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萍
摘 要:做好醫院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可以提高醫院的整體經濟效益。首先,要充分認識科室成本核算的作用,選擇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模式;其次,進行四級分攤的科室成本核算和五級分攤的科室全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目的是加強各層面對成本的控制,通過建立成本責任中心,核算各科成本,將成本形成過程的控制落實到具體科室和個人。實行科室成本核算,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使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從而全面提高醫院的整體經濟效益。
關鍵詞:醫院科室;成本核算;資源合理配置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0-0226-02
科室成本是按責任會計方法將各個科室確定為責任中心,進而對個責任中心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總和進行歸集和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目的是加強各層面對成本的控制,通過建立成本責任中心,核算各科成本,將成本形成過程的控制落實到具體科室和個人。
一、科室成本核算模式及內容
實行科室成本核算,有利于做好醫院各層面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增強職工的成本效益意識;有利于衛生資源合理配置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
(一)科室成本核算模式選擇成本分類
1.直接費用。即醫院在開展業務活動中可以直接計入醫療服務支出的費用。包括醫療科室開支的人員經費、耗用的藥品及衛生材料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提取醫療風險基金,以及醫療科室直接發生的、可獨立計量的辦公費、印刷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等其他費用。輔助科室中能明確為醫療或藥品服務的科室或班組的費用支出,如一般醫院的營養食堂、洗衣房等的支出,基本上是為醫療業務服務的,可直接計入醫療服務支出。
2.間接費用。即不能直接計入醫療服務支出的管理費用和其他支出。包括醫院行政管理部門和后勤部門發生的各項支出,以及培訓支出,食堂提供服務發生的支出,出租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財產物資盤虧或毀損損失,捐贈支出,罰沒支出等。間接費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如按人員比例)可以在醫療科室中進行分攤。
(二)成本核算范圍
科室成本核算根據醫院管理水平和會計核算階段不同,可以界定不同的核算范圍,選擇不完全成本核算或者完全成本核算兩種不同的核算模式。
1.不完全成本核算
一般來說,在醫院進行科室成本核算的初期,由于醫院成本核算的基礎較差,如醫院資產不清、組織架構不明晰,成本核算方法往往很難做到一步到位。這時,為了盡快推進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或者為了落實某些管理制度,如獎金發放的考核、降低運行成本,只能進行不完全成本核算。
2.完全成本核算
完全成本核算就是醫院全成本的科室分攤核算,使醫院的全部成本都最終體現在醫療成果上。能夠反映最終醫療成果的是門診醫療的各科室和住院臨床的各科室,因此,醫院的科室按照是否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分為直接科室和間接科室。直接科室指直接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的科室;間接科室指為直接科室提供管理、后勤保障服務的科室。完全成本核算,首先將醫院總成本向各核算科室歸集,然后將間接科室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方式分攤給直接科室,也就是包括間接科室成本分攤額的成本形成直接科室的完全成本。
3.間接科室成本分攤
為了測算科室全成本,將間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分攤到直接成本科室,得到各直接成本科室的總成本。
間接成本科室包括消毒供應室、門診辦公室、門診部、掛號室、門診收費處、住院處、住院病案室、住院收費處等醫療輔助科室和手術室等。
二、四級分攤的科室成本核算
(一)科室分類和核算單元的確定
根據《醫院財務制度2011)),科室成本核算采取四級分攤的科室成本核算方式。醫院全成本核算最終應體現在醫療成果上,能夠反映最終醫療成果的科室是門診和住院臨床的各科室。醫技科室、醫輔科室和管理科室等不是成本核算終點,只有門診和臨床各科室才是重點。但醫院全成本核算過程對各級各類科室成本都要核算和反映,其他科室成本要歸集分配到門診和臨床各相關科室。所以,可以將醫院科室劃分為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醫療輔助類和行政后勤類四類科室。
在科室之下還需要確定核算單元,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單位,與成本責任中心有一定的區別。成本責任中心是按照成本管理目標,將醫院經營的整體目標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子目標,落實到有關單位完成而形成的內部責任單位。核算單元是成本責任中心的分支單位,核算單元成本核算是責任中心成本核算的延伸和細化。
(二)四級分攤核算流程
1.第一級分攤——公共成本分攤
