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自主性學習模式下的優秀運動員英語學習
楊翠艷
(山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旨在探討優秀運動員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以及在這一學習模式下,提高優秀運動員英語學習的途徑。自主性學習模式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習效果的學習方法。它重視學習者的個體差異,不拘泥于課堂教學。學習者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個人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自覺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自主性學習的這一特點會有效解決優秀運動員英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困境。它們的結合相得益彰,利于運動員在競技水平、綜合素質、退役安置等方面的發展。
自主性學習;優秀運動員;英語學習
1981年,基于上世紀60年代關于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習者這一教學目標,Henri Holec在其著作《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中提出了“學習自主”(1earner autonomy)這一概念。西方外語界對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到90年代,眾多學者在該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都已取得卓著的成果(Dickinson 1992;Wenden 1987,1991;Dickinson amp; Wenden 1995;Pemberton et al 1996;Benson amp; Voller 1997;Cotterall 2000等)。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學者在該領域也做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這一領域影響力比較大的如龐維國(2003)、林立(2005)、徐錦芬(2007)等教授的研究。
縱觀文獻,我們發現,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語言領域研究者,在“學習自主”方面的研究,絕大多數以普通學校的大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而對于優秀運動員這一學習群體的研究,卻數量極少。調查研究表明,雖然運動員的英語水平對于他們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訓練和比賽具有重要意義,但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卻往往面臨很大的困境:運動員們英語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條件有限,學習方法欠缺,學習資源不足,從而導致了較低的學習效果。磨刀不誤砍柴工。自主性學習模式是一種幫助學習者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習效果的學習方法。將這一學習模式與運動員的英語學習結合起來,運動員獲得的將不僅僅是一種較高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且還有一種令他們受益終生的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能力,即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
1.1 自主性學習模式
1.1.1 自主性學習模式定義
自主性學習源自于人本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三大學習理論。國內外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定義解讀。Holec將其界定為是“一種擔負起自己學習責任的能力”。它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根據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選擇方法和過程、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結果、并針對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補救 。
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獨創能力。
1.1.2 運動員掌握自主性學習模式的重要意義
自主性學習模式對運動員的學習而言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就運動員的特殊學習情況而言,自主性學習模式能夠幫助他們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與其他學習者不同,長期以來,由于頻繁的訓練比賽,優秀運動員們學習時間有限,很難保質保量地達到文化課的大綱學習要求。相當一部分運動員對于自己運動項目之外的文化知識的了解遠遠不夠。他們或是專注于訓練比賽,無暇顧及;或是渴望學習了解,卻苦于無從下手。這其中除卻師資、教學硬件設施等客觀因素外,運動員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是他們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在不影響正常訓練比賽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幫助優秀運動員完成文化課學習任務,提高優秀運動員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這是從事運動員文化課教學的教師們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在教師指導下的,由學習者自發自覺進行的自主性學習模式,能夠較好地解決優秀運動員和他們的文化課教師所面臨的這一學習困境。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自主學習,能夠讓運動員根據個體實際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計劃、安排、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評估、反思、改善自己的學習效果。運動員將不再僅僅依賴教師的課堂教學,而是學會以課堂教學為依托,獨立自主、科學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這對于那些經常外出參加訓練比賽,無法保證正常文化課課堂學習的優秀運動員來說,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他們的文化課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成為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動力、有成就感的學習活動。
此外,從運動項目的長遠發展來講,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掌握,將有助于優秀運動員比賽水平和競技能力的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運動員掌握這一學習能力之后,能夠舉一反三,把此學習技巧成功運用到自己的訓練比賽中,進而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訓練水平和競技能力。例如,結合教練員的訓練安排,運動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明確自己訓練的要領關鍵之處,制定個人訓練計劃,自我監督個人訓練過程,并對訓練結果進行自我評價總結,以便揚長避短,為以后的進一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礎。掌握這一學習能力,能夠幫助他們配合教練安排,培養獨立學習能力,更好地融會貫通教練的意圖,提高個體學習領悟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競技能力。
