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清
特色是什么?我認為特色就是與眾不同,是一種思想,是一種風格,是一種創新。事實證明,沒有特色的教育,談不上什么創新,更談不上內涵。唯有特色,才能成就自我。四年的語文教學經歷,二十多年的美術教學讓我找到了圖文融合探究的切合點,通過精心耕耘,付出堅持,追求極致,逐步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特色的路子。
一、特色創作—鋼筆畫
(一)偶然碰撞——鋼筆風景畫
在省教育學院培訓期間,福州東街口書店的一本《鋼筆風景畫》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特別喜歡,從此著了魔似的,便一發不可收拾。除了正常上課時間,業余時間大量的練習,福州的胡同、動物園、西湖等處就可以見到我的寫生影子。從此,我與黑白鋼筆畫結下了不解之緣,200多幅黑白畫作品的誕生,成為我從事美術創作的重要特色。
(二)邂逅——黑白連環畫
偶然間,參觀了朋友的黑白連環畫作品展覽之后,經過反復的觀察和琢磨,我突然萌發了這樣的想法:我能不能輔導學生創作連環畫?為什么不去試一試?然而,正是這種想法,為日后的兒童連環畫輔導創作埋下了伏筆。
二、特色管理—開展活動
(一)用培養興趣吸引學生—成立興趣小組
記得中學畢業那年,盡管我很渴望能夠當一名美術教師。可是,命運讓我當上了一名語文老師,可謂“陰錯陽差”了。面對這樣的重擔壓力,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當時的畢業班面臨著初考,“題海戰術”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盡管如此,在當時的環境中,我卻成了另類老師。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或許是懵懂無知吧!寫字課大家講評作業做習題我卻讓他們寫字;班隊課其他班做習題我卻讓學生搞活動;課外活動,其他班級忙著補習語數功課,我卻讓學生練習書法、美術、辦班級《小主人報》!同年段的不少老師真替我捏一把汗:真是好幼稚的老師,考砸了看你怎么交代?
(二)開設創新實踐平臺—《小主人報》
是的,當時的五(7)班,是學校有名的“亂班”、“差班”,沒有老師愿意接這個班級的。因為我是新來的老師,沒有資格選班級,只好接一個大家都不要的班級。然而就是這個班級,卻讓我感受到特別的欣慰!
通過寫字課、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的的開展,學生開始喜歡我了,愛上我的課了;通過班隊主題活動,學生的作文有生活體驗了,有內容了;通過舉辦班級《小主人報》,學生體會到當學習主任的樂趣了。漸漸地,功課成績也提高了!原先語文班級平均分與最好的班級相差6分左右也縮短到2分以內了!
三、特色實踐—圖文美術
(一)樂于挑戰,敢想敢干
感謝我的語文教學,可以說今天我有了這份成果,是離不開的。新課程不是在提倡學科整合嗎?我能不能將語文教學與美術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有了語文教學的經歷,在輔導學生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我突然聯想到了作文輔導教學。教學生寫日記、寫作文,不是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不是有“寫日記”、“命題”嗎?我為什么不能引導學生去創作“畫日記”、“命題畫”呢?或許,這就是我有機會從事語文教學經歷的一種優勢吧
(二)大膽嘗試連環畫創作
記得96年在福建省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的系列活動中,我第一次嘗試編寫創作文字腳本,并且應用它來啟發學生彭擎政創作了第一幅宣傳活動系列連環畫--《迎回歸》。剛開始輔導的時候,我還是和往常一樣讓擎政同學小心翼翼地用鉛筆打稿、一步一步將畫面內容表現出來。突然,我發現彭擎政同學直接用鋼筆勾勒線條的時候特別流暢。于是,我便大膽地做個決定:把鉛筆扔掉!直接用鋼筆勾線條。學生用鋼筆直接畫最擔心的就是所謂的“畫錯了!”
畫錯了,怎么辦?學會隨機應變吧!其實,應該說兒童畫作品是不存在畫對畫錯的問題,因為美術是唯一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科,可以說,這個決定是破天荒的!我將中國畫中“誤筆成蠅”的典故巧妙地應用到我的鋼筆畫教學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應變能力,結果發現成效特別顯著。后來這幅作品一舉奪得此次全省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小學組金獎。
從此以后,全國各級少兒比賽獲獎連環畫作品、《中國少年報》、《藝術樂園》、《少兒美術》等報刊雜志發表作品便源源不斷地誕生了!
