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婷
【摘 要】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習中的應用,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習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并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英語學習有機的結合,為學習者創造生動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習者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整合
一、運用多媒體資源,使英語課堂輕松、充滿情趣。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過去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統式”,教學通常在課堂中進行,課堂教學顯得單凋枯燥,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成為“全才”型的教師。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機融合,創設出豐富多彩,活潑融洽的教學情境,把生活的實景搬上課堂,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使小學英語教學更為形象、生動、逼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樂學、愛學、會學,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講“Whats in the box?”一課時,我從網上下載了一個“GUESS”的游戲:有三頂帽子和一個小男孩,當輕快的音樂響起時,三頂帽子會隨著音樂節奏跳起舞來。音樂停止時,小男孩不見了。這時,老師問:“Where is the boy?” 學生通過剛才的仔細觀察,會猜出:“Hes in the hat1(hat2, hat3).”通過這個游戲,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益。
眾所周知,音標一直是令小學生頭疼的一個學習內容,而音標對于今后的英語學習又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使學生在學習音標時能走出枯燥的陰影呢?無庸置疑,多媒體課件將會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授完音標后,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趣味性很強的聽力練習題。如“采蘑菇”:在一片美麗的草地上長著許多美麗的大蘑菇,蘑菇上分別打上不同的音標,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來到了草地上。學生聽到一個音標后,用鼠標點一下他認為對的答案。當選擇正確時,小白兔就會把蘑菇采下來放到籃子里,同時,計算機發出一段優美的音樂或掌聲給予表揚,計算機接著出下一道題。如果選擇錯誤,蘑菇就采不下來。我想,這樣一個有趣的游戲大概不會有學生不愿意玩吧!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
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樂于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比如說句型的替換練習,用傳統的方法,看圖片要由老師指定替換內容,就顯得比較呆板,圖片都是學生看過很多遍的,根本提不起興趣了,沒有了興趣自然就達不到教學的效果了。而利用計算機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句型替換練習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英語教材中What are you doing?句型時,我利用網絡課件創設了五個地點的語言交際情景:At the party,In the zoo,On the farm,In the supermarket,In the park,每個情景中有各種不同的人物或卡通人物在做各種不同的事情。學生可以任意進入某一地點的網絡課件,運用已經學過的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 am…?或者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is…,在小組協作、情景對話和角色扮演中進行簡短的英語交流甚至是獨具創意的對話,從而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運用信息技術,發展學生個性。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倍ㄟ^網絡,能更好地開展分層學習,發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自我發展和個性發展。例如:我在設計《Colors》“自由拓展”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自主分層學習(看誰學得多,學得快)六個拓展性顏色單詞:light pink, sea green, sky blue, orange red, violet, silver讓學有余地的學生來了解更多的顏色,是分層教育的很好體現。又如游戲過關環節中,通過“星級過關”游戲來發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自我發展和個性發展。我們更不能拋棄傳統媒體。對教師而言,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就很少再用粉筆,而是用投影或PPT文件展示,而這樣常常是一晃而過,往往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很少再用傳統教學工具在課堂上進行示范,如現在我們很習慣地用CD-ROM代替了錄音機,而這樣一來學生存在對圖片的依賴,用錄音機考試就能明顯看出效果的差異。其實,不管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教學媒體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很多傳統教授方式也是現代媒體取代不了的,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在學生方面,利用電腦學習同樣不能取代傳統學習方式,傳統學習和表達方式更容易細致地表現學生的情感活動。因此,我們應該將多種媒體有機結合地使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的出現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和使用,目的是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與傳統教育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決不能認為傳統教育會影響教學效率,而用多媒體課件取而代之,成為點擊鼠標的“機器人”。只要我們能夠擺正學生——教師——多媒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地位,恰當使用多媒體,就會讓課堂教學進行的更精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東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