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榮
摘 要:我國于20世紀末進入了人口老齡化時代。為了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不足、社會老年贍養比率過高、養老金支出壓力過大等問題,許多國家采取了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在此情況下,我國是否需要同樣采取調整退休年齡的政策?該議題已經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延長退休年齡是可以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的方法之一,但其利弊皆有,需做充分探討。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退休年齡;延長
中圖分類號:F241.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084-02
退休年齡是指一個國家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根據人口的平均壽命及勞動力供應狀況等因素,對勞動年齡所做的上限規定。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規定為男性年齡60周歲、女性干部55周歲、女性工人50周歲;從1992年起,對少數有副高職稱及以上的女性有條件地放寬至60周歲。
近些年來,許多發達國家都推行了推遲退休年齡的改革。法定的退休年齡制定后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而相應的做出調整。有關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學者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一、延長退休年齡的背景
人口老齡化在21世紀儼然轉變成了一個全球性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而來的是勞動力供給不足、養老金支付壓力過大、社會老人贍養比例過高等問題。一般而言,當人均預期壽命提高、養老金儲備盈余、勞動力供不應求時,應提前退休年齡;反之,則應該延長退休年齡。在此背景下,關于我國是否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探討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國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按照世界通行的說法,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時,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階段。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1.78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3.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9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8.87%。由此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深。
(二)養老金缺口日益增大
隨著時間的流逝,計劃生育政策的消極影響愈加明顯,我國離退休人員的比重會越來越大,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養老保險金的供給將會小于養老保險金的支付。雖然我國目前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通過代際轉移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養老保險金的供需平衡壓力。但是其本質上卻對當下工作的一代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有意見認為,我國目前的養老金虧空缺口已超過萬億。面對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多種聲音指出延長退休年齡是彌補資金缺口的有效措施,大批量的勞動者延長工作年限不僅可以推遲養老金的發放,還可以繼續繳納養老金,充實養老金賬戶。
(三)社會觀念轉變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多元化的價值理念同樣也沖擊著公眾的思想觀念。相比改革開放前“勞動最光榮”的時代觀念,現代社會的勞動者更多的產生了職業懈怠,吃苦耐勞的意識有所減弱,較長的工作年限已經讓他們對工作產生了抵觸。此外,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現代意義上的高生活質量又并非以金錢來衡量,因此,工作越來越難以成為勞動者人生規劃的全部。
二、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障礙
關于是否應該延長退休年齡的爭論,持反對態度的觀點主要從政策條件是否成熟、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是否具有、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是否弊大于利等方面論述。筆者認為,目前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阻礙主要來自于勞動力市場的就業壓力和政策制定難度大兩方面。
(一)對年輕求職者就業的沖擊
在我國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高校應屆畢業生和眾多年輕求職者就業難的問題同樣突出。反對延長退休年齡的意見認為,大齡勞動者占著工作職位不退休,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就會更大,只會激化社會矛盾,引起階層對立。為了填補養老金缺口而犧牲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實在是得不償失。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員唐鈞表示,我國每年新增的勞動力都在2 000萬人左右,可每年新增的崗位卻只有1 000萬個,而新增的崗位中,有30%是老年人退休讓出來的位置,在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延遲退休年齡必然會給就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對弱勢求職者就業的沖擊
在我國的失業者群體中,有不少失業勞動者處于工作的黃金年齡,因為自身生理原因或素質不高等原因難以找到工作。一旦延長在職人員的退休年齡,這部分下崗人員必將失去許多的再就業機會。此外,這些下崗人員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領取養老金獲得保障有著強烈的渴望,退休年齡政策一旦調整,肯定會對他們的心理預期產生巨大的打擊。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無法回避對社會弱勢求職者群體的影響,處理不慎,將會影響弱勢群體的就業,國家財政將會為這一類群體的社會保障承擔極大的壓力。
