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張照堂:我的荒謬感一直都在

2014-09-19 08:07:31傅爾得
攝影世界 2014年9期
關鍵詞:紀錄片

傅爾得

與張照堂在臺北東區的一家咖啡館里對面而坐,不一會兒,他便點了一支煙。在一消而散的煙霧中,他說:“其實,我年輕時候的荒謬感,到現在,一直還在。”

這句話以一種平淡的語氣說出來,似乎稍不注意,便會跟著他吐出來的煙霧一起消散;但對聽者來講,這句話雖然混雜在身邊來來往往的摩托車有一搭沒一搭的鳴笛聲中,卻有著非同一般的份量。

張照堂剛七十歲出頭,但在我看來,他心中那把二十歲時燃起的小火苗,從來未滅。

用現代攝影為自己立傳

目前,攝影在臺灣似乎并未得到藝術本該有的待遇。然而,作為臺灣攝影界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張照堂無疑為提升攝影在藝術文化領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張照堂得到了有臺灣最高文化榮譽獎之稱的“行政院文化獎”。翻翻往年的獲獎名單,就能掂量出這個獎項的份量:錢穆、柏楊、臺靜農、黃君壁、曾虛白、林懷民、朱銘、釋證嚴(法師)、黃春明等,這些前輩們,每一位都德高望重,每一位的名字,說出來都如一聲驚雷。

張照堂在頒獎典禮上的致辭很簡短,其中有一句:“佩服評審委員們的勇氣,把這個獎又頒給攝影家。”

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告訴我:“他們之前都把這個獎頒發給成就卓著的藝術家,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后來才是一些相對年輕的人。之前只有一個攝影家得過這個獎——郎靜山。這次頒給我,覺得有點意外。”

在張照堂獲獎的23年前,郎靜山第一次以攝影師的身份獲得這個獎,他開創的“文人山水攝影”,借著國畫的意趣,提升了中國攝影在國際上的名聲。跟郎靜山的國畫意趣不同的是,張照堂用強烈的現代影像風格,引導了“現代攝影”在臺灣的發展。在1960年代的臺灣,他把文學、劇場、詩性等概念注入攝影,以強烈的現代風格,延展了攝影的生命力,顛覆了外界對攝影的看法。張照堂所言的意外,表明了時代不同,這個獎對攝影的意義不同。

作為臺灣現代攝影的先驅,張照堂得到了臺灣文化界的一致認可。2013年9月中旬,臺北市立美術館用了整整一層樓的空間,給他做了大型回顧展,展出他從1959年開始,跨越50多年的創作。在這個以“歲月”為主題的展覽中,張照堂視覺語言里特有的荒謬、疏離、劇場感,已如DNA般滲入到四百多幅作品的肌理中。

憂郁少年的文藝青春

跟張照堂聯絡采訪,他不僅欣然應約,還會在第一時間回復郵件。這種行事風格和態度,謙遜且不故作姿態。

我提前五分鐘到達約好見面的咖啡館,他已坐在門口,穿著一件黑色的圓領T恤,家常打扮。因為他要抽煙,我們就在咖啡館靠路邊的長廊里坐下,要了兩杯美式黑咖啡,他的習慣是不加糖也不加奶。

即使張照堂不歡迎“文青”這樣的字眼,但作為最早一批在臺灣聽鮑勃·迪倫(Bob Dylan,美國搖滾歌手)和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加拿大民謠歌手)的先鋒文藝人士,當年過七十的他告訴我左小詛咒的歌不錯時,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七十歲出頭的張照堂,熱血仍在。我越來越理解,他能在二十歲時拍出黃永松的背,是偶然中的必然。他于1962年創作《新竹,五指山》,畫面中傾斜在石頭上的年輕裸背,沒有頭沒有腿,只有健美豐實如雕像般的背,堅毅地佇立在天地之間。這張力量迸發的作品,是大學時代的張照堂,在持續發酵的內心苦悶和憂郁中進行創作的爆發點。

同一年,他拍了自己的剪影,名為《板橋》:一個站立少年的無頭軀體;1964年,他拉著朋友江建勛,在給江建勛的臉上貼了自己的照片后,拍下了《新莊》。

這些張照堂在1960年代創作的作品,帶著強烈的荒謬感和劇場感,蘊育著一股顛覆性的力量,打破了當時臺灣傳統的沙龍和紀實攝影的局面,開創了臺灣現代攝影的先河。

他的作品在1960年代的臺灣,如黃永松所形容的那樣:橫空出世。張照堂的確在很年輕的時候,有意無意間,揚起了自己的大旗。在此后的臺灣攝影界,似乎沒有出現過風頭強勁如他的后來者。

