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娟
(湖北省武漢市一醫院呼吸內科,湖北 武漢4300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隨著大氣污染、人口老年化和吸煙人數的增多,COPD已成為位居全球第四大死亡病因。筆者通過對COPD患者的調查,探討對COPD患者實施護理專業性社會支持在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COPD患者202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2007年修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COPD診斷標準;(2)自愿接受問卷調查;(3)排除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4)排除有嚴重認知障礙。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14項問卷評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由專人與受試者交談的方法填寫試卷。取HAMA評分>14分或HAMD評分>17為入選對象。在調查的202例患者,符合評分標準的84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6例;年齡55~82歲,平均64.3歲;其中抑郁患者55例(27.42%),焦慮障礙患者47例(23.26%),焦慮合并抑郁11例(5.44%)。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專業性社會支持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COPD分級等方面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護士對納入觀察組的患者進行訪談,了解患者對護理人員給予的護理專業性支持有何期望。其中13例患者表示住在醫院才感到安全,無法判斷何種病情變化應該社區就診,何種情況到大醫院就診,希望每次復發能及早安排病床;6例喪偶老人表示在家缺乏關心,孤獨,無人講話,希望子女能多陪伴,護士能定期打電話回訪;15例患者表示年齡大,常會忘記按時服藥,希望護士能把服藥方法寫下來;11例患者表示經常痰不易咳出,希望護士指導有效排痰方法;8例患者表示對于護士指導進行的家庭吸氧、呼吸功能鍛煉效果不確定,也不知道呼吸功能鍛煉是否準確掌握,故無法堅持,希望護士能給予評價;6例患者想更進一步了解該疾病知識,希望了解各項檢查指標的意義,使用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希望護士能給予講解。5例患者表示不知道如何掌握身體鍛煉的度,希望能對平時如何鍛煉做出指導。護士收集病人對專業性支持提出的希望,針對病人的期望制訂相應的支持內容及方式:(1)將患者期望得到的信息支持內容,制作彩色健康手冊,圖文并茂,內容涵蓋疾病相關知識、飲食、營養和用藥指導,有效排痰、呼吸訓練方法、運動量自我監測的指導;(2)為患者(自愿)建立電話聯系冊,方便患者之間進行電話聯系,增加他們的社會活動,擴大社交范圍,利于病友交流,同時能在關心別人和被關心之中找到自身價值;(3)患者出院后,由護士(專人)電話隨訪,針對訪談時患者提出的期望,進行指導。
1.2.2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及出院前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重新采用HAMA、HAMD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HAMA入組前 3個月后P HAMD入組前 3個月后P觀察組 42 18.51±1.26 13.27±1.53 <0.05 14.24±1.47 10.33±1.68 <0.05對照組 42 18.28±1.20 16.08±1.09 <0.05 14.00±1.28 13.47±1.53 <0.05 P>0.05 <0.05 >0.05 <0.05
3.1 護理專業性社會支持是患者及其家屬主觀感受或(和)客觀接收到的源自護理專業性的職業態度、知識支持;通過護士提供專業的技術、信息和情感的支持,提高患者應對和適應疾病的能力,促進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會功能的系統康復[1]。有報道顯示[2],COPD合并抑郁癥發病率為10%~42%,COPD合并焦慮障礙的發生率為10%~58%,遠高于非COPD人群。焦慮與抑郁常同時并存,且與COPD病情成正比[3]。為了增強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對疾病的適應性,COPD患者非常需要社會關系網中的其他成員給予支持。護士作為與患者接觸最多的專業性人員,是為患者提供專業性支持的最重要的社會資源,有效的護理專業性社會支持,有益于患者排遣心理困擾。
3.2 以往我們對病人的護理專業性支持僅僅停留在患者住院期間,且形式和內容單一,缺乏針對性,對于困擾患者的心理層面的問題,更是很難涉及,這表明我們護士在平時的工作中仍是把對疾病的護理作為工作的重點,這也與護理人員在心理專業方面知識比較缺乏,以及護士臨床工作繁忙,無時間及精力去關注患者心理層次的困擾有關。本次研究護理人員將專業性護理支持從醫院延伸至院外,不僅讓患者接受到專業的康復指導,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不斷提高,同時每周一次護理人員的電話回訪以及為病友之間創建的信息平臺,讓患者在與他人溝通疾病相關問題時,減輕因疾病造成的壓力,幫助患者提高其社會屬性,減少了患者的孤獨無助感,增強了安全感,焦慮、抑郁情緒得到的明顯改善。
[1]王維利,洪靜芳,張淼.護理專業性社會支持的內涵與外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2):5-8.
[2]Maurer J,Rebbapragada V,Borson S,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PD:current understanding,unansweredquestions,andresearch needs[J].Chest,2008,134(4):543-565.
[3]Omachi TA Katz pp,Yelin EH,et al,Depress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Med,2009,122(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