(三)相關政策與制度界定有難度
不同行業對勞動者所需具備的素質技能要求不同,其從業人員的職業衰減期和職業巔峰期也存在著差異,區分清各行業、各工種和各類勞動者群體之間的差異,是一項極其復雜且艱難的系統工程。貿然實行“一刀切”的退休年齡政策,將會造成人力資源投入和產出比例失調。
三、對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建議
綜合看來,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退休制度的設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其實施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國家的安定甚至政治的安定。
(一)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社會認同
1.延長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成為社會共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完善,勞動者人均壽命也逐年延長,一部分勞動者到了退休年齡仍然具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精力。我國同時還面臨著快速老齡化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養老壓力,目前的退休制度按照社會背景和人口實際做相應調整是理所應當的選擇。目前,許多發達國家普遍實行了延長退休年齡政策,所以需要通過政策宣傳,讓公眾認識到延長退休年齡是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發展下的必然趨勢,使之成為社會共識。endprint
2.澄清延長退休年齡“一刀切”的政策誤解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工種和不同的勞動者群體對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利益訴求是不一致的。延長退休年齡政策應當考慮到各類勞動群體的工作實際,實行差別化、彈性化、漸進性的推遲退休政策。因此,應當通過宣傳澄清公眾對于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誤讀,理性看待延長退休的年齡的政策制定動因和政策執行方式。
(二)建立彈性的退休制度
彈性的退休年齡制度是指根據不同的行業實際、不同的職業需求、不同的知識結構群體特征、不同的性別,甚至根據不同的個人身體狀況、個人意愿而制定的有多個彈性段的,既與社會勞動生產相適應,又體現個性化、人性化和多樣性的退休年齡制度。實行彈性退休年齡不僅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也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1.特殊行業實行提前退休或轉職
例如,在軍人和警察等行業里,因其工作性質特殊和工作難度較大,人過中年便不再適合在該領域繼續工作,可以提前退休或轉離一線執勤崗位。此外,對于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等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等特殊工種的勞動者,或因病不能堅持工作的體力勞動者,可以根據法定程序提前退休。
2.高素質勞動者群體按工作年限不同調整退休年齡
根據我國目前的教育培養實際和退休年齡政策來看,學歷越高的人反而只能工作越短的時間。例如,醫生、工程師、科研人員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腦力工作者,50—70歲正是這部分群體取得成就的職業巔峰時期,可以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適當地延長其退休年齡。
(三)循序漸進推行延長退休年齡制度
1.分時段逐步推進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是否延長退休年齡還存在著爭議。在較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適宜一步到位或者實行“一刀切”。因此,可以選擇采用分步走戰略,分時段地循序漸進實施。例如,采取“小步推進”的方式推進,即每5年推遲1歲,在25年的時間里延長5歲,如此緩慢推進足夠妥善地應付可能存在的社會養老風險和壓力。
2.分行業、分人群、分地域推進
在延長退休年齡制度的靈活操作下,軍人、警察等崗位可以提前退休;而經驗性、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行業或崗位,可以根據行業實際情況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或者更高。體力勞動較為繁重行業的勞動者由于從事較重的體力勞動,對身體健康會產生較大的損害,這些人在大齡之后往往很難繼續從事原工作。對于此部分勞動者群體,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鑒定狀況和行業性質等因素允許其提前選擇退休。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具有明顯的由東向西的區域梯次特征,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老齡化速度明顯快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最早人口老齡化的上海市和最遲人口老齡化的寧夏自治區進行對比,時間跨度長達33年。對于這種狀況,國家在斟酌推遲退休年齡的時間點上也可以考慮由東向西梯次推進,東部最早執行,中部次之,西部稍延后,具體調整差異可依據深入調研之后的測算進行。
參考文獻:
[1] 尹雯雯.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J].勞動保障世界,2011,(24):29-30.
[2] 張樹娟.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有關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問題的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0.
[3] 秦艷艷,鄔滄萍.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政府職能分析[J].蘭州學刊,2012,(1):123-127.
[4] 彭萬.對于延長退休年齡的兩面性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2,(4):192.
[5] 王莎.對我國延長退休年齡制度的思考[J].理論界,2012,(11):167-168.
[6] 曹慰英.從貝弗里奇報告分析中國延長退休年齡的可行性[J].法制與社會,2011,(19):185-186.
[7] 夏于慧.關于延長退休年齡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19):187-188.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