無頭少年,憂郁的背,通往遠方的路,被遮蔽、擠壓的臉,都是當時常出現在張照堂作品里的元素。

就張照堂個人來講,他青春時期的苦悶和憂郁,部分源于當時的社會環境。當時的臺灣社會,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不久,社會的集體目標由“做好日本工業發展的后盾”轉而成為“準備反攻大陸”。在“白色恐怖”的大環境中,張照堂富有荒誕感的作品,像是對時代現狀的某種叛逆,契合了民眾對集體目標無所適從的精神狀態。不過當時二十出頭的張照堂,并非急于要做社會的頭腦和良心,他照片中所散發出來的刺痛感,其實大部分源于他自己。

“那個時候我對政治并沒有特別的感覺,我的創作只是為了追尋個體生命的自由,不見得跟政治扯得上關系。”

事實上,張照堂當時的壓力主要來自家庭。1943年,張照堂出生于臺北縣板橋鎮的醫生世家,如他所描述,他的家在鎮上有一定地位。

“我父親是醫生,我們家小孩都是醫生,我大哥、三哥、弟弟都是醫生,只有我不是。家里不認同攝影,也不認同我進電視臺工作,覺得我應該好好做我分內的事情。他們本來希望我當醫生,但因為我大學念的是土木系,所以家人才希望我做工程師。可是,我也沒有這樣做。”

說完,他又點上一根煙,吸了一口后,接著反復說:“壓力很大,很大。我到了大學不大念書,不要做分數的奴隸,絕不浪費時間在我不喜歡的課程上埋頭苦讀。”

因為高中成績優異而被保送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張照堂,進了大學之后,變成忠于自己的年輕人,不再努力應付家里對他的要求和期待。張照堂大學時代的朋友圈子,幾乎都在臺大校外。“大學時我真正談得來的朋友不多,那時候我與校外的朋友比較談得來,如黃永松等。我跟當時社會上的文化人,比如寫詩的,畫畫的,辦雜志的,來往較多。這個圈子很重要,不止是吸收營養,更是去欣賞、去尋找自己要的東西。否則,還不知道自己會怎么彷徨。”

彷徨是有條件的,它產生于思考自身的基礎之上。張照堂在那個時代受到了西方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正在努力想要成為自己:“我在大學拍這些照片的時候,就是想要獨立,想要跟人家不一樣。沒有那樣的自覺,你怎么拍得出那樣的東西?”

年輕人是在彷徨中,在確定自己獨立性的過程中,走向成熟的。張照堂就是在這種自覺中,試圖認識自己。他用了一個對大陸人來講很陌生的詞匯來形容當時的自己:慘綠慘綠。我個人的理解,這大概是深度憂郁的意思。

“黃永松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學,他很會畫畫,我比較喜歡結交畫畫的朋友,所以跟他比較好。我會經常去找他,兩個人在一起拍照。我要找一個有藝術靈感的身體,黃永松身材高大,他有陽剛的身體和線條,臉上有一點憂郁,外型很好。另外一個江建勛也是我的高中同學,他是瘦小型,也是有點憂郁。”

“您怎么就看出他們的憂郁來了?”我問。

“自己憂郁,也就能看出別人的憂郁啊,我那個時候屬于憂郁少年。”

談到對憂郁的理解,他說:“可能我在家庭、課業,以及剛剛來的愛情上,有一些迷離和孤單,有追求但又不是很順利,同時又看到那時候的那些書、現代詩、談生命的東西等,就很自然地往憂郁偏去了。”

張照堂的高中同學黃永松,在1971年創辦了《漢聲》雜志,至今這本仍在出版的雜志,在對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的挖掘、推廣與發揚光大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名聲遠播海內外。

我無法從黃永松現在柔和泰然的姿態中推測他憂郁又昂揚的青春,正如我無法猜測張照堂的苦悶青春究竟如何。我看到的,更多是時過境遷之后,那個時代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反抗姿態。

黃永松曾在接受訪問時,就《新竹,五指山》這張作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時隔四十幾年后,它體現了我們在那個年代的‘純真與‘本質,這已經不是我的背了,這是張照堂拍下來的背。”