公共成本分攤是指對不能夠直接計入科室的當期成本(以下簡稱“公共成本”)進行分攤。公共成本分攤包含以下成本項目。
(1)人員成本:退職生活費、社會保障費、合同工養老金、離退休人員成本、福利費。
(2)煤、水、電費,公用房屋、設備折舊,房屋修繕、零星工程。
2.具體分攤方法
(1)人員成本分攤方法:按人員數量比例分攤到各科室。
(2)煤水電費分攤方法:大用戶單獨計量,其余按照房屋面積或人員數量分攤,其中煤、水、電分別做計算,因為煤、水、電的大用戶不一定相同。
(3)公用房屋、設備折舊。其中,房屋折舊按科室面積分攤;設備折舊按照不同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將設備分類后按照各科室擁有設備占全院同類設備比重分攤;房屋修繕、零星工程(此項建議醫院采取待攤方式處理)按部門面積分攤。
三、第二級分攤——管理成本分攤
管理成本分攤是將全院管理類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計入管理科室成本和公共成本分攤部分)進行分攤。分攤科室范圍包括行政管理科室和后勤管理屬性的科室。分攤方法一般采取按人員比例分攤。endprint
1.第三級分攤——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分攤
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分攤是將直接計入后勤保障科室成本、公共成本分攤部分、管理成本分攤部分之和進行分攤。分攤科室范圍包括后勤服務職能科室、供應科室、洗衣房、營養食堂、掛號室、收費處等。分攤方法一般使用醫院制訂的內部服務價格對照參數,本著誰受益誰擔負的原則進行分攤(但不向管理類科室及同類別科室分攤),門診醫輔科室按門急診人次定向分攤到各個門診科室,住院醫輔科室按住院床日數定向分攤到各個住院科室,沒有工作量的醫輔科室定向分攤到指定的醫技或直接醫療科室。
計算公式:各受益科室擔負相關科目成本=相關服務科室相關科目成本總量× (各受益科室接受服務內部價總量÷全院接受服務內部價總量)
2.四級分攤——醫技科室成本分攤
醫技科室成本分攤是將輔助醫療類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計入輔助醫療科室成本、公共成本分攤部分、管理成本分攤部分、后勤保障科室成本分攤部分之和)進行分攤。分攤科室范圍包括醫療技術檢查科室、手術室、藥劑科,但科研教學科室成本不再參與第四級分攤。醫療技術檢查科室、手術室、藥品科室使用收入支出配比平衡原則,以收入分攤成本。
計算公式:各科室擔負醫技相關科目=(科室獲取醫技收入÷各相關醫技科室總收入)×相關醫技科室各科目成本總量
3.科室全成本核算公式
XX臨床科室全成本=直接計入成本十分攤成本=直接計入成本+ (公攤成本+管理成本+醫輔成本+醫技成本)
四、五級分攤的科室全成本核算
(一)科室分類
五級分攤的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在四級分攤的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結合醫院管理的需要,把后勤服務部門從醫療輔助部門中分離出來,明確責任中心的職責,有利于對責任中心的核算和考核。因此,成本核算科室分為6類,分別如下。
1.直接醫療類科室,指直接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并能體現最終醫療結果、完整反映醫療成本的科室,包括門診和病房。
2.醫療技術類科室,指為直接醫療科室及病人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科室,如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手術室等。
3.醫療輔助類科室,指服務于直接醫療科室的輔助科室,如供應室、掛號處、住院結算處等。
4.后勤服務類科室,為醫院各科室提供動力、生產、加工及輔助服務的科室。如水暖組、木工組、電工組、汽車隊等。
5.管理類科室,管理和組織醫院業務開展的行政管理科室和后勤管理屬性的科室。
6.科研教學類科室,指醫院內部從事科研課題研究及對外教學的科室,如科研處、教學辦公室、實驗室等。
在科室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醫院成本管理的需要,確定核算單元,核算單元分為六大類。核算單元既要明確責任中心的責任,又要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五級分攤法核算流程
五級分攤法的成本核算與四級分攤法一樣,醫院全成本核算最終應體現在醫療成果上。從醫院的流程講,能夠反映最終醫療成果的是門診醫療的各科室和住院臨床的各科室。在五級分攤法的全成本科室核算中,直接成本(包括后勤服務成本)直接歸集到科室成本中;間接成本分攤從后勤服務部門成本開始,依次是公用成本、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直接醫療類和科研教學科室成本。首先從后勤服務部門開始分攤,主要原因是后勤服務部門不僅為臨床、醫技部門服務,而且為醫輔、行政科室和醫院公共部分服務。醫院公共部分服務的內容包括院內綠化、亮化工程、環境衛生、道路維修、管道維修和公各用車等。
結語
醫院成本核算是指醫院將其業務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核算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過程。成本核算應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關性、分期核算、權責發生制、按實際成本計價、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則。實行科室成本核算,能有效地降低醫療成本,加強對科室的考核和成本的控制,提升財務管理的作用,提高醫院績效,從而增強醫院在醫療市場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宋偉.淺談醫院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