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娟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治療稽留流產53例分析
劉彩娟
目的 探討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在稽留流產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106例稽留流產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 觀察組(53例)予以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治療, 對照組(53例)予以乙烯雌酚結合鉗刮術治療, 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平均治愈時間(2.1±0.6)d, 對照組的平均治愈時間(5.6±2.4)d,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胚胎排出和陰道流血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結論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是稽留流產的有效方案,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米非司酮;鉗刮術;稽留流產
稽留流產指的是胚胎發育停止后60 d仍未自然排出宮腔, 又稱作過期流產, 主要癥狀包括停經和早孕反應、腹痛和陰道流血, 常見病因包括精神壓力、內分泌異常、遺傳、不良環境及免疫功能異常等[1]。胎死腹中對患者的身心影響極大, 及時將停止發育的胎兒排出體外是該類女性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證。相關報道指出該病是相對棘手的一種流產類型, 部分患者單純應用藥物無法將胎兒徹底排出體外, 需要結合手術排出[2]。米非司酮是新型抗孕激素藥物, 主要用于早期妊娠終止、止孕催經、宮內引產等, 鉗刮術主要用于妊娠11~14周, 是妊娠終止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對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在稽留流產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婦科收治的106例稽留流產患者作研究對象, 均經過B超檢查確診, 按照數字隨機化法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3例(50%), 年齡21~39歲, 平均年齡(27.8±4.8)歲, 初產婦28例,經產婦25例, 停經8~18周, 平均停經時間(12.6±3.6)周;觀察組53例(50%), 年齡23~40歲, 平均年齡(28.2±5.2)歲,初產婦29例, 經產婦24例, 停經8~19周, 平均停經時間(12.8±3.8)周。經詳細檢查兩組的血常規和肝腎功能等均未見異常, 對本次所用藥物無過敏和禁忌, 兩組的基本資料如年齡、產次、停經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乙烯雌酚結合鉗刮術治療,入院第1天早8:00口服乙烯雌酚(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4024916), 使用劑量為5 mg/次, 1次/d, 連續使用5 d, B超檢查如果死胎未全部排除則行鉗刮術。觀察組予以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廣州朗圣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480)結合鉗刮術治療, 胚胎發育42~49 d, 于入院第1天早8:00口服米非司酮, 劑量50 mg, 晚8:00再次口服50 mg, 第2天所用劑量相同, 根據患者的陰道出血和宮縮情況選擇性實施鉗刮術, 如果發現陰道流血較少或不流血, 則在第3天早8:00進行手術;胚胎發育50~59 d, 于入院第1天早8:00口服米非司酮, 劑量75 mg, 晚8:00再次口服75 mg, 第2天繼續用藥, 同第1天,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胚胎發育60~78 d, 米非司酮使用劑量為100 mg, 具體治療方案同上。
1.3 效果評價 觀察兩組患者胚胎排出時間、刮宮難度、陰道流血情況等, 效果標準參考文獻[3]:胚胎順利排出, B超復查宮腔內無殘留物表示治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愈時間 觀察組用藥2 d后痊愈8例(15.09%),第3天后治愈45例(84.91%), 平均治愈時間(2.3±0.6)d, 對照組用藥5 d后無治愈病例, 6 d后治愈46(86.79%), 11 d后行二次手術, 治愈7例(13.21%), 平均治愈時間(5.6±2.4)d,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胚胎排出難度 觀察組10例(18.87%)胚胎完全排出, 15例(28.30%)胚胎堵于頸管內, 行鉗夾術, 28例(52.83%)胚胎明顯剝離, 手術順利, 術中出血量少;對照組38例(71.70%)宮頸質軟, 擴宮后順利行鉗夾術, 8例(15.09%)擴宮后宮頸質硬, 胚胎未明顯剝離, 手術難度大, 術中出血較多, 7例(13.21%)行二次手術。
2.3 兩組的不良反應 觀察組陰道出血量平均62 ml, 無大出血病例, 主要集中于胚胎排出前和排出時;對照組陰道出血量平均86 ml, 出血主要發生于刮宮時,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明顯好于對照組。
稽留流產是婦科常見的流產類型, 臨床處理起來比較棘手, 臨床上往往存在一些患者不及時接受婦科檢查, 壞死組織和子宮壁粘連, 完全剝離相對困難, 造成胚胎排出困難。相關研究指出該病易造成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加上未產婦宮口頸的硬度變大, 擴宮難度隨之增加, 因此清宮時給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多, 患者的依從性降低, 導致手術難度增加。該病不僅對患者心理的傷害大, 對身體的傷害也非常大, 如果不將宮腔內發育停止的胚胎排除體外, 不僅會造成月經異常、腹痛等不良癥狀, 對患者的再次受孕也存在極大的影響, 因此發現稽留流產后應當立刻采取有效的排出方案予以緩解。
臨床實踐證實部分患者可單獨使用藥物將宮內胚胎完全排除, 但此類患者相對較少, 本研究中觀察組使用米非司酮后15.09%患者完全治愈, 對照組使用乙烯雌酚則無完全治愈病例。乙烯雌酚屬于非甾體雌激素物質, 該藥物和雌二醇的作用相似, 通過研究發現, 其在稽留流產中的臨床效果不佳, 該藥物的作用時間較長, 持續5 d后仍無法將胚胎徹底排出體外, 然后借助鉗刮術治療, 對照組中仍有13.21%的患者行二次手術。觀察組使用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 結果提示該種方案效果良好, 觀察組的胚胎徹底排出體外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大量部分報道指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成功終止早孕的有效率可以達到90.9%, 米非司酮的臨床有效率也可達到80%以上, 該藥物屬于新型抗孕酮藥物, 具有較強抗孕酮效果, 它可促進妊娠的毛組織和蛻膜改變, 同時釋放前列腺素, 使宮頸逐漸軟化, 促使子宮收縮。結締組織是女性宮頸的主要構成, 膠原纖維是主要成分。米非司酮則正是具有加強擴張、軟化宮頸的效果, 影響子宮螺旋動脈胎盤血供, 內源性前列腺素可促使滋養層細胞凋亡, 促使蛻膜和絨毛膜板分離, 利于胎盤、胎膜完全剝離。研究結果提示84.91%的患者需要結合鉗刮術治療, 此結果進步說明了該病治療的棘手特點, 鉗刮術主要適應于妊娠10~14周, 尤其適合胎齡較大的患者, 在妊娠終止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觀察組的胚胎排出難度明顯好于對照組, 說明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降低了死胎排出難度, 減少了死胎排出時間, 從而緩解了部分患者的不良癥狀。觀察組的陰道出血量也少于對照組,主要集中于胚胎排出前和排出時, 減少了手術的風險性, 降低人流綜合征, 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結合鉗刮術是稽留流產的有效治療方案, 降低了胚胎排出難度, 縮短了胚胎排出時間,減少了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燕萍.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應用于稽留流產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9):73-74.
[2] 王秀榮, 劉世秀, 姚舜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產的臨床觀察.當代醫學, 2009, 15(1):49-50.
[3] 李海泉, 成金娥, 劉綠緣,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療稽留流產臨床觀察.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0):1373-1374.
2014-04-22]
266200 山東省即墨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