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南



哪類企業最有錢?無疑是銀行;哪類企業最缺錢?無疑還是銀行。曾幾何時,地方銀行渴望多年的上市計劃,隨著14家銀行入選2012年證監會首次對外披露的IPO排隊名單,似乎露出了一線曙光。
然而在兩年多時間的等待之后,盡管名單中的銀行經營狀況不斷變化,這些曾被叫作“準上市銀行”的他們,仍未有一家摘掉“準”字的帽子,有些甚至已然離開了競爭A股上市的舞臺。此時此刻,距離A股市場最后有銀行新股上市足足已過7年時間。
14家銀行苦等兩年半
近年來,隨著銀行資本規模急劇擴張,其資本壓力也日漸凸顯出來。粗放的發展模式不但讓各家銀行在資本金上“壓力山大”,而且成為銀行擴張業務的最大掣肘。一旦在A股IPO,不但可以大幅提升銀行的品牌效應,募集的巨資更將極大彌補銀行資本金的不足,因此,登陸A股市場一直是地方銀行覬覦的重要目標。
盡管幾年時間里,渴望上市的地方銀行使盡了包括增資擴股、剝離不良資產直至更名的渾身解數,但多年未能IPO的這一尷尬現實仍擺在了所有銀行面前。自2007年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及寧波銀行三家城商行集體上市后,A股市場7年來就再沒有見到新晉銀行的身影,銀行自己所期待的IPO的后續精彩演出也就此戛然而止。
2012年2月,當證監會公布首批排隊上市名單之時,14家銀行位列其中。盡管這些銀行發行審核進度不一、上市時間未定,但一直沸沸揚揚的地方銀行上市懸念終于有了一個清晰而權威的信號,這一度讓在A股市場外徘徊已久的地方銀行看到了重啟IPO的曙光。、
最初的這份名單全部為地方銀行,包括10家城商行及4家農商行。其中,江蘇常熟農商行、盛京銀行、大連銀行、江蘇銀行、錦州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處于“初審中”,而杭州銀行、重慶市商業銀行、江蘇張家港農商行、東莞銀行、江蘇吳江農商行、江蘇江陰農商行則處于“落實反饋意見中”。
當時,這些入圍名單的銀行,顯然也是各個實力不俗。按2011年年報數據顯示(因為榜單首發為2012年2月,因此采用2011年年報數據更為合理),除江陰農商行外,其余13家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有兩位數,其中,杭州銀行、貴陽銀行、吳江農商行這三家銀行的增速更是超過40%。
對于14家排隊銀行名單的出爐,業內人士曾給予較為樂觀的期待。有業內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發展,中小型地方銀行在銀行業中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A股市場也愈加不能忽視它們的存在。無論是自身具有扶持當地中小企業發展背景的城商行,還是為服務三農提供有力支持的農商行,它們的上市在為自身獲得寶貴資金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于小微企業及三農的支持力度。”
城商行和農商行成排隊主力
由于國有銀行早已完成股改上市,因此在兩年多前證監會公布的首批名單中,城商行及農商行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主力;遼寧、江蘇兩省則成為排隊銀行的聚集地。其中,遼寧省當年以盛京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入圍,成為排隊上市城商行最多的省份,而江蘇省更是包攬張家港、江陰、常熟及吳江4家農商行。
曾幾何時,與重重負累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樣,東北地區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在為地方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自身也由于各種原因積累了較重的歷史包袱,發展逐漸落后于全國大部分地區。而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決策出臺,經過多年處理了不良資產等歷史包袱后,東北地區銀行業特別是遼寧省內各家城商行,在經營能力及風控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上市的條件已水到渠成。
這點在當年3家申報上市的盛京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的身上也得到體現。以遼寧省排隊上市的“排頭兵”盛京銀行為例,截至2011年12月末,盛京銀行總資產已達220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411億元,不良貸款率0.76%,當期實現凈利潤1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同處東北三省,但由于經濟環境及企業自身發展不同,另兩家實力不俗且早有上市規劃的哈爾濱銀行、吉林銀行在兩年前并未入圍名單,造成了3家東北城商行全部歸于遼寧一省,而黑龍江省與吉林省缺位的局面。有業內人士指出,經濟實力的遙遙領先,使得遼寧省當地金融機構在東北地區中也具有較強的實力,籌備上市的條件更加完善,從而出現了上市申報企業的東北3家城商行均出自遼寧一省的格局。
在首次披露的排隊名單中,雖然地處經濟發達地區的江浙兩省也有城商行入選,但數量均少于遼寧。業內人士表示,究其原因,除了江浙兩省因所在長三角區域金融服務已比較充分,從區域平衡的角度考慮,特別是浙江省已有當地銀行先期上市。此外,東北振興牌對于這三家城商行的IPO率先突圍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遼寧省在城商行擬IPO上市名單中一家獨秀,江蘇省則在農商行上大獲豐收。
港股市場成“泄洪區”
A股的上市無門,讓排隊銀行倍受煎熬,除了靠發債及增資擴股提升資本充足率外,在各家銀行的股東大會上,上市延期方案也是屢見不鮮。據統計,近年來,這十余家銀行大部分都發布了A股延期公告,其中,上海銀行、江蘇銀行上市方案已延期三次。僅今年3-4月期間,就有盛京銀行、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在各自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審議了A股上市延期的相關議案。
滬深兩地IPO的長期停擺,讓包括各家銀行在內的排隊企業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而此時港股市場隨著三家內地銀行的陸續上市,一時間儼然成為了銀行們的“泄洪區”。
