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現代經濟學的相關觀點,征稅必然會產生社會福利損失。立足于一般均衡理論,通過規(guī)范分析認為,高昂的征稅成本最終會轉化成實際稅負,變相提高稅率。
關鍵詞:規(guī)范分析;征稅成本;實際稅負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159-02
引言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稅制,完善稅收制度”。201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抓好財稅體制改革這個重頭戲”。論及稅制改革問題,無疑“營改增”、消費稅改革、房產稅及環(huán)保稅立法以及資源稅改革是今年的熱點話題,然而在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積極推進相關稅收實體法立法的過程中,卻忽視了中國稅收制度的另一個普遍存在的大問題——征管的高成本。本文通過規(guī)范分析認為,高昂的征稅成本其實質為變相增加的稅率。
關于中國稅收征管的高成本,許多學者早有論述。學者們通過不同方式對我國高昂的征稅成本進行了論述。張秀蓮(2005)通過調查認為,中國征稅成本存在著地區(qū)差異。經過調查,她得出中國東部以及沿海地區(qū)征稅成本為4%—5%,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為10%左右。李飛、李怡君認為,我國2008年的征稅成本為5%—6%(2012)。姜銘通過分析認為,我國的征稅成本為5%(2012)。針對高昂的征稅成本,不同的學者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李飛、李怡君(2012)從稅收法律制度、稅收環(huán)境以及稅收征管三個維度對我國高昂的征稅成本做了相應的分析。他們認為,我國稅制穩(wěn)定性差、稅制結構復雜、社會化稅收監(jiān)督體制不完善、稅收成本意識淡薄、稅收征管手段以及征稅機構設置上存在問題,這些因素推高了我國的稅收征管成本。楊衛(wèi)華認為,我國稅源分散,稅收征管不規(guī)范也是推高征稅成本的重要因素(2008)。戴海平、陳榮、張志軍、陳剛、謝建設從稅務機關內部與外部環(huán)境兩個視角解析了我國高昂的征稅成本(2012)。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明顯感知,我國當前對征稅成本的闡述,停滯于單純的理論敘述,缺乏規(guī)范分析。本文運用拉佛曲線以及一般均衡理論,對高昂的征稅成本的實質即變相提高的稅率進行闡述,以彌補當前我國在征稅成本規(guī)范分析的不足。
一、規(guī)范分析
(一)拉弗曲線再認識
拉弗曲線認為,高稅率并不一定帶來高的稅收收入。在拉弗曲線中一旦突破稅率限制,那么將會引起稅收收入的減少。以上是對拉弗曲線原意的敘述,考慮到分析的需要,本文將對拉弗曲線做相應的修正。假設橫軸為征稅成本,縱軸為稅收收入,那么便可構建如下模型(如圖1)。在模型中,當征稅成本在OB區(qū)間運動時,毫無疑問會增加稅收收入;而一旦征稅成本超過OB,那么征稅成本的增加會引起稅收收入的減少,甚至出現征稅成本大于稅收收入的問題。美國2005年停征遺產贈與稅就是因為征稅成本過高,出現成本大于收入狀況。以當前發(fā)達國家1%的征稅成本為標準,我國5%的征稅成本明顯已經進入列入征稅成本“禁區(qū)”,增加的征稅成本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的稅收收入。然而,緣何我國每年的稅收收入連年增加甚至多年超經濟增長?