(三)積極拓寬創作思路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曾聽到不少美術老師在抱怨:學生教到后面真不知道要教什么,整天在重復著“月亮星星”、“海底世界”、“花草樹木”實在單調!好像除了這些,再也找不出什么新鮮的玩意兒了。
1.語文學科資源
看來教了四年語文“陰錯陽差”還真的幫了我大忙。對!從語文學科之中尋找創作資源,大大地豐富了創作內涵,可以說是一條非常理想的途徑。
(1)一題多畫(命題作文相似)好比作文題目,如童謠、古詩、《八榮八恥》、《愛我家鄉》、《熱鬧的節日》等等文字解讀、通過相同的文字想象不同的畫面,不求千篇一律。
(2)日記畫
通過引導學生畫日記,將生活之中最常見、感觸最深的場景畫下來。不求畫得很像,只要能夠畫出味道來就可以了。日記畫,可以說最自由的一種繪畫創作題材,我寫我畫,思維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說確實是一種理想的通道。
(3)國學經典
引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的同時,再啟發學生進行繪畫創作,可以說是我的美術教學有效嘗試。如給古詩配畫、給《三字經》配畫、給《二十四孝》配畫、給《弟子規》配畫等等,學生不去復制抄襲他人的作品,采用原創的方式進行啟發引導,塑造形象來進一步詮釋國學經典內涵,再現經典文化的深刻內涵。
(4)課本插圖
學習語文,閱讀課文的同時,讓學生再現文字的圖畫解讀形象,這是一種再創造的升華活動。通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領會了課文內容的內涵。可以說,這樣的活動隊學生來說意義很大,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畫畫創作技能,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和畫畫的興趣。endprint
1.畫故事
誰都知道,孩子喜歡聽故事,特別是童話故事、民間傳說等等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有句名言:兒童靠什么喜歡上閱讀?答案:耳朵。通過大量的視覺閱讀和聽覺獲得有趣的故事之后,學生得到的啟發是直接的。
當然,對小學美術教育而言,引導學生畫故事確實有相當的難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學生一旦有了一定數量的積累之后,通過造型表現的練習和輔導,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就會漸漸對故事創作產生很大的興趣。當然,作為小學生創作故事而言,我們要盡可能地降低難度。
2.鄉土資源
關于鄉土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話題,目前不少地區都做得相當出色。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富有地域特色的鄉土資源,是每一個美術教師不可缺少的學習創作資源。如少數民族的風情,本地農業、工業、自然風光、歷史人物等等,都是非常理想的創作資源。如,我在輔導學生創作《可愛的家鄉—福安》系列連環畫作品中,我組織學生到福安富春溪、天馬山、電機廠、白云山、茶廠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訪問,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同時拍攝了大量的照片供創作時參考。
3.利用錯誤資源
錯誤是一種資源。“老師,我畫錯了!”兒童畫究竟存不存在畫錯了?怎樣算正確的?我認為,兒童畫沒有對錯,只有好與不好。好與不好也是相對的。在兒童世界中,所謂的錯未必存在。在兒童的心目中,太陽有可能是藍色的,也有可能是黑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四、特色理念--少教多學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一個現實:好學生未必都是教出來的!好作品未必都是示范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那么靠什么?靠教師的智慧引導讓學生“悟”出來的!
少教不等于“不教”!少教,需要教育智慧。所謂的“少”,要求教師在“精”字上下功夫,能不說的堅決不多說,能不教的盡量不教。不教,不是偷懶,而是為了留下空間讓學生更加自信、自由地發揮屬于自己的東西。
一味地重復,一味地說教,一味地示范,表面上看起來該位老師很負責任,事實并非如此。如美術教學之中的課堂示范,作品輔導之中的所謂幫助,全盤告訴學生造成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重復、“克隆”和復制,思維固定一種模式。多教并非好事,更不是藝術。真正的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并非教得越多越好。運用文字媒介,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路,給學生一定的想象和創作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
五、特色教研—網絡教研
網絡,是時代贈送給我們的禮物。網絡運用,發揮極致。“一丘平臺”的教育博客,點擊超過100萬,這是始料不及的。建設教育博客以來,我一直利用這個空間,發揮網絡陣地的最大功效。如在互聯網上建網站或者開設網絡展廳、論壇、空間,將學生的作品展覽出來,和學生、家長、網友進行互動交流,可以說收獲多多,讓我受益匪淺。
總之,特色讓我的美術教學充滿了魅力;特色,讓我找回了自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學主張,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那片充滿無限創造和想象的藝術教學天空。
[注]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專項課題研究成果;我的教學風格: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沒有特色就沒有自我。我的教學主張:畫寫結合,追求圖文綜合的美術教育特色,發展審美創新思維。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安師范附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