黃永松應該比其他人都更為理解創作那張照片時的張照堂,“純真”是他在今天對當時創作動機和熱情的闡釋。

近期,張照堂在Facebook上發表了這么一句話:1960年代,我們靠彼此折騰來消遣心中的不安。

這么簡短的一句話,闡釋了他們的青春。1960年代的臺灣,文藝界在接受西方現代思潮的同時,開始擁抱在苦澀中被小心掩藏起來的時代熱情,這股現代思潮匯聚在臺北,在集體的氛圍中開始抒發。我想知道張照堂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他用了“文藝復興”這個字眼。

“臺灣在1960年代比較特別,有些人剛從海外回來,帶來很多新觀念,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認真創作,辦雜志,搞活動,匯集了一個熱鬧活潑的文化潮流。雖然說當時經濟沒那么好,資訊沒那么發達,但反而可以更純粹地去做你想要做的東西。”

張照堂以1965年的“現代攝影雙人展”作為小結。他找了自己的攝影老師鄭桑溪跟他一起展覽。據說,該展覽從北臺灣到南臺灣,都引起很大轟動。作為臺灣重要的紀實攝影家,鄭桑溪為了配合張照堂的現代主題,幾乎翻出所有的底片,找出了十幾張具有“現代”意味的照片,這多少使得那個展覽帶有傳承和繼往開來的意味。作家黃春明認為,張照堂在那個時期的作品,是一種跨領域的創作,給了他一個充滿想象的空間。

思考歲月中的恩寵與寬容

1974年,張照堂舉辦了一個告別展,向年輕時灰色抑郁且不確定的方向告別。彼時,已從大學畢業,當完兵,且在電視臺工作了好幾年的張照堂,因為成長過程中的心境改變,在創作上也有所改變。如林懷民所說:張照堂的東西從來不想討好

誰。他一直在按照自己當下的現狀來轉換創作方向。

進入社會后,張照堂的首個工作,是在電視臺做攝像、編導和制作,“靠平面照片吃飯會很辛苦,抵不上拍紀錄片,在電視臺工作,生活上好應對一點”。攝影讓他成名,但他很清楚,那無法讓他應付生活,“我在當兵的時候就結婚了,當完兵,要有一個工作來養家。那時電視臺剛開始招攝像,我幸運地考上了。我開始由拍新聞到拍專題,再到拍紀錄片。”

電視臺的工作性質,讓張照堂廣泛接觸臺灣社會。在對社會現狀有了親身體察后,現實的強大力量把他從之前單純的精神世界中漸漸拉拔出來。

張照堂的生活邁向了下一個階段。這個告別展也是一個具有承接意味的展覽,除了強烈、荒誕、疏離的劇場式創作外,還加入了“歲月”主題。

“那個時候,我的姑婆(張照堂太太的親戚,他隨太太也稱其為姑婆)剛好過世,我想用它跟姑婆告別,這是舉辦告別展的另外一個原因,別人不問我的話,我不會講”。

其實,他跟這位姑婆的緣分并不深,只是分別在她96歲和100歲時,給她拍過幾張照片。

“96歲的時候,她身體還算健康,看我時還在笑,臉圓圓的,非常可愛。當她100歲的時候,我去看她,整個人都瘦下來,每天就一直坐著。我看著有點受不了,但同時也體悟到,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忍受一些事。”

張照堂挑了4張姑婆的照片,放成很大的特寫。在濃黑的背景下,我們看到的是歲月的容顏。“她的臉在光線下,有著特別的神圣感跟恩寵感”,這種恩寵感,在張照堂之后的創作中逐漸形成清晰的線索,成就了他在1983年舉辦的攝影展,其主題為“恩寵與寬容”。

“歲月”是張照堂此時的重要思考議題,但這個階段,他并未延續大學時代的苦悶和消極,而是逐漸將其轉變成樂觀的力量,“一位年紀很大的老人,臉上全是歲月的痕跡,但她看到你的時候,偶爾還可以笑,偶爾還能跟你簡單地對答,你就會覺得,生命即恩寵。經歷過歲月的風霜,還能活成那個樣子,就是恩寵”。

七十出頭的張照堂,比任何時候都適合總結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從大學時就認為要在還可以呼吸的時候好好活,能做什么盡量做,因為你不曉得明天會怎么樣。”

說完,他又嫻熟地點上一根煙。

從紀錄片中收獲新成就

對張照堂來講,雖然拍紀錄片是職業,拍照片才是創作,但他在紀錄片拍攝領域的成就卻并不一般。1980年,他拍攝的紀錄片《王船祭奠》和《古厝》分別獲得臺灣金鐘獎和金馬獎最佳剪輯獎。此外,他還參與籌劃成立了臺灣的紀錄片雙年展。這些,都值得在臺灣紀錄片的發展歷程上記上一筆。

