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明莉 步懷恩 趙鐵牛 李 戈 陸征麗 王泓午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之一是:加強高等學校同生產科研和社會其他方面的聯系,使高等學校具有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積極性和能力。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標準。《預防醫學》包含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等,這些課程內容不僅教學生如何進行科研設計、科研分析,而且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的五星級醫生疾病重在預防而不是治療,盧氏曾說過第二課堂具有廣闊的天地,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1]。因此,《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對中醫院校的學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就作者所在學校中醫學院本科生《預防醫學》社會實踐的效果做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以我校2009-2013級中醫學院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均為全國高考統一招生,學制為5年。2009-2010級為高年級,2011-2013級為低年級,高年級調查25人,低年級調查23人,共計48人,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自制的、經過信效度檢驗的《社會實踐效果自評量表》,從社會實踐效果的5個方面對兩組學生進行調查,每個方面分值為0-5分,本研究中的社會實踐指和《預防醫學》課程相關的設計、調查、分析全過程的實踐,而不是普通的社會實踐。發放問卷48份,回收問卷48份,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100%。
調查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給出每個分值下的例數和所占百分比,假設檢驗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0.05為檢驗水準。
25位高年級同學中得分在4分以上的有23人,23位低年級同學中得分在4分以上的有20人,二者在社會實踐結束后將社會實踐中的收獲進行總結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5位高年級同學得分均在4分以上,23位低年級同學中在4分以上的有18人,二者在綜合運用各種醫學知識能力的提高程度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5位高年級同學得分在4分以上的有24人,23位低年級同學中在4分以上的有16人,二者在根據調研結果,能夠做出全面評價,并結合當代醫學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5位高年級同學得分均在4分以上,23位低年級同學中在4分以上的有16人,二者在發現、分析及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提高情況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25位高年級同學得分均在4分以上,23位低年級同學中在4分以上的有20人,二者在社會實踐對于堅定學好中醫學的專業思想很有幫助和提高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1 實踐結束后,能將社會實踐中的收獲進行總結

表2 綜合運用各種醫學知識能力的提高程度

表3 根據調研結果,能夠做出全面評價,并結合當代醫學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表4 發現、分析及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提高情況

表5 社會實踐對于堅定學好中醫學的專業思想很有幫助和提高
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和認識自己的最好過程[2]。社會實踐是實現大學生社會化最重要的途徑[3],中醫院校的學生通過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社會實踐結束后,高年級和低年級大部分學生都能將社會實踐中的收獲進行總結,在以后的課堂學習過程中他們會將實踐中遇到的疑惑或不解與課堂上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這就營造出了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整體學習氛圍[4]。在綜合運用營養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等醫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創造性,讓其得到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5]。另外通過社會實踐,同學們了解到中醫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的作用,無論年級,大多數同學認為社會實踐有助于提高他們中醫學專業,同時使他們堅定了學好中醫學專業的思想。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各種醫學知識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實踐結果表明,無論高低年級,社會實踐均提高了他們綜合運用醫學知識的能力,大多數同學能夠根據調查資料得出的結果,結合當代醫學觀點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這樣不但培養科研創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綜合能力和素質,特別是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高年級和低年級在社會實踐效果方面除了發現、分析及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及綜合素質提高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其它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高年級同學在發現、分析及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及綜合素質提高方面均在4以上分,而23位低年級同學在4分以上的只有16人,高年級同學的得分比低年級同學高。可能與高年級同學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長有關,本文作者所在教研室有固定的預防醫學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暑假,學生在自愿情況下,從大學一年級就可以參加這類活動,到了高年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經驗積累相對低年級要豐富。所以,對于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最好讓學生從低年級就接觸。
[1]盧先明.第二課堂具有廣闊的天地[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7):88.
[2]宋志剛.康復保健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與市場需求接軌的調查與分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15):48.
[3]周勇.論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社會化[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1(3):71.
[4]劉曉東,等.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效果評價[J].統計與管理,2011,01:80.
[5]李芳健,等.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社區衛生服務綜合實踐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3,5(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