圖1
(二)一般均衡視角下的高征稅成本與變相提高的稅率
在未引入稅收的情況下,不考慮其他因素,在簡單的供求模型中,供給曲線S與需求曲線D相交于E,此時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如圖2)。現假設對商品課以稅率為t的從價稅,則均衡價格變?yōu)镻*(1+t),均衡數量減少為Q2,圖中P2ABP3(如圖3)為政府得到的稅收收入,而ABE則是政府征稅所導致的福利損失。分析至此,僅闡述了稅收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卻并未提及征稅成本問題,但是果真與征稅成本無關么?表面上看二者并不存在十分明顯的關系,但是請注意,我國5%的征稅成本是遠遠高于世界1%的征稅水平的,為了彌補4%的差額,政府唯一的辦法便是增加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即將這4%的超額稅收負擔轉嫁給納稅人,這4%便是變相提高的稅率。而事實上我國變相提高的不止4%,考慮到我國連年的稅收超經濟增長的事實,那么實際增加的隱蔽稅率絕不僅僅是4%。現代經濟學認為,邊際效應遞減規(guī)律普遍存在于經濟活動之中,對于當前我國高昂的征稅成本客觀存在的情況下,政府不僅要保證稅收收入的穩(wěn)定,還要保證稅收收入超經濟增長,在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下,政府同樣為得到1元錢所要支付的成本必然不同,換句話講,其變相提高的稅率必須高于4%。
圖2
圖3
二、降低征稅成本的途徑
自分稅制以來,征稅成本的畸高一直是我國稅收征管工作無法逾越的一道“坎”。本文欲從4個方面對我國高昂的稅收成本的治理提出建議。
1.加快信息化建設,分等級進行稅務人員培訓
隨著我國“金稅”工程的建設,我國稅收征管系統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信息化,提高了征管的質效,降低了征管成本。盡管如此,目前我國稅務機關在人員結構上依然存在十分嚴重的問題。以云南省XX市國稅局為例,截至2012年底,該市國稅系統共有公務員356人,其中,30歲以下43人,占2.1%;31—40歲61人,占17.1%;41—50歲194人,占54.4%;50歲以上58人,占16.3%。40歲以上人員占總人數的70.7%,人員年齡結構嚴重不合理,對此實際情況實施完全一致的信息化培訓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稅務人員培訓上就需要進行分級別、分等級的培訓。具體而言,對于接受能力強、計算機水平比較好的稅務人員,要不斷加強對他們的信息化培訓,使得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稅收信息化軟件的操作,而對于年紀較大、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較弱的稅務人員,需要對其基本稅收理論進行培訓與更新,大可不必對其進行相應信息化的大規(guī)模、深層次培訓,因為對該部分稅務人員而言,即使培訓,對他們的業(yè)務能力、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微不足道的,同時還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此外稅務部門要加快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由上面云南某市國稅人員年齡結構可以看出,我國稅務機關存在人員斷代的風險。endprint
2.改革稅收管理員制度,成立專業(yè)化稅收管理團隊
當前,我國基層稅收征管實行的是稅收管理員制度,每個稅收管理員負責管理幾百甚至幾千家納稅人的納稅申報,通常來說,一個稅收管理員管轄下的納稅人涉及的納稅項目不止一項,很可能既涉及流轉稅也涉及所得稅以及財產稅、其他稅類的納稅申報,在該種情況下,使得每一個管理員的征管效率既低,工作又累。廢除現存的稅收管理員制度,成立針對某一行業(yè)或某一稅種的專業(yè)化稅收管理團隊,每個稅務人員專攻某一行業(yè)或某一稅種,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稅收征管的人力成本,同時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征管的質效。
3.引入計件工資制度,增強稅務人員競爭
計件工資制度是最有效率的工資制度,將計件工資制度引入稅收征管之中,會最大限度的調動征管人員的積極性,降低征稅成本。目前,稅局內部工作懶散,混日子的現象并不少見,實行計件工資加基本保底工資的薪酬管理制度,使得稅務人員在獲得基本報酬的情況下,根據其計件數量發(fā)放工資這無疑會加劇稅務人員的競爭,提高其工作的熱情,并且會促使稅務人員針對某一行業(yè)、某一稅種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優(yōu)化征管流程、提高征管水平。
4.改革、調整稅收征管機構,適當時候合并國地稅
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在稅收征管機構上分設了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稅收征管機構的分設,盡管迎合了分稅制的需要,但是其分設所帶來的征稅成本的上揚也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當前推行的“營改增”,將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以后,盡管當前的權宜之計是原屬營業(yè)稅的稅收收入依舊歸還地方,但是相信此辦法斷然不會長久。營業(yè)稅這一地方主體稅種被移至國家稅務局征管的條件下,地方稅務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勢必大打折扣。雖然當前改革消費稅、房產稅立法的呼聲很高,但是消費稅一直以來都是中央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管,那么即使改革也只是改變分成比例,將原來的中央稅變?yōu)楣蚕矶悾桥c征管機構的關系似乎不大。另外就房產稅來說,有學者主張將房產稅作為地方的主體稅種,但是從重慶市、上海市房產稅的試點可以清晰看出,房產稅在短期內實難承擔地方主體稅種的大任。因此,從客觀實際以及現實需要角度出發(fā),探討對我國國、地稅的整合與合并,不僅是降低征稅成本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進行稅制調整的最佳選擇。
結語
一般均衡視角下,畸高的征稅成本最終會轉化成為實際的稅率,加之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為了保證稅收收入的高增長會使得征稅成本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有鑒于此,政府應該從多方面、多層次著手,不遺余力地降低征稅成本,減輕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 戴海平,陳榮,張志軍,陳剛,謝建設.走出稅收征管誤區(qū)[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 哈爾 R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八版)[M].費方域,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 李飛,李怡君.我國稅收征管成本分析[J].稅務研究,2008,(6):70-71.
