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慧 代育中 范愛紅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持續性咳嗽為主要癥狀、多發生在夜間或凌晨,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及生活質量[1]。臨床上質量用藥的選擇較多,但是對于兒童患者在保證療效的同時,對于安全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蘇黃止咳膠囊聯合酮替芬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將相關病例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月診治的91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兒童患者,且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的疾病診斷標準,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遵照知情同意原則按照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7.6±1.5)歲;病程 2 個月~3 年,平均(1.2±0.3)年。對照組中,男 24 例,女 19 例;年齡 3~14 歲,平均年齡(7.7±1.2)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1±0.4)年。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常規給予解痙、平喘、控制感染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舒喘靈口服治療,0.01mg/(kg·次),3次/d,咳嗽消失后服用半個月停藥。觀察組采用蘇黃止咳膠囊聯合酮替芬治療,蘇黃止咳膠囊口服3~6歲0.45g/次、6~9歲 0.9g/次,3次/d;酮替芬口服<3歲 0.5mg/次、>3歲1.0mg/次,2次/d,療程 2~4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組[3]制定的相關標準判定療效,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日間或夜間均無癥狀,或偶有發作,但自行緩解;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或病情加重。顯效+有效=總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哮喘平均發作次數分別為(7.0±1.8)、(6.9±1.5)次/d,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860);治療后,觀察組的哮喘發作次數降為(1.5±0.3)次/d,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4±0.6)次/d,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1924,P<0.05)。經過療效評定,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兩組療效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6.1358,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8.3%、7.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30),見表2。兩組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均癥狀輕微,無需特殊處理,提示用藥安全性可靠。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本研究中入選的患兒主要表現均為慢性咳嗽,以刺激性干咳為主,痰少,常在夜間或清晨持續反復發作,運動后加重;感冒、冷空氣、灰塵、油煙等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臨床檢查中,大多沒有明顯的氣喘癥狀,聽診也聽不到哮鳴音,胸部X線片也顯示正常或者肺紋理增加,但無其他器質性改變。咳嗽性哮喘的發病原因除了患者本身的遺傳素質、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和健康狀態等主觀因素外,變應原、病毒感染、職業因素、氣候、藥物、運動和飲食等環境因素也是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由上可見,對于咳嗽變異性哮喘應該及早診斷、積極查找致敏源、避免誘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口服茶堿類藥物和(或)β2受體興奮劑,一些抗變態反應及穩定肥大細胞的藥物如奈多羅米、色甘酸、酮替芬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藥物聯合治療法,在減少哮喘發作次數、提高療效方面體現了明顯的優勢,而且并未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可靠。李鋒等[6]曾有研究提示,蘇黃止咳膠囊聯合酮替芬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有顯著療效,支持了本研究結果。酮替芬屬于致敏活性細胞肥大細胞或嗜堿粒細胞的過敏介質釋放抑制劑,具有保護肥大細胞或嗜堿粒細胞的細胞膜,兼具變態反應病的預防及治療雙重功能,還有抑制白三烯的功能,其對于哮喘的治療作用早已得到臨床肯定[7]。蘇黃止咳膠囊由麻黃、紫蘇葉、地龍、枇杷葉、紫蘇子、蟬蛻、前胡、牛蒡子、五味子制成,用于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咽癢,癢時咳嗽,或嗆咳陣作,氣急,遇冷空氣、異味等因素突發或加重,或夜臥晨起咳劇,多呈反復發作,干咳無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因此能夠用于咳嗽變異性哮喘輔助治療,緩解臨床癥狀、體征、提高療效[8]。
綜上所述,蘇黃止咳膠囊聯合酮替芬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療效滿意,且安全性良好,是首選的臨床治療方案之一,值得關注。
[1]袁俊梅.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44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15(4):14-16.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 132-138.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組.小兒支氣管哮喘診治常規(試行)[J].中華內科雜志,2009,42(2):100-104.
[4]牟艷,鄒志,戚剛,等.43例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88-89.
[5]孫曉紅,陳祥瑞,簡國江.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56例診治體會[J].醫藥前沿, 2011,1(23):165-166.
[6]李鋒,向梅,閆孝永.蘇黃止咳膠囊聯合酮替芬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24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6):957-958.
[7]吳希 軍,王志美.舒喘靈與酮替芬聯合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5):259.
[8]劉云.蘇黃止咳膠囊在咳嗽變異性哮喘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