A股上市閘門的緊鎖,讓急于實現IPO的部分銀行將目光投向港股市場。與有的銀行在A股上被動等待、屢屢延期不同,隨著去年年末起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先后通過借道港股實現IPO的突破,一時間赴港上市成為了部分銀行的新目標。
IPO首選A股,退而選擇H股——這是不少排隊上市銀行的共同想法。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與哈爾濱銀行相繼實現赴港IPO,也使得這三家銀行成為了H股上市的銀行“三劍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三家地方銀行借香港市場完成了IPO的夙愿,但由于市場環境不佳,三家銀行上市表現都難言樂觀。目前,三家赴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股價均已破發,且成交慘淡,大多數交易日的換手率在0.1%以內。
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整個中資銀行無論A股還是H股估值仍處于較低水平,再加上外界對中資銀行資產風險的擔憂,均對三家H股上市城商行走勢帶來負面的影響,而這也將成為未來欲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不得不面臨的尷尬所在。
盡管三家赴港上市銀行,市場表示不盡如人意,但他們的上市,卻在無形中攪亂了A股排隊上市隊伍。
重慶銀行、徽商銀行這兩家已在A股排隊的銀行,隨著H股上市成功,均已發生了不小變化。重慶銀行的A股上市可謂命運多舛。早在2007年,重慶銀行就已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但城商行A股上市閘門一直緊鎖,重慶銀行也不得不在2007年至2012年的股東大會會議上五次延長IPO決議有效期。在2012年2月1日,證監會首次披露排隊上市企業名單,重慶銀行位列其中,當時的狀態為“初審中”,擬登陸交易所為上交所。隨著其赴港上市進入沖刺階段,去年9月份重慶銀行A股IPO再度進入“中止審查”狀態。在實現H股IPO后,當年11月22日,該行在證監會的審核狀態最終變為“終止審查”。“A股上市申請終止后,公司并無計劃于可見未來進行A股上市”,重慶銀行在其招股文件中曾明確表示。
而徽商銀行目前的審核狀態也已變為“中止審查”之中。
相比上述兩家由A轉H的銀行,沒有進入A股排隊名單中的哈爾濱銀行,其上市進程就比較順利。而該行的上市,也使得原有東北地區銀行上市的節奏大亂,將本來被市場各方看作最有可能成為東北地區首家上市銀行的盛京銀行甩在了身后。
由于坐擁建設東北地區金融中心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且經濟實力強于地區內其它本土銀行,盛京銀行一直被認為將在更有希望在這場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城商行IPO的“德比大戰”中率先撞線。
在被哈爾濱銀行H股上市,搶得東北地區首家上市銀行之位后,盛京銀行顯然也坐不住了,在該行4月份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就審議了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有關議案。
14家地方銀行整裝待發
當初14家排隊上市的地方銀行至今仍未實現A股IPO愿望。盡管證監會預披露名單中的銀行與各自狀態變化不斷,但七年來A股市場就再沒有新銀行露面。
“目前市場不怎么好,雖然有的銀行依然位列排隊名單中,但還沒有看到銀行上市開閘的市場環境。”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已上市的銀行中,二級市場價格估值體系都很低,如果地方銀行IPO,發行估值肯定受到制約。如果上市,能發行多大規模,都是未知數。”
隨著工、農、中、建、交等五大國有銀行陸續完成股改上市,市場曾將銀行上市的目光鎖定在城商行、農商行這樣些地方銀行的身上。然而自2007年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3家城商行實現A股IPO后,滬深兩市就再未注入銀行股的新鮮血液。有業內人士強調,盡管各地銀行上市熱情高漲,但目前擺在這些銀行面前的上市之路仍很不平坦。城商行、農商行在A股門前遲遲裹足不前,除了與IPO市場長期停擺、已上市銀行大面積破凈等整體上市環境低迷有關外,各自存在的問題也成為了最終叩開上市之門的阻礙。
就城商行方面來說,雖然各家銀行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由于歷史負擔較重,有個別銀行資本充足率不高,員工持股及股東人數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當年北京銀行等3家城商行A股上市之時,所爆出的“娃娃股東”事件曾引起社會的廣泛熱議。此外,城商行中還是存在發展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只有個別業績、資產規模、風控完善后的城商行才存在登陸A股的條件。
相較于目前僅有3只城商行登陸A股市場的現狀,農商行的命運則更為悲情。自A股市場誕生之日起,農商行似乎就與其絕緣——迄今為止,竟未有一家農商行登陸滬深兩市。資產規模較小、發展相對緩慢的現狀讓農商行的IPO之路愈加艱難。
如果說兩年多前進入名單中的銀行,尚無一家A股上市,是一個無奈的結果,那這份名單卻在此期間內,不斷上演著不同的變化。
截止目前,排隊銀行數量雖仍為14家,但內核已經發生變化,其中,徽商銀行已處于“中止審查”狀態。新增了成都銀行及無錫農商行外,而大連銀行、重慶銀行這兩家城商行已從排隊名單中消失。
在去年5月31日證監會公布的信息中,大連銀行出現在了“終止審查”的名單之中,顯示其自查材料在最后期限內依舊未能提交。這也使得大連銀行成為了在所有已遞交IPO申請的銀行中,首家“出局”的銀行。而隨著重慶銀行的赴港上市成功,該行繼大連銀行后塵,宣告了A股上市進程的終止。
最新信息披露顯示,這14家銀行中(包括“中止審查”的徽商銀行),除張家港農商行、江陰農商行選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外,其余銀行均擬在上交所上市。隨著證監會修訂了首發審核流程,排隊企業公布的狀態也有所變化,目前排隊企業只有五種狀態:已受理、已反饋、預先披露更新、已通過發審會及已核準。在排隊銀行名單中,杭州銀行、東莞銀行、吳江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及江陰農商行這5家銀行排隊狀態較為領先,處于已反饋階段,而盛京銀行、江蘇銀行、錦州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成都銀行、常熟農商行及無錫農商行,均在已受理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