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華
摘 要: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各國關注的焦點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在世界各國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體系中,稅收政策居于重要位置。近年來,我國陸續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了稅收優惠政策手段支持、鼓勵企業開展創新活動,這些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企業自主創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我國稅收政策在激勵企業自主創新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稅收政策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稅收負擔
中圖分類號:F810.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161-02
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活動中最積極的因素,成為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情況
近些年,我國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生物、納米、航天等重要領域,研究開發能力已經居世界前列,在復合材料、能源技術、核聚變研究、信息技術等其他領域,已研究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多數產業已經形成較為獨立的工業體系;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也日益加強,研發投入規模不斷增加;涌現出了一大批勇于自主創新的成功企業。這些都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多數企業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創新的組織機制也不健全,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投入較少。在我國,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立創新型國家,國家是主導力量,企業是基本力量。要通過國家恰當的政策手段,對企業形成有利的經濟和環境激勵,增加其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創新雖已被政府提至戰略高度,但當前國家科技投入強度和激勵措施,仍難以適應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
二、現行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優惠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基本上是在通過對一些基本稅收法規的某些條款進行修訂、補充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分散在各類稅收單行法規或稅收文件之中,缺乏制度性、普惠性和全面性。從稅種上看,稅收優惠政策忽略了稅種之間的內在聯系,缺乏總體規劃和有效協調;從優惠對象上看,某些政策只有高新技術企業能享受到,有不少是支持軟件與集成電路行業的,對于一些基礎產業如農業、能源及海洋科學、生物科技等急需提升科技含量與創新能力的新興產業支持不大;從優惠范圍上看,某些優惠政策只是針對單一項目或單一環節而獨立存在,未從科技開發項目的運行中形成相互銜接和統一的扶持機制。
(二)稅收優惠政策偏重于創新結果
我國現行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多集中于對研發產品生產或研發成果取得收益,對于研究開發與推廣以及轉化過程的激勵措施卻不多。如企業所得稅的優惠主要是針對科研單位與科研成果,而非具體的開發項目、活動,能惠及的只是一些具備科技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享有科研成果的技術性收入,對技術落后并急需更新的企業及正在進行科技開發的活動與項目缺少激勵,特別缺少能減少企業研發和風險投資損失的政策。由此可見,稅收政策對自主創新投入的支持力度較小,稅收激勵政策動力激勵不足,忽視了科技創新的風險性,未能形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長效機制。
(三)稅制設計存在制約創新企業發展的因素
1.企業所得稅對研發環節等方面的稅收激勵力度較小。從總體上看,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對科技創新的激勵政策側重于產業鏈下游(成果轉化期)、引進先進技術及應用技術研究等方面,而對研發環節(尤其是研發前期和中期)、基礎理論研究以及新技術消化吸收等方面的稅收激勵力度較小。例如,現行稅制給予生產設備投入和技術引進的優惠幅度、限制條件及獲取優惠的成本等方面都優于創新性研發,這些政策雖然對擴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這種政策激勵作用下,企業的重點自然側重于引進技術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而對關鍵的研發投入則相對不足,同時也會導致生產線的重復引進和中間產品、配套產品及一些重要原材料的開發能力不足等問題。
2.增值稅加重了創新企業的總體稅收負擔。從理論上分析,現行增值稅至少在兩個方面會加重企業負擔:一是增值稅實行憑發票抵扣制度,在目前增值稅沒有普遍實行的情況下,企業在很多時候難以取得有效發票進行抵扣;二是無形資產開發過程中的智力投入不能享受抵扣,而這些投入往往占創新技術產品成本的絕大部分。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采用,科技產品成本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例不斷降低,間接費用的比例大大增加,大量研究開發費用、技術轉讓費用等無形資產以及科技咨詢費用等往往大于有形資產的投入,這些開支目前都不屬于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新產品的上市,需要大量的宣傳廣告費用,這些費用也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使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際稅負偏高。這無異于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挫傷了企業技術投入和研究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影響科技企業的發展。
(四)缺乏對從事科研人員的優惠措施