最后,自主性學習能力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終身學習能力的關鍵,有利于優秀運動員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符合國家競技體育運動人才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培養目標。
隨著越來越快的社會發展步伐和知識更新速度,學習已經不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種需要學習者活到老、學到老的漫長過程。中國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2007)曾表示:“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國家目標的今天,教育正在突破學校教育的局限,越來越轉變為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每一位現代人不得不面臨的挑戰。運動員受其運動生涯限制,退役后還將面臨重新擇業。在舉國體制之下,我國的體育競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但同時,我們的體育決策部門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運動員的退役安置問題。擁有自主性學習能力的運動員,將擁有更多應對社會挑戰的資本。退役后,做為一名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一個懂得如何獨立學習的人,他們會少一些彷徨無助,能夠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身份變化,及時轉型,在不斷學習中豐富自己的能力,力爭在人生的另一個賽場——社會舞臺上,創造另一種輝煌。
自主性學習能力造就的是一個“學習型”的優秀運動員,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提高拿獎牌、得榮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一學習能力將大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的提高又為我們運動員的退役安置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培養優秀運動員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具有長遠發展意義。
1.2 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
1.2.1 優秀運動員英語學習現狀
與普通學校學習英語的學生情況不同,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受限于多個方面,例如個人及單位的重視程度、難以保證的學習時間、薄弱的師資力量、匱乏的教學設施、落后過時的教材、學習者學習策略方面的有限指導和有所欠缺的課程設置等。另外,語言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不同,它需要學習者逐步積累、以量變促質變,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對于身處繁忙的訓練和比賽中,難以保證系統穩定的課堂學習的優秀運動員而言尤為艱難。這不利因素大大影響了優秀運動員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但另一方面,優秀運動員加強英語語言學習,又具有普通學校學生所不具備的天然條件和優勢,那就是非常現實的需求驅動,以及比普通語言學習者更多的語言環境,例如他們擁有經常與外籍教練員、運動員相處交流和經常出國參加國際比賽的便利條件等。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優秀運動員們揚長避短,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那他們的英語語言應用水平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提高優秀運動員個人的綜合能力。
1.2.2 提高優秀運動員英語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英語是目前絕大多數國際比賽的官方語言。從運動員的訓練角度上來講,運動員英語水平的提高能夠幫助他們不拘泥于國內固有的訓練套路,開闊眼界,盡快接觸、了解到國外最先進的訓練理念、方法。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種一手資料的獲取可以極大地提高他們的競技水平。
2011年6月,中國網球運動員李娜在法網公開賽奪冠后說:“打上職業賽事之后,就逼著自己必須學英語。因為只有自己會說英語,才能與教練有很好的交流,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對諸如規則的理解才能更深入透徹。”李娜能夠在國際網球賽場上屢獲佳績,她熟練的英語水平必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其次,從參賽角度講,優秀運動員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將有利于他們運動技能的發揮。
隨著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我國優秀運動員參加國際體育比賽、體育交流越來越頻繁,聘請外教、赴國外訓練、外籍運動員加盟我省俱樂部參賽等越來越多,我國優秀運動員與外國運動員同堂訓練、同隊比賽和同場競技的機會越來越多,優秀運動員的英語語言交際使用能力日顯迫切和重要。較高的英語語言使用能力,無論是對于運動員比賽中的心理調適,還是比賽水平的正常發揮,都會起到重要作用。運動員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將幫助他們擺脫語言障礙,更加自信、從容地面對國際大賽,充分發揮出個人最佳比賽水平。
例如,在2005年的田徑世錦賽中,對于大多數中國運動員未能充分發揮正常水平而導致比賽失利的狀況,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總結的三條主要原因中,“運動員英語不佳”這一原因排在首位。馮樹勇舉例分析道,不少中國運動員甚至連“檢錄處”等常識性英語單詞都不會,只能完全依賴翻譯,這直接影響了運動員的國際比賽能力。
另外,發展體育英語,對于我國體育事業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的長足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方面,據了解,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從業或者服務的人員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雖然我們懂體育的人員很多,但是既懂體育又會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卻少之又少。這大大影響了中國體育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也不利于我國體育事業在國際舞臺上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越來越成為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國際形象代言,運動員的英語水平更是國家形象的象征。
2014年1月,在迪拜舉行的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中,榮膺最佳男運動員的張繼科在頒獎儀式上用全英文發表了得獎感言,令現場的國內外乒聯高層大為驚喜。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認為:“張繼科這樣做,讓世界看到,中國乒乓球也是可以融入世界的,成為國際化的冠軍。”他把張繼科的這次發言稱為“質變”,他的形象與影響力都將因為這次表現而發生改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也認為:“現在的運動員,要展示中國的形象,語言交流確實十分重要。”其它如姚明、易建聯、鄧亞萍等,不可否認,他們的體育生涯能夠走得更遠,并被譽為中國形象的代言人,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都起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