[4] 張秀蓮.對控制我國稅收成本的研究[J].稅務與經濟,2005,(2):13-16.
[5] 閆勝利.淺析我國國、地稅分立的弊端[J].經濟研究導刊,2014,(11):112-113.
[6] 《我國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研究》課題組.我國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研究[J].財政研究,2009,(11):34-42.
[7] 楊衛(wèi)華.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收效率[J].稅務研究,2005,(3):70-73.
[8] 姜銘.中國稅收征管效率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2.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
2.改革稅收管理員制度,成立專業(yè)化稅收管理團隊
當前,我國基層稅收征管實行的是稅收管理員制度,每個稅收管理員負責管理幾百甚至幾千家納稅人的納稅申報,通常來說,一個稅收管理員管轄下的納稅人涉及的納稅項目不止一項,很可能既涉及流轉稅也涉及所得稅以及財產稅、其他稅類的納稅申報,在該種情況下,使得每一個管理員的征管效率既低,工作又累。廢除現存的稅收管理員制度,成立針對某一行業(yè)或某一稅種的專業(yè)化稅收管理團隊,每個稅務人員專攻某一行業(yè)或某一稅種,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稅收征管的人力成本,同時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征管的質效。
3.引入計件工資制度,增強稅務人員競爭
計件工資制度是最有效率的工資制度,將計件工資制度引入稅收征管之中,會最大限度的調動征管人員的積極性,降低征稅成本。目前,稅局內部工作懶散,混日子的現象并不少見,實行計件工資加基本保底工資的薪酬管理制度,使得稅務人員在獲得基本報酬的情況下,根據其計件數量發(fā)放工資這無疑會加劇稅務人員的競爭,提高其工作的熱情,并且會促使稅務人員針對某一行業(yè)、某一稅種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優(yōu)化征管流程、提高征管水平。
4.改革、調整稅收征管機構,適當時候合并國地稅
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在稅收征管機構上分設了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稅收征管機構的分設,盡管迎合了分稅制的需要,但是其分設所帶來的征稅成本的上揚也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當前推行的“營改增”,將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以后,盡管當前的權宜之計是原屬營業(yè)稅的稅收收入依舊歸還地方,但是相信此辦法斷然不會長久。營業(yè)稅這一地方主體稅種被移至國家稅務局征管的條件下,地方稅務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勢必大打折扣。雖然當前改革消費稅、房產稅立法的呼聲很高,但是消費稅一直以來都是中央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管,那么即使改革也只是改變分成比例,將原來的中央稅變?yōu)楣蚕矶悾桥c征管機構的關系似乎不大。另外就房產稅來說,有學者主張將房產稅作為地方的主體稅種,但是從重慶市、上海市房產稅的試點可以清晰看出,房產稅在短期內實難承擔地方主體稅種的大任。因此,從客觀實際以及現實需要角度出發(fā),探討對我國國、地稅的整合與合并,不僅是降低征稅成本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進行稅制調整的最佳選擇。
結語
一般均衡視角下,畸高的征稅成本最終會轉化成為實際的稅率,加之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為了保證稅收收入的高增長會使得征稅成本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有鑒于此,政府應該從多方面、多層次著手,不遺余力地降低征稅成本,減輕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 戴海平,陳榮,張志軍,陳剛,謝建設.走出稅收征管誤區(qū)[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 哈爾 R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八版)[M].費方域,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 李飛,李怡君.我國稅收征管成本分析[J].稅務研究,2008,(6):70-71.
