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遠
摘 要: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發展的主要節點,也是推動電網智能化的核心工作。本文結合智能變電站的主要結構,分析了其繼電保護的技術要點,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智能變電站工作的實踐經驗,對智能變電站的繼電保的運行和維護技術展開研究。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運行;維護技術
引言:智能變電站技術是一門綜合性、涉及多領域的技術,也是對電網發展理念的全面革新,給變電站繼電保護的管理、運行和維護帶來了新的技術問題,在智能變電站的眾多二次設備中,以繼電保護設備對安全性、可靠性、速動性的要求最高,因此,重視智能變電站的運行和維護,對推動我國電網建設“大運行”有重要意義。
一、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要點分析
(一)智能變電站的主要結構。如下圖1為智能變電站的“三層兩網”結構,智能變電站主要包括過程層、站控層、間隔層,以及站控層網、過程層網結構,具體結構如下:
圖1:智能變電站的三層兩網結構
(1)過程層。如上圖所示,過程層主要包括開關設備、斷路器、EVT、ECT等智能一次設備和相關的模擬量采集設備、相關組件,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從過程層獲取開關量、模擬量等基本狀態。(2)站控層。站控層是主要實現對變電站控制的管理層,它是變電站的控制中樞,執行變電站內時間控制、電力通信、系統對時、站域控制等功能,通過對全站保護和控制設備的狀態采集和信息交換,實現對采集到的模擬量、開關量的邏輯判斷,并根據邏輯判斷的結果,輸出跳閘或閉鎖功能。(3)間隔層。間隔層是過程層和站控層之間的過渡層,間隔層設備主要是各類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系統監控設備等,對間隔層中繼電保護裝置的研究,就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對象。
(二)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技術優勢。與傳統的變電站系統相比,智能變電站的技術發展帶動了整個電力系統的進步,引起了系統從一次設備到二次設備的巨大變革,可以將其對繼電保護的影響總結為以下幾點:
(1)智能變電站的繼電保護在量值采集和邏輯判斷方面,都基于全光纖通訊,比傳統的變電站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與之相適應,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在測試方法、維護內容、測試周期等方面都要進行更新,構建智能變電站的新型運行和維護標準。(2)二次設備的模擬量、開關量采集更加網絡化和智能化,通過合并單元、智能終端等設備,可以實現對二次回路信息的全采集和全監測,從而使得系統中提倡已久的狀態檢修成為可能。(3)智能變電站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按照IEC61850標準實現對電力系統的統一建模,將大量的二次接線轉化為對系統模型的建立和文件的配置工作。每個單獨的智能變電站都有唯一的SCD和CID文件與之相對應,一旦變電站運行狀態出現變化,必需對相應的文件進行修改。(4)繼電保護行業處于不斷的發展和技術革新中,智能變電站目前在我國還屬于新生事物,IEC61850技術也處在日漸完善的過程中,目前業界對
IEC61850的理解還存在差異,有些細節還存在一定爭議,這給智能變電站的運行和維護也帶來一定挑戰。
基于上文的分析,目前智能變電站試點工程雖然大幅度推廣和建設,但在相關標準的完善、對技術規范的理解等方面,智能變電站的更大規模推廣還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以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運行和維護技術為切入點,對智能變電站的發展展開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智能變電站運行維護技術研究
筆者結合智能變電站的工作實踐,將智能變電站的運行和維護技術總結如下:
(一)正常運行時的系統維護。安全穩定運行是智能變電站的目標,在未出現任何異常時,變電站的運行以日常檢修和維護為主,主要關注變電站內新增加的設備的運行情況,加強對新增設備的巡視和維護,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隱患。
1.繼電保護裝置的維護。智能變電站的繼電保護與傳統保護在開入開出采集、通信、全站協議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同,基于這種結構與實現方式的變化,在運行和維護時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了預防異常現象或故障可能帶來的設備信息丟失,
