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重慶郵電大學,重慶 400065;2.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3.重慶市體育局,重慶 400015)
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影響因素分析
易軍1,郝晨2,劉顯忠3,李燕輝1
(1.重慶郵電大學,重慶 400065;2.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3.重慶市體育局,重慶 400015)
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數理統計、比較研究、邏輯分析等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分析了重慶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運動員自身素質、社會適應綜合能力較低,運動員的培養模式和發展體系存在不足,關于退役運動員的保障政策不夠完善;辦好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是目前重慶市解決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影響因素
1988年國家勞動部對1980年由民政部、國家勞動總局、國家體委三家共同頒發的《關于招收和分配優秀運動員等問題的聯合通知》的廢止,使得長期依賴行政手段、政策優待和感情因素支撐的傳統安置工作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安置工作從觀念到現實都面臨著不少新的矛盾和困惑[1]。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給運動員自身帶來很大的挑戰和壓力,2006年媒體報道出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搓澡事件后,退役運動員的轉型安置工作被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本研究章通過實地考察、人物訪談以及問卷調查,獲得了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第一手資料,真實有效地反應重慶市運動員當前的狀況,為重慶市政府解決退役運動員再就業問題建議獻策。
1.1 研究對象
重慶市運動技術學院相關領導、重慶市各個運動技術學院在役及退役運動員的就業情況。
1.2 研究方法
以重慶市運動技術學院、體育運動學校、運動管理中心的專業運動員以及退役運動員為調查對象,發放《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包括現役運動員和退役運動員)共200份,現役運動員和退役運動員各100份,回收問卷161份,經本研究專家小組的問卷審核和邏輯校驗,篩選出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為78%。
1.2.1 問卷調查
查閱、分析國內外有關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因素分析資料,進行科學的歸納、總結,編出《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包括退役運動員和在役運動員),經過專家效檢,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篩選測量指標與進行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向重慶市范圍內的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包括《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現役運動員)96份和《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退役運動員)60份,共計156份,其中,男運動員80名,女運動員76名;健將級運動員10名,一級運動員107名,二級運動員及二級以下運動員39名。
1.2.2 專家訪談
課題小組成員對重慶體育局相關負責人,重慶市各個高校、體工隊負責人等專家進行走訪、咨詢,總結專家對于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見解和意見。
1.2.3 數理統計
對問卷調查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分類、比較、歸納、因子分析,分析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與影響因素。
1.2.4 比較研究
通過問卷統計研究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影響因素,與國內外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影響因素進行對比研究,尋找差異。
1.2.5 邏輯分析
從所統計的調查問卷結果,分析、歸納重慶市退役運動員的轉型方向的影響因素的結論,并提出對策。
1.2.6 數理統計
在統計分析中使用EXCEL辦公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比研究。
2.1 重慶市退役運動員基本情況

表1 重慶市退役運動員基本情況統計表
根據表1顯示:重慶市退役運動員退役時年齡主要25歲以上運動員,本科學歷占被調查退役運動員總人數的56.67%。有46.67%的運動員由于運動傷病而退役,而由于年齡偏大的原因而退役的比例為35%。運動員退役后月薪可以達到3 000元以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0%。
2.1.1 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
1)根據調查:2013年重慶市運動員教育水平相對于2008年全國優秀運動員教育水平具有大幅度的提高,從表2、表3可以看出:學歷為小學水平的運動員比例無明顯變化,重慶市運動員學歷為中學、高中、中專以及大專所占比例均明顯下降。相比之下2008年全國優秀運動員大學本科學歷僅占總人數的1.72%,而重慶2013年的大學本科學歷的運動員達到了48.72%。可見,運動員的文化水平低的普遍現象正在逐漸被改善,但是,不乏許多擁有大學本科文憑的運動員仍然是“有文憑沒水平”。

表2 我國優秀運動員教育水平情況調查[3]

表3 重慶市運動員教育水平情況調查
2) 調查顯示:重慶市66.67%的運動員表示訓練時間與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97.92%的運動員能夠認識到文化課學習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中,有92.71%的運動員表示愿意在訓練后繼續學習文化課,但在實際過程中,卻有65%的運動員沒有堅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表現出運動員對自身文化知識的補充缺乏主動意識,沒有意識到退役后再就業的危機感(見表4)。影響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的主要因素包括:訓練比賽任務重、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學質量不高、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離等。

