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麗娜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實施了臨床藥品管理路徑, 加強醫院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用藥管理,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使用臨床藥品管理路徑后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使用情況作為觀察組, 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未采用臨床藥品管理路徑的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使用情況作為對照組, 對兩組的麻醉止痛用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對比兩組的不安全用藥事件及不合格處方比例。
1.2 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用藥管理辦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觀察組采用臨床用藥管理路徑, 建立藥品管理的臨床路徑, 制訂出一套合理、安全、有效、經濟和標準的用藥管理模式, 以減少不合理用藥的發生, 促進患者合理用藥, 提高醫療質量。并充分發揮臨床藥師在臨床用藥管理中的作用, 加強臨床用藥管理, 具體措施如下。
1.2.1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根據《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等制定一系列符合本單位實際的管理制度:① 麻醉藥品管理制度;②麻醉藥品采購供應管理制度;③ 麻醉藥品的驗收、儲存、保管、發放管理制度;④麻醉藥品調配和使用管理制度;⑤ 麻醉藥品安全管理制度。以上制度全部具體細化, 訂制成冊, 人手一本, 科室人員全部熟記。
1.2.2 醫院對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的管理 由于本院是一所綜合性醫院, 此類藥品的使用范圍60%以上是經本院或上級醫院確診為癌癥患者晚期的止痛治療, 因此使用時間比較長, 且使用數量比較多。麻醉止痛藥品在本院主要經過兩個流通環節。
1.2.2.1 醫院藥劑科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的管理 藥劑科對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的采購、儲存和發放是此類藥品管理的重要環節, 必須按照嚴格的程序:嚴格申購計劃。根據臨床使用情況填寫麻醉藥品購用申報表, 報院長、藥劑科主任審批后, 利用統一的印鑒卡到藥監部門指定的藥品經營公司購買, 并且采用銀行轉賬方式付款, 不得使用現金購買, 乘坐專用交通工具。嚴格驗收制度。
1.2.2.2 藥房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的管理 門診藥房與住院藥房是本院使用此類藥品的主要途徑, 因此必須制定十分嚴格的使用管理制度:必須存放于保險柜中, 并且貼有明顯的藥品標志(白底藍字)。必須是經過上級培訓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才能開具處方, 并在藥劑科簽字留樣以備查看。藥房使用必須嚴格執行“五專”管理:專人負責、專柜加鎖、專用賬冊、專用處方、專冊登記。嚴格處方使用制度,患者同時必須出具:村委證明、二級以上醫院的診斷證明(蓋有原章的)、當地公安派出所戶籍證明、身份證及其它相關證明、代辦人身份證復印件。 嚴格審核發藥制度, 藥房藥師接到麻醉藥品處方后, 必須嚴格認真審核處方, 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日期、病歷號、患者身份證號、代辦人身份證號、臨床診斷、藥品名稱、規格、數量、用法用量、醫師簽名等, 準確無誤后方可調配, 處方的調配人和核對人簽字 , 然后進行專冊登記。專用賬冊的保存應當在藥品有效期滿后不少于2年。 門診患者使用注射劑不得帶出院外注射,交由本院護士注射并在注射單上簽字, 空安瓶收回核對批號并認真做好登記, 待年底時, 在衛生局相關人員核對監督簽字下并拍照統一銷毀, 并做好銷毀記錄。但是一些癌癥晚期患者, 往往不能親自到醫院注射, 本院采用現金抵押的方式促使其交回空安瓶, 并交換取下一次的麻醉藥品, 且每次只限1支的用量, 最后一次回收空安瓶并退還押金。 嚴格控制處方劑量, 癌癥患者使用注射劑不得超過3 d用量;其他劑型不得超過7 d用量。其中鹽酸哌替啶處方為1次用量。
1.2.3 強化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ASS)的管理 PASS監測系統是目前加強醫院合理用藥的有效軟件, 能夠對醫生的處方進行快速監控, 檢查用藥處方使用分析, 醫生可得到用藥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的正確指導[1]。
1.3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0.0統計軟件,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安全用藥事件對比分析 不安全用藥事件主要體現在違規超劑量應用、超時間應用、適應證掌握不準確等不安全的用藥情況, 對照組兩年期間, 發生不安全用藥事件16例, 發生率為2.91%;觀察組兩年期間, 發生不安全用藥事件3例, 發生率為0.55%;觀察組患者不安全事件發生率和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1, P<0.05)。
2.2 處方不合格率對比 處方不合格情況主要集中在:處方書寫不規范、使用普通處方、處方上藥品名稱不全、缺少規格劑型、數字隨機涂改、審核人未雙簽名等情況。對照組處方的檢查不合格率顯著高于觀察組, 均有統計學差異(χ2=70.65、49.72、51.92、47.26、56.45、40.73, P<0.05)。
麻醉藥品與第一類精神藥品, 由于其獨特的毒副作用,若管理不當, 濫用或流入社會非法渠道, 將會嚴重危害個人身體健康, 并可能造成一定的社會危害, 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 國家對這類藥品實行特殊管理, 以保證其合法、安全、合理使用, 以發揮其應有的治療疾病的作用, 醫院藥劑科對此類藥品的使用管理有著重大的職責, 藥劑科應不斷加強培訓學習力度, 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專業知識的培訓[2]。不斷提高思想覺悟, 落實各項管理措施, 層層把關, 齊抓共管, 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保證藥品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本文通過臨床藥品管理路徑的實施, 觀察組兩年期間, 發生不安全用藥事件3例, 發生率為0.55%, 與實施之前2.91%比較, 有統計學差異, 經過統計分析麻醉藥品處方不合格情況主要集中在:處方書寫不規范、使用普通處方、處方上藥品名稱不全、缺少規格劑型、數字隨機涂改、審核人未雙簽名等情況,采用臨床藥品管理路徑之后, 觀察組麻醉藥品處方的檢查合格率與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藥品管理路徑的實施, 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不安全用藥事件, 規范了藥物的臨床合理使用, 說明加強臨床藥師對用藥的管理可有效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 加強臨床藥師對用藥的管理, 可有效降低不安全用藥事件的發生率, 規范麻醉處方, 提高醫院形象。
[1] 王陽, 王天龍, 常紅, 等.中心手術室毒麻藥品專職化管理與醫療安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22):2691
[2] 楊慶明, 陳亞東.麻醉藥品管理的難題及防范.海峽藥學,2011, 23(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