最后,從退役后就業的角度來講,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為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個人發展,提供了一個更高的選擇平臺。
基本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是時代對現代人的要求。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在越來越國際化的中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英語的影響力幾乎滲透于每一個行業之中。運動生涯結束后,面臨重新擇業時,如果運動員能夠擁有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那就會避免自己落伍于社會、除了個人的運動項目外對其他知之較少的尷尬狀況,而是擁有了更多參與、融入社會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奧林匹克運動的深入人心,國際體育交流、體育賽事、體育文化交流的蓬勃發展,這些都為我們的優秀運動員創造了很好的歷史發展機遇。任何一個參賽國家,通過派遣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向外界完美宣傳、詮釋自己的國家形象。從這一層面上來講,把優秀運動員的綜合能力看做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毫不為過。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無論是對于宣傳國家形象,還是對于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都起著相當大的推動力。因此,優秀運動員的英語教學,不容忽視。
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中存在著的諸多問題,阻礙了他們基本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如能將自主性學習模式有效應用到其英語學習中,則能夠幫助他們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在此,基于自主性學習模式,我們對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提出以下建議。
2.1 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者不同,學習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明確可行的學習目的不但是學習成功的根本,也是發起和維持學習活動的基本動力。
大中小學的英語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方面都有明確要求。與他們不同,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以實用為主,側重于口語和聽力方面語言實踐交流的技能培養。培養目標不同,授課方式和學習策略也自然不同。無論是在課程設置,還是課堂授課方面,我們的教學應該緊扣主題,為優秀運動員提高自身英語口語和聽力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和指導建議。例如,適當的教材和語言材料、充裕的語音聽力設備和方便的語言練習場所等。
提供一種適合優秀運動員英語水平的教材非常重要。根據美國語言學專家Krashen二語習得模式中的假設理論,輸入的語言材料必須是學習者可以理解掌握的。學習者接觸的語言材料應略高于學習者現在的語言水平,即i+1。學習材料的難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到學習者對語言的接收輸入。同樣,過高或是過低的學習目標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學習者不可能對所接觸到的語言材料一概吸收。這就要求我們在為他們選擇語言材料時,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愛好、需要以及難易程度等,避免搞一刀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根據優秀運動員的不同情況,制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材料、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才能夠令他們樹立信心,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2.2 制定學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的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藍圖。
語言學習需要日積月累,逐步推進。任何一名學習者都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某種語言技能。“一日曝十日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方式不會有任何效果。由于優秀運動員的特殊情況——頻繁出外訓練、比賽等,因此他們很難像在校的大中小學生那樣保證正常參與課堂教學。每一位優秀運動員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應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參照教師教學的總體進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近期學習目標和長遠的發展計劃。它能夠保證運動員在課堂之外的時間,仍能不落下功課,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活動,循序漸進,有目的、有步驟地完成學習目標。
2.3 監控學習過程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學習者的外語學習能否持之不懈的進行下去,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努力。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監控與管理既是督促,又是鼓勵。學習者自身較強的自制力、自律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更是決定最終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內在因素。
這一過程得以實施的前提是除紙質教材外,教師還應該給學生提供與教材配套的、豐富可靠的電子課件和網上自測系統。這樣即便學生因訓練比賽等原因無法參加學校課堂學習,他們也可以抽時間主動登錄網上授課系統,完成并提交學習任務。教師則定期通過網絡來監控、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予適當評價以鼓勵學生的學習活動。另外,網上學習監控還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答疑明義,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
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可能。對于無法保證課堂教學出勤率的優秀運動員來說,在教師的監督主導,學生的自我監控、自我約束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積極開辟網上學習這個第二課堂,不啻為優秀運動員學習英語的一個好的辦法。
2.4 評估學習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力很大程度是來自于學習活動之后的成就感,而學習成就感則源于測試與評估中所取得的好成績,因此,這一步驟既是對前面三個學習過程能度和效度情況的檢查評估,又起到一個加油站的作用。良好的測試評估體系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
基于優秀運動員側重于英語語言實踐應用的學習目標,測試應重點考察比賽專用詞匯、英語口語表達和聽力方面。不同級別,不同運動項目的優秀運動員教材的側重點不一樣,測試評估內容也應該有所不同。測試評估形式要體現個性化特點,避免單一:其中既要有針對各優秀運動員基本語言應用能力的測試,又要有針對其運動項目比賽專業英語知識的測試。最后,根據他們的網上學習和課堂學習得分,平時作業分,平時測試分以及學期末測試分這幾項成績的累計得分,得出一個最終成績,來確定學生是否達標。
