28(1):16-19.
[2]王叢賢,姚群英,張少卿.大型田徑運動會賽前狀態的判斷和調整方法[J].高等教育在線,2009(8):129.
[3]葉平,孫小敏,許小冬,等.運動特質焦慮的性別、項目和運動水平差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22(2):28-33.
[4]葉平.業余體育活動參加者與體育專業學生內在和外在動機的比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25(1):55-59.
[5]袁蘭軍.江蘇省第十七屆運動會高校部田徑比賽普通組跨欄運動員賽前心理喚醒水平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2):31-48.
G808
A
2095-2813(2014)09(a)-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