對智能變電站的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應該及時進行各種參數的備份,包括設備模型配置、參數設置等。對運行于室外的智能終端箱等設備,應該按照相應的溫度控制設備,避免高溫等惡劣環境可能帶來的設備損壞。(2)智能變電站中,大量的光纖接線代替了二次電纜,因此,光纖網絡的完好對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運行時,應該定期檢查保護的交流采樣是否正確完好、光纖連接是否可靠接觸良好、站內運行設備是否有告警信息等。對間隔層內的跨間隔設備,如數據集中器等還應該檢查中間環節是否正確。
2.網絡交換機和報文分析儀。智能變電站的運行中,主要涉及四種報文:MMS報文、GOOSE報文、對時NTP報文、PTP報文,智能變電站設備動作的正確與否,和網絡運行報文是否正常密切相關,基于智能變電站對網絡通信的依賴,對網絡交換機和報文分析儀的維護應該高度重視。
(1)IEC61850 一致性測試,檢查交換機等相關設備是否符合IEC61850要求的一致性是否符合相關的技術要求,檢查交換機的型號、配置、參數是否與要求相符。(2)檢查網絡交換機的以太網端口設置、速率、鏡像功能是否正常。確保交換機內部的生成樹協議、VLAN 設置、網絡流量與設計要求一致,監視交換機的冗余度和傳輸延時性能,確保交換機在各個方面的性能都能滿足系統要求。
報文分析儀主要功能是對通信系統中的網絡報文進行完全記錄,一旦發生網絡故障時,能夠通過報文分析儀進行查詢,起到第三方報文記錄、報文監視等作用,還可以監視系統的網絡數據與運行狀態。在日常的維護中,應該重點關注報文分析儀的記錄時間期限,其容量應該至少能夠記錄一個星期以內的全站報文,并具有完備的報文解析能力,能夠幫助變電站運行人員簡單、明了、直觀的獲取網絡報文信息,從而對系統運行情況進行準確判斷。
3 .智能化變電站監控系統。與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在規約方面,采用了DL/T 860 通信標準,在系統配置方面,采用了全站統一的 SCD 配置文件,并導入各裝置的
CID 文件,在這些方面的變化是對智能化變電站監控系統的維護重點。
(1)應重點檢查全站的 SCD 配置文件集成是否正確、各個設備的MMS數據集配置是否符合要求、站控層的GOOSE閉鎖邏輯是否正確等,并在此基礎上一一驗證。同時還應關注各個設備的版本變化,加強對版本的管理。(2)在對程序化操作功能的檢查方面,應要求智能變電站所有設備都滿足單間隔、多間隔、保護功能投退等程序化操作的要求。(3)重視對智能變電站站控層功能的驗證,對軟壓板控制、定值區切換控制及定值召喚等功能進行一一驗證,并要求站控層的后臺能夠實時更新定值區與軟壓板的狀態,能夠實現滿足無人站值班功能。
(二)異常情況下的系統維護。與正常運行情況相比,對異常情況的系統維護應該區別對待,如果是與常規站類似的異常情況,可以依照傳統的處理方式,如果是智能站內的新設備和新情況,則應該結合新標準重點分析和處理。
(1)間隔合并單元故障。合并單元故障是目前智能變電站內最高發的故障,應該重點關注并進行原因分析。對于雙套配置的間隔,當合并單元故障時,應立即退出本間隔與故障合并單元對應的保護出口壓板,并退出與故障合并單元相應的母線保護裝置;如果是單套配置的間隔,應立即申請相應的間隔單元開關退出運行。(2)智能終端故障。智能終端主要負責對開關設備的跳合閘,因此,一旦智能終端出現故障,可能會影響到變電站內設備的跳合閘,所以,必需立即退出該智能終端出口壓板,防止因故障出現而導致的智能終端誤跳閘。(3)交換機故障。應根據GOOSE網絡圖、監控網絡圖等資料,詳細分析故障交換機可能造成的網絡影響,如果過程層GOOSE網間隔交換機故障,影響本間隔交換機構成的GOOSE鏈路,應視為失去本交換機所連接的保護。(4)過程層GOOSE網公用交換機故障,可能影響母線保護、變壓器保護、過負荷聯切等公用設備,所以,應根據交換枧所處網絡位置以及網絡結構,確定其影響范圍后,再酌情做出處理。
除了對異常設備及受影響設備采取運行處理措施外,還應該針對各種設備的異常現象,全面分析異常信號和正常信息,結合故障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以便迅速恢復異常設備,保障智能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結語:目前,智能變電站在我國發展迅速,已經具有大量的試點工程,在此基礎上,應該積極研究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運行和維護技術,在智能站的繼電保護方面多積累了經驗。智能化變電站運行和維護人員應該積極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學習電網運行新技術和新方法,從而全面提升智能變電站的繼電保護運行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蔡澤祥,王海柱.智能變電站技術及其對繼電保護的影響[J].機電工程技術,2012(5).
[2] 夏勇軍,蔡勇,陳宏,等.110kV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若干問題研究[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1,26(1).
[3] 趙曼勇,周紅陽,陳朝暉,等.基于IEC 61850標準的廣域一體化保護方案[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6):58-60.
[4] 王賓,董新洲,許飛,等.智能配電變電站集成保護控制信息共享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