[4] 張秀蓮.對控制我國稅收成本的研究[J].稅務與經濟,2005,(2):13-16.
[5] 閆勝利.淺析我國國、地稅分立的弊端[J].經濟研究導刊,2014,(11):112-113.
[6] 《我國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研究》課題組.我國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研究[J].財政研究,2009,(11):34-42.
[7] 楊衛(wèi)華.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收效率[J].稅務研究,2005,(3):70-73.
[8] 姜銘.中國稅收征管效率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2.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
2.改革稅收管理員制度,成立專業(yè)化稅收管理團隊
當前,我國基層稅收征管實行的是稅收管理員制度,每個稅收管理員負責管理幾百甚至幾千家納稅人的納稅申報,通常來說,一個稅收管理員管轄下的納稅人涉及的納稅項目不止一項,很可能既涉及流轉稅也涉及所得稅以及財產稅、其他稅類的納稅申報,在該種情況下,使得每一個管理員的征管效率既低,工作又累。廢除現存的稅收管理員制度,成立針對某一行業(yè)或某一稅種的專業(yè)化稅收管理團隊,每個稅務人員專攻某一行業(yè)或某一稅種,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稅收征管的人力成本,同時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征管的質效。
3.引入計件工資制度,增強稅務人員競爭
計件工資制度是最有效率的工資制度,將計件工資制度引入稅收征管之中,會最大限度的調動征管人員的積極性,降低征稅成本。目前,稅局內部工作懶散,混日子的現象并不少見,實行計件工資加基本保底工資的薪酬管理制度,使得稅務人員在獲得基本報酬的情況下,根據其計件數量發(fā)放工資這無疑會加劇稅務人員的競爭,提高其工作的熱情,并且會促使稅務人員針對某一行業(yè)、某一稅種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優(yōu)化征管流程、提高征管水平。
4.改革、調整稅收征管機構,適當時候合并國地稅
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在稅收征管機構上分設了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稅收征管機構的分設,盡管迎合了分稅制的需要,但是其分設所帶來的征稅成本的上揚也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當前推行的“營改增”,將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以后,盡管當前的權宜之計是原屬營業(yè)稅的稅收收入依舊歸還地方,但是相信此辦法斷然不會長久。營業(yè)稅這一地方主體稅種被移至國家稅務局征管的條件下,地方稅務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勢必大打折扣。雖然當前改革消費稅、房產稅立法的呼聲很高,但是消費稅一直以來都是中央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管,那么即使改革也只是改變分成比例,將原來的中央稅變?yōu)楣蚕矶悾桥c征管機構的關系似乎不大。另外就房產稅來說,有學者主張將房產稅作為地方的主體稅種,但是從重慶市、上海市房產稅的試點可以清晰看出,房產稅在短期內實難承擔地方主體稅種的大任。因此,從客觀實際以及現實需要角度出發(fā),探討對我國國、地稅的整合與合并,不僅是降低征稅成本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進行稅制調整的最佳選擇。
結語
一般均衡視角下,畸高的征稅成本最終會轉化成為實際的稅率,加之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為了保證稅收收入的高增長會使得征稅成本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有鑒于此,政府應該從多方面、多層次著手,不遺余力地降低征稅成本,減輕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 戴海平,陳榮,張志軍,陳剛,謝建設.走出稅收征管誤區(qū)[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 哈爾 R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八版)[M].費方域,譯.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 李飛,李怡君.我國稅收征管成本分析[J].稅務研究,2008,(6):70-71.
[4] 張秀蓮.對控制我國稅收成本的研究[J].稅務與經濟,2005,(2):13-16.
[5] 閆勝利.淺析我國國、地稅分立的弊端[J].經濟研究導刊,2014,(11):112-113.
[6] 《我國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研究》課題組.我國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研究[J].財政研究,2009,(11):34-42.
[7] 楊衛(wèi)華.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收效率[J].稅務研究,2005,(3):70-73.
[8] 姜銘.中國稅收征管效率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2.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