我國現行稅法幾乎沒有針對高科技創新人才的稅收優惠政策,沒有充分考慮個人教育投資和對科技人員的激勵。個人所得稅法僅對科技人員取得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上單位以及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及規定的政府津貼免征個人所得稅,而對省級以下政府及企業頒發的重大成就獎、科技進步獎仍然征收個人所得稅,不利于激發企業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而且個人所得稅沒有考慮高科技人才教育投資成本大的情況,沒有實行稅前扣除的優惠,致使居民對高層次的教育投入不足。對高科技人才的創造發明、成果轉讓收益征稅,削弱了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技開發的積極性,使得整個科研領域缺乏吸引力,更不利于我國科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endprint
三、完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法律體系
1.應適時加快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立法步伐。針對我國現行科技稅收優惠政策法律層次低、權威性差的突出問題,當前亟需對一些相對已經成熟的有關條例和法規通過必要的程序使之上升到法律的層次;同時創造條件,待時機成熟即對科技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單獨立法。如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國家應制定《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法》,從總體上考慮高技術產業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的財稅政策,制定專門的《稅收激勵自主創新政策法規》。其主要內容應包括:研究和判定予以鼓勵的自主創新及產業標準;明確稅收優惠政策的目標和具體受益對象以及相應的政策支持方式;加強對自主創新稅收優惠的管理與分析評估。
2.建立普惠性的稅收激勵機制。實行稅收優惠要按自主創新活動的特點,以項目及研發環節優惠來刺激自主創新行為。為此,國家應建立起一套普惠性的稅收激勵機制,將稅收優惠政策制度化并形成完整體系。把針對個別企業、行業與產品的稅收政策調整為面向所有自主創新的企業,凡進行稅制規定項目的技術研發或技術改造的企業都應享受相應稅收優惠。
(二)加大對研發過程的稅收優惠力度
稅收激勵政策應注重對研發投入與轉化過程,不能僅僅局限在研發成果階段。對此,在對自主創新稅收政策支持方面應注重系統完整性,把稅收激勵政策覆蓋到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環節,并逐步由結果環節向中間環節側重。從以往的側重對生產與銷售環節的優惠向對科技開發補償和中間試驗環節的優惠轉化,以增強稅收政策的一體化效應。
(三)完善現行稅收制度
1.加快推進企業所得稅制改革。一是制定技術準備金制度。對科技型企業根據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在稅前提取科技發展準備金,用于研發、技改、技術革新和技術培訓等方面。二是加大投資抵免力度。對投資新辦科技型企業可獲得一定比例的投資額稅額抵免;對購置先進技術的成本,允許按一定比例給予稅收抵免。三是適當放寬費用列支標準。對科技型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和專利等先進技術,應實行加速折舊與快速攤銷。四是實行再投資退稅政策。對企業用稅后利潤進行研發再投資應給予一定比例的退稅支持。五是給予減征或免征所得稅的優惠。對企業轉讓技術和研究成果取得的收入給予減征或免征所得稅的優惠。
2.完善增值稅制度。一是擴大征收范圍。由于目前增值稅沒有普遍實行的情況下,企業在很多時候難以取得有效的發票進行抵扣,所以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普遍實行增值稅。二是增加優惠政策。由于無形資產研發過程中的智力投入不能享受抵扣,而這些投入往往占創新技術產品成本的絕大部分,所以我國應加大對無形資產研發過程中的智力投入的增值稅優惠政策,以減輕企業創新的總體稅收負擔,從而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三是擴大抵扣范圍。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例不斷降低,間接費用的比例大大增加,大量研究開發費用、技術轉讓費用等無形資產以及科技咨詢費用等往往大于有形資產的投入,所以應將這些開支納入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同時也應將新產品的上市投入的宣傳廣告費用納入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從而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
(四)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稅收優惠
稅收政策不僅要支持企業,更要支持創新人才,對科研人員給予更多的稅收鼓勵,因此要加強促進自主創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建設:一是在費用扣除標準上,要根據個人與家庭教育支出的實際情況,多鼓勵個人增加教育上的投資,允許家庭和個人的教育支出進行稅前扣除或稅收抵免,并從人力資本上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支持與幫助。二是適度擴大科研人員個人所得稅的減免優惠范圍,減免稅不局限于政府獎金、特殊津貼,還要增加到企業獎金和企業給予的期權收入;對科技發明方面的特許權使用費的獲得者可視同稿酬所得減征部分個人所得稅。三是針對自主創新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房補扣除不分行政、企事業單位房改與否,一律統一標準并放寬扣除金額,允許在計征個人所得稅時扣除,以公平個人所得稅負擔。
參考文獻:
[1] 李勇.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綜述與思考[J].財會研究,2013,(8):92-93.
[2] 趙春生.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21):111-113.
[3] 劉斌,楊開元,王菊仙.小微企業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的優化思路[J].稅務研究,2013,(3):34-36.
[4] 武普照,曲世浩,莊靜.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2,(63):87-88.
[5] 張海英.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65-66.
[責任編輯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