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仙芝
養老體系建構不能追求“高大上”
胡仙芝
現階段中國養老體系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由于我國養老制度體系多軌化,城鎮、農村雙軌制,行政、事業、企業、社會等不同就業人員養老保障體系的差別化,使得我國的養老體系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成體系,互不統一,原子化、碎片化現象嚴重。二是平均水平偏低,不同人群之間落差大,社會公平面臨挑戰。這是因為各種養老保障政策標準不一,人群覆蓋不全。三是養老形式多元化,個人養老、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等多種形式并存。但內在銜接不合縫,有些交叉、漏洞現象依舊存在,養老體系未能形成一個疏密有致、疏而不漏的社會保障網絡。四是政府、社會、市場都進入到養老領域,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大相徑庭,關系格局正在形成中。社區養老有所發展,但剛剛起步;家庭養老歷史淵源很長,但“少子化”的政策動搖了這個傳統的根基;社會養老還未能形成有效的組織;商業養老存在較大風險,帶有很大的欺騙性。各個方面都需要加強發展,都需要探索新路徑。
鑒于中國的現實國情,多層次的養老體系不僅是當前的現狀,更是今后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現實選擇。因此,在養老體系的構建和改革方面不能一味地求高、求全、求純;相反,要充分整合各種資源,發揮各種形式的優勢,調動各行各業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多策并舉,建立健康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綜合養老體系。相對于這個發展方向,我們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機制和必要的市場競爭機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立體化多層次的養老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逐步完善養老政策體系。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責任主體,負有政策、規劃、引導、經費保障等多方面的職能。政府要著眼于公平公正的原則,著眼于基本的國民待遇,制定各種有效的政策,保障國民的基本養老。
二是綜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建立社區養老依托體系。養老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更是社會管理的主要范疇。社區養老、公益慈善等在養老體系中應該發揮更加巨大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培育和發展社區服務組織,培育社區管理工作者隊伍和志愿者服務隊伍,積極倡導鄰里互助之風,建立社區養老的體系。
三是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發揮企業、保險等各種商業力量,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市場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手段,養老服務中引進市場機制對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極其重要。養老服務是涵蓋多個領域的綜合體系,是由老年消費市場需求帶動的新型社會事業。老齡化既給社會發展帶來挑戰,同時又給養老服務發展帶來商機。為此,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等各種產品應運而生,各種服務業市場主體也在不斷的發展之中。
四是發揚敬老愛老的中華傳統美德風尚,穩固居家養老的基本模式。近些年來的“少子化”政策使現存的養老支柱體系面臨著挑戰,需要在這些方面加以制度創新;或者以法律、道德等政府、社會力量加以維系;或者在住房、資助等社會福利方面加以傾斜性照顧,以鼓勵代際家庭以及大家庭的存在,為老人實現居家養老創造客觀有利環境。
總之,對于養老體系的構建來說,我們不能追求“高大上”的目標,而是要面對現實,立足國情,著眼于實際需求,協調和引導社會各界建立立體化、多支柱、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體系,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個人等各方面都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養老職能新格局。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部主任)
責編/譚峰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