表4 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統計情況
2.1.2 運動員擇業和就業的意識淡薄
在退役運動員調查問卷中,73.33%的運動員在役期間既沒有進行再就業前的系統安排,也沒有進行就業指導,退役后再就業是面臨自身技能儲備少、社會偏見、學歷低等一系列困難。退役運動員轉型時期只有26.67%的人會采取積極地應對措施,比如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并持證上崗。
2.2 社會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2.2.1 運動員的職業發展體系與培養模式
在競技體育舉國體制下,我國專業運動員的“一條龍”培訓體系讓我國的體育競技水平不斷地取得輝煌的成績。同時,退役運動員再就業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國運動員平均每年的淘汰率為15%,如果恰逢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年,淘汰率甚至會達到或超過40%[2]。許多運動員從小就被選進了專業隊,教練員為了使運動員盡快達到高水平,不斷地加大訓練強度,延長訓練時間,從而使運動員從小就無法正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長時間、大負荷的運動強度導致89.85%的運動員都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傷病,其中,重慶市46.67%的運動員由于運動傷病退役,而由于年齡偏大導致退役的比例只占總人數的35%。
2.2.2 運動員的政策保障不夠健全
1) 根據實地考察,有關重慶市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的相關政策只有《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自主擇業經濟補償辦法》,運動員退役后得到的補償金與自身運動生涯中的運動成績以及運齡有關,處于“金字塔”塔尖的優秀運動員可以獲得相對較多的經濟補償費。運動員退役后面臨失業、再就業的壓力,由于長期的封閉式訓練使運動員的社會適應能力降低,以及和同齡人相比,文化水平較低,或者是“有文憑沒水平”。完善重慶市關于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政策文件,加強隊退役運動員的保障措施,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可以進一步加快重慶市體育經濟的發展。
2) 本次調查的156名運動員中,認為影響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有:運動項目的差別,占總人數的55%;政府體制不夠完善,占總人數的53.33%,用人單位過少,為運動員提供的工作崗位有限,占總人數的53.33%,其次是政府重視程度、沒有成立專門的就業安置部門以及就業渠道狹窄。改善退役運動員的再就業壓力,競技體育的體制改革才是關鍵(見表5)。
2.3 解決重慶市退役運動員再就業困難的方案探究
2.3.1 重慶市退役運動員再就業主要途徑

表5 重慶市退役運動員轉型方向影響因素調查統計
通過對重慶市60名退役運動員的問卷調查,30%的人認為再就業過程中非常順利,43.33%的人表示比較順利,只有26.67%退役后再就業的過程非常艱辛甚至歸結于自己運氣比較好。根據調查:在政府幫助下獲得就業機會的退役運動員主要有通過職業培訓再就業,到企、事業單位做員工再就業,而自主擇業的退役運動員主要是通過職業培訓再就業或者進入高校學習。由此可見通過職業培訓達到再就業是重慶市目前最有效、就業率最高的途徑。
2.3.2 改善退役運動員再就業困難的主要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對重慶市運動員關于改善運動員再就業狀況的意見及建議,并進行整理、分析。調查結果顯示:98.96%的運動員希望盡快制定行的退役運動員安置政策,認為加大就業指導力度,幫助退役運動員獲得新的就業機會占到總人數的77.08%;在提高運動員自身素質方面有83.33%的運動員表示需要辦好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加強對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相應投入、重視并鼓勵優秀運動員進行高層次的教育以及切實抓好運動員訓練期間的文化教育(見表6)。

表6 重慶市運動員對改善退役運動員再就業困難的對策統計
3.1 結論
3.1.1 重慶市運動員教育水平較2008年全國優秀運動員平均水平明顯提高,其中多數屬于“有文憑沒水平”,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運動員文化教育的質量。
3.1.2 運動員在文化學習方面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對自身的擇業和就業意識淡薄。
3.1.3 解決退役運動員的關鍵在于競技體育的體制改革,改變傳統的“一條龍”培訓體系,通過立法、財政資助等方式,鼓勵扶持學校、商業企業以及非贏利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包括冷門項目在內的各項體育運動,使之形成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和完整的產業鏈,從而在培育人才的同時,培育起相關商業市場,由此完善并促進體育運動在經濟、健身和娛樂諸方面的有機關聯[3]。
3.1.4 做好運動員從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是重慶市目前效率最高、最能夠被運動員接受的有效解決方法之一。
3.2 建議
3.2.1 降低運動員進高校學習的要求,鼓勵優秀運動員進行高層次的教育。但要實行寬進嚴出,畢業標準應嚴格,以確保運動員大學生的質量[4]。
3.2.2 實施運動員文化素質水平考試機制,將運動員的文化水平作為對教練員的考核。組織教練員培訓機構,全面提高教練員訓練運動員的綜合能力。
3.2.3 設立專門的職業資格技能培訓中心,由重慶市人事局、財政局、勞動局、體育局、人力資源中心等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政策文件,充分保證職業技能培訓的質量。
3.2.4 建立體育人才平臺,做好對運動員的職業規劃,遵循“哪里來回哪里去”的原則。對于比較冷門的運動項目,根據其項目特點,選擇職業技能培訓或者送入學校繼續學習再就業。
3.2.5 把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聯系在一起,積極推廣全民健身。將專業訓練與全民健身活動相結合,使職業運動員用其所長是退役運動員一條很好的出路。對退役運動員開辦的輔導班、健身俱樂部等,實施減、免稅政策,盡最大可能扶持退役運動員創業。
[1] 王秉堯.對我國退役運動員安置問題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8,22(4):30-33.
[2] 張玲玲,李恒江,陳煉論我國運動員的社會保障[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0):66-68.
[3] 李小彤.退役運動員再就業難:體制是關鍵[N]工人日報,2008,09-04.
[4] 陳林祥.我國優秀運動員退役安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5):8-11.
Factors affecting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of Chongqing retired athletes
YI Jun1, HAO Chen2,LIU Xian-zhong3,LI Yan-hui1
(1.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2.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3. Chongqing Sports Bureau, Chongqing 400015,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is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of Chongqing retired athle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of athletes are low. The athletes training model and development system have their own weaknesses. Moreover, the security policies of retired athletes are not perfect. Therefore, a good pre-employment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of Chongqing retired athletes.
Chongqing; retired athletes;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affecting factors
2014-01-12
重慶市體育局體育科研項目(編號:B201305)。
易軍(1976- ),男,四川內江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A
1009-9840(2014)04-00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