很難說張照堂拍紀錄片和拍照片的水平孰強孰弱。但拍紀錄片,至少有一點強過攝影,那就是它能帶來更多的生活保障和機會。電視臺的工資在當時的臺灣相當可觀,而這個工作還附帶著一系列福利,“那時候,臺灣人去國外很難,我因為工作原因可以去外國買一些唱片、書籍、攝影書回來。”

張照堂的唱片收藏很豐富,他的家也因此成了臺灣一代代文化工作者擴寬視野的窗口。舒國治、郭力昕這些不同年代的晚輩,便常到他家聽唱片。很多歐美歌手,他們都是在張照堂家里第一次聽到。因為拍攝紀錄片,張照堂結實了很多臺灣文藝圈的朋友,“云門舞集”(一個臺灣的現代舞蹈表演團體,也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的創辦者林懷民,就是這樣認識的。“他從美國回來成立舞團的前一年,我就拿著攝像機去拍他,把他剛回來教舞時的畫面拍下。那是林懷民第一次出現在電視上做專題報道,他印象蠻深刻的,那時候‘云門還沒有成立。后來,‘云門的每一場舞蹈錄影和現場轉播幾乎都請我去拍。有時候,他會請我幫他找點音樂。”

說完,他馬上問我:“你有看過他的舞蹈嗎?”我說看過,他緊接著問:“是哪一出?”“九歌。”我回應到。

“看他的舞最好不要去看首演。”這個建議倒是讓我有點意外,但聽完他的解釋,便覺得不無道理,“他有今天的成功,并不是只會跳舞和編舞,他在舞團運營上花了太多精力,每年的編舞都是趕出來的,但后期他會慢慢改,改了幾年之后,就很好了。你要等他改好了之后,再去看。他也會常常找我提點意見,我說完,他大都會說,‘這個我知道,可是我做不到。沒辦法,可能他的事情沒有那么容易。”

“我看過太多林懷民的喜怒哀樂,他辦公室的人都好怕他。他會一直盯著你,他認為不盯的話你就不會進步。幾乎每次開會他都罵人,罵到底下的人哭。可罵完之后,他還是很照顧大家,在其他事情上,他也會像家里的伯伯那樣照顧你。”

林懷民曾說,張照堂很從容,在他堅持不下去時,張照堂會跟他說:“好像還可以再走走看。”對此,張照堂有自己的解釋:“因為他要管的事情太多,要管一百多人,我只負責我自己,假定有什么挫折,我一個人承受就好。”

1986年,張照堂做了一個重要的展覽《逆旅》。

張照堂一般不太會解釋自己的照片,面對外界的稱贊或批評,他都只說:“還是看照片吧。”但這并不代表他不愿對心境加以解釋。

關于《逆旅》,他說到:“那個階段,我的心境就是‘逆旅,你迎著風走,會有一點咬牙切齒的感覺,當然,或許也沒有那么嚴重,大概就是逆走在風雪中的感覺。”

此時,生活的磨礪已經讓他對社會有了更為成熟和辯證的想法,“我在外面拍照的時候,會碰到溫情,也會碰到冷酷與荒涼。當把它們都拍下來時,兩者就會同時呈現出來,溫暖的東西里面會有荒謬的感覺存在,反之亦然。當時的那個感覺,我把它拍下來,就是‘逆旅的心情”。

生活是劇場,張照堂隨時都在場,他都在合適的角度,按下快門。從《逆旅》作品中,可以看到,即使張照堂一躍跳入火熱的生活,對生活駕馭地更為熟練,但是,他的荒謬感仍在。

永遠年輕的哆啦老師

張照堂一直跟年輕人在一起,到了七十歲亦然。1997年起,張照堂任教于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并曾擔任臺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主任、音像藝術學院院長。以他的性格,似乎很容易跟學生打成一片,他的Facebook也很熱鬧,在生日之際,學生們會蜂擁而上給出祝福。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有一個名字古怪的博客——“哆啦老師的又一天”。

“博客的名字,是臺南藝術大學的學生給我起的。”堅持寫博客的張照堂,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不比年輕人少,常常是發完一篇文章,已經是凌晨三四點。

