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秋艷
胎膜早破性早產是指在妊娠28~36+6周內,胎膜出現破裂致使胎兒早產,為常見的產科并發癥[1]。對于產科醫生而言,處理未足月胎兒的胎膜早破一直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胎膜早破導致早產的處理非常重要,處理不當時容易增加母嬰發病率及圍生兒死亡率。因此,預防及處理胎膜早破合并早產為降低圍產兒死亡率的關鍵。本文對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98例胎膜早破合并早產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大學附屬常熟第一人民醫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確診胎膜早破性早產者98例,孕婦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7.5±1.2)歲,平均孕周28~36+6周。其中初產婦78例,經產婦20例。單胎84例,雙胎7例。將19例孕周28~33+6周患者作為觀察組,79例孕周34~36+6周患者作為對照組,2組患者在年齡、孕次、并發癥等比較上無統計學意義。
1.2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胎膜早破的母嬰情況及分娩方式。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調查數據均使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比較 2組在分娩方式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見表 1)。

表1 2組有效率的比較(n)
2.2 2組孕產婦情況比較 觀察組臍帶脫垂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見表 2)。

表2 2組孕產婦情況比較(n)
2.3 2組新生兒情況比較 2組新生兒在窒息、呼吸、感染及死亡率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新生兒情況比較(n)
胎膜早破合并早產一直以來是臨床處理上較為棘手的問題,若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則很有可能造成母嬰的繼發感染,出現不良結局。若干預過早,則可能因早產而使圍生兒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經各項研究發現,在嚴密監測母體心率、血象及胎心的情況下,盡可能延長孕周至35周以上,則可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及圍生兒病死率[2-3]。胎膜早破的確切病因,目前仍未完全了解,現醫學界一般認為由多種因素導致,主要有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胎膜受力不均衡、營養因素、宮頸因素、孕婦胎次、年齡、吸煙史等[4]。因此,應廣泛重視各類危險因素,進行優生優育知識宣講,避免多次妊娠,懷孕前及懷孕期間禁止吸煙。我國早產發生率圍為5%~15%,其中約15%的早產兒在新生兒期時死亡,而其中30%~40%的早產與胎膜早破有關,因此,預先防治胎膜早破是降低早產,提高新生兒生命質量的關鍵[5]。
本次試驗調查發現,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分娩方式比較上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臍帶脫垂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2組新生兒各類情況比較也均有統計學差異。如新生兒窒息及呼吸窘迫,可使用糖皮質激素,促進胎兒肺泡產生活性物質,有效預防呼吸窘迫綜合征及腦出血,降低新生兒病死率,提高新生兒生命質量。因此,使用足量的糖皮質激素可以改善懷孕34周前早產兒的妊娠結局,避免出現不良結果。小于34孕周的胎膜早破應盡量采取保胎措施,而34~36+6孕周的胎膜早破,臨床醫師則可依照母體宮頸成熟情況,判斷引產時機。研究顯示,胎膜早破性早產的自然分娩率較高,是因為孕周較小,胎兒體型發育相對較小,頭盆不稱的發生機會較少,因此,多數胎兒能經陰道分娩。臨床分娩時,在確保不危及胎兒及母親安危的狀況下,應盡量選擇陰道自然分娩,避免陰道助產,提高母嬰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 孕周小于34周出現胎膜早破性早產時,應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闡明利弊,盡量延長孕周,較少圍產兒并發癥,降低圍產兒發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生命質量。
[1]付澤霞.胎膜早破性早產妊娠結局的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18(25):3120-3121.
[2]王麗紅,張長弓.胎膜早破合并早產的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5):31-32.
[3]李艷,韓曉華,顧麗,等.胎膜早破致早產73例妊娠結局分析[J].農墾醫學,2009,30(3):200-201.
[4]陳桂仙,董旭東.胎膜早破性早產妊娠結局探討[J].中國實用醫學,2010,5(1):109-110.
[5]唐曉惠.胎膜早破并早產110例臨床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