評估測試起到一個指揮棒的作用。它既指明了學習者學習努力的方向,又對其學習起到推動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評估測試還能夠幫助學習者深刻回顧反思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評價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完善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摸索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適合自身發展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主性學習模式這一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將大大提高優秀運動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體育競技能力和自身綜合能力。以這一學習模式來指導優秀運動員的英語學習,將幫助他們有效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事半功倍地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實踐應用水平,使他們成為“學習型”的人才,以更加自信飽滿的狀態參加國內外體育文化交流,從容應對挑戰,在體育競賽場和人生賽場上實現更高、更遠、更強的目標。
[1]Benson, P.amp;P. Voller (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Longman, 1997.
[2]Cotterall, S. 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the curriculum: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J].ELT Journal,2000,54(2):109-117.
[3]Dickinson,L.Learner Autonomy 2: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 [M].Dublin:Authentic, 1992.
[4] Dickinson,Lamp;A, Wenden (eds.).Autonomy, self-direction and self-access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J].Special Issue of System,1995,23(2).
[5]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6]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7]Pemberton, R. E. Li, W. Oramp;H. D. Pierson (ed.).Taking Control: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C].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6.
[8]Wenden,A.amp;J. Rubin (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7.
[9]Wenden, A. L.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M].Hertfordshire, UK: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991.
[10] 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 (4).
[1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J].教育傳播與技術,1996(3).
[12] 李梅月,等.山東省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課學習問題的調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6).
[13]田慧,等.國家隊運動員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及教學實施建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
[14] 汪晶晶.新課改下運動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英語學習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10).
[15]魏玉燕.促進學習者自主性:外語教學新概念[J].外語界,2002(3).
[16]肖武云,王曉萍,曹群英.培訓元認知策略 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成績實證研究[J].外語學刊,2011(2).
[17] 肖飛.學習自主性及如何培養語言學習自主性[J].外語界,2002(6).
[18]徐錦芬,等.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數學與研究,2004(1).
[19] 張曉菲,蘭嵐.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5).
Learner autonomy and English study of elite athletes
YANG Cui-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The thesis aims at research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elite athletes’ Learner Autonomy (LA) competence and in addition, the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learning by means of LA. LA is a kind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method which helps to make the learning process doubl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t emphasizes the learners’ individuality and goes beyond the class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ir teachers, the learners learn to pla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in a well-directed and orderly way, which will effectively solve the difficulties confronted by the elite athletes i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 and English learning will bring out the best in each other, which, in a long run,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lite athletes’ competitive level,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retirement resettlement, etc..
learner autonomy; English study; elite athletes
2014-05-10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自主性學習模式下文化意識導入研究》(編號:12CWJZ12);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省大學英語教師信念比較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12CWJZ01)。
楊翠艷(1970- ),女,山東萊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學、跨文化交際。
A
1009-9840(2014)05-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