對于身邊一直簇擁著年輕人,他說:“可能是因為我喜歡的東西比較多,如文學、音樂、繪畫、電影,等等,如果他們跟我只談攝影,就沒有那么多交集。”

不止是學生,他還跟民間藝術家聯絡緊密,比如彈唱月琴的臺灣民謠歌手陳達。

他會把鮑勃·迪倫的唱片送給陳達,陳達聽完后說:“嗯,這個人念得不錯哦,我帶回去(唱片)參考參考。”

張照堂說:“鮑勃·迪倫用吉他,陳達只有一把月琴,但他們倆一樣,都怪里怪氣地唱,兩個人帶來的聽覺感染力是一樣的,雖然情感不一樣。”

張照堂有很好的人緣,這大概跟他樂于做“一座橋梁”不無關系。在博客上,他會介紹很多外國攝影師、藝術家,也會把大陸的藝術家用相當長的篇幅在博客上介紹,比如楊延康、莊學本、呂楠、李檣、賀延光等。

從這個名單來看,張照堂大概很欣賞大陸這一批勤于實踐的紀實攝影家。但他自己的作品,卻并非這一類。“就呂楠來講,我沒有他那種苦行僧般的精神,我的攝影大都是偶然,當然,這些偶然出現在必然的后面。”

今年年底,拍陜西民俗風情的紀實攝影家李檣會在臺灣舉辦攝影展,這也是張照堂在中間促成的。“我是通過博客跟李檣聯系上的,我在讀他的博客,看到他拍的傳統老村落,包括風景都很不錯,我很喜歡。我就在他的博客上留言。他回復你是那個張照堂嗎?我說,是,你拍得很好。然后,我們就開始通信,后來,他出《家園》那本書,一定要請我來編。”

“李檣悉心地把土地和人的情感拍了出來,我愿意介紹他,純然是因為這些原因。”

學生時代的張照堂,從教科書中對陜西的黃土地有了最初的印象:“那時候的教科書,完全都是在講中國大陸的事情,我們對長江、黃河的地理狀況了解得比淡水河還要多。”

張照堂第一次親眼見到長江和黃河,是在1990年左右。那時,他在大陸拍紀錄片《歲月中國》,要沿著長江、黃河拍攝,每次去大陸要呆上一個月左右。

對張照堂來講,黃河邊上的劇場感,超過他之前的一切想象,“記得那是在蘭州,我早起到處蹓跶,看到磅礴的黃河滾滾向你奔來,但是,岸邊居然還有幾個老太太在做早操。我從來沒有見過那樣的場景,從來沒有過。”那個畫面所表現出的反差感,應該成了他所累積的荒謬感中的重要元素。

直到今天,張照堂仍在拍照。他依然會用“虛無”與“存在”這些字眼,來對平日貼在Facebook上的照片進行說明。在Facebook上,他不僅對“反核(反對臺灣使用核能)”表明了堅定的態度,還走到學生中間,支持他們的社會運動。

臺灣攝影評論家郭力昕,在張照堂接受行政院文化獎的頒獎典禮上,發表了極為簡短的發言,大意是:他是一個年輕人,比很多年輕人更年輕,希望他能繼續嘲笑這個世界,在嘲笑的過程中,繼續擁抱人的終極價值。

張照堂是年輕的,他心境中的荒謬感,雖形成于大學時期,但至今仍在。他比較早熟,這種早熟來自于圈子、讀過的書、家庭的壓力,以及愛情的迷茫。這些糅合在一起的力量,磨煉了他的藝術敏銳力,使他善于攫取現實中的荒謬場景。在此后的人生中,他的荒謬感不斷累積發酵,變得更為成熟和深厚,直至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我想,對于張照堂來講,生活一直有其荒謬性,而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猜你喜歡
紀錄片
超贊的自然紀錄片
ROUGH CUT
漢語世界(2022年1期)2022-03-01 05:55:16
Rough Cut
一部微紀錄片的感悟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Special Focus(2018年11期)2018-12-05 12:48:5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時尚紀錄片的生意經
電影(2018年9期)2018-10-10 07:18:40
聚焦《歌劇院》:新紀錄片講述大都會搬遷史
歌劇(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9cao视频精品|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a级免费|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六月综合|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在线一级片|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91福利片|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亚洲人免费视频| 午夜爽爽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第一页|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夜夜操天天摸| 91免费观看视频|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VA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热99精品视频|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中文字幕啪啪|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视频a|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亚洲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91麻豆国产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午夜日b视频| 色婷婷狠狠干|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