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振霜
【摘 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才能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教育教學;構建;實效性;高效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高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即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來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一、精心備課是關鍵
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老師的主導下得以充分發揮。首先,把文本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我們要對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梳理出文章的思路與結構,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對每堂課、每篇課文需要達到什么目標?用什么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在哪里等情況,都要作精心的預設準備。才能確保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二、確定目標,突出重點
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重點進行教學。例如:我在教《爬天都峰》這一課時,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峰的高和險的理解,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語句上。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險時,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這一段,在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如:“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這一句體會天都峰的高;通過“掛”、“發顫”等詞體會天都峰的陡。讓學生理解“掛”這個詞時,我讓學生觀察一下教室里,看看什么東西是掛著的?讓學生體會到“掛”這個詞使用的形象貼切。說到這我問學生,你們還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嗎?學生背誦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我用這里的“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掛”。接下來讓學生看課文中的插圖。問學生:你覺得天都峰怎么樣?有什么特點?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接著教師質疑: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天都峰,“我們”怎樣才能爬得上去呢?學生就會有興趣地去探索下文中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我覺得,這里既有學法的指導,也為后文的理解起到渲染和鋪墊的作用。同時,也是寫法的滲透,作者重點描寫天都峰的險,是為下文寫怎樣爬上天都峰埋下了伏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是因為有了天都峰的“險”,才有了爬天都峰的“難”。在困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就這樣,一環緊扣一環,難點就在質疑和感悟中被突破了。
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技術,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感受文中的情感,培養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成功和進步的機會。因此,課堂教學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成為學習情境的創造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知道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質疑,去解決問題,發現規律,尋找方法,探究結果。課堂上,教師要肯定學生在學習中所做的一切努力。有魅力的課堂教學就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己探究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只要多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多嘗試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多研究教育教學對象的需求,善于總結和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才能達到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頭道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