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大洲 王津生 王巖 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和血漿載脂蛋白 B(apoB)、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158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分為穩定型心絞痛(SAP)組、不穩定型心絞痛(UAP)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組, 比較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冠狀動脈Gensini評分、血漿apoB和hs-CRP水平。結果 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SAP組患者的Gensini評分、apoB、hs-CRP水平分別與UAP組和AMI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UAP組和AMI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存在的相關性, 可以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血漿載脂蛋白 B;超敏C反應蛋白
冠心病(CHD)是危害我國人民群眾的重要疾病, 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目前仍被認為是診斷CHD的“金標準”。但其有創性、費用高、一定的并發癥限制該檢查作為冠心病的常規篩選手段。研究表明[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與心肌的急性缺血性損傷、梗死密切相關, 研究認為血漿載脂蛋白 B(apoB)是指示冠心病風險度的良好指標[2], 本研究通過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情況及血漿apoB 、hs-CRP水平, 擬探討冠心病患者血漿 apoB、hs-CR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及冠狀動脈Gensini 評分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2月~2013年1月因“胸悶、胸痛”在本院診療的患者, 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患者為CHD, 共158例(包括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男105例, 女53例, 平均年齡(65.42±17.28)歲。排除標準:①感染、腫瘤、免疫系統疾病。②嚴重貧血。③嚴重肝、腎疾病。④造影劑過敏。⑤甲亢。
1. 2. 1 CAG檢查用Judkins法, 左冠狀動脈采用4~5個體位, 右冠狀動脈采用2~3個體位。狹窄程度的判定采用目測直徑法。根據Gensini評分系統來確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冠狀動脈 Gensini 評分的方法參照文獻[3]進行。
1. 2. 2 血漿hs-CRP、血漿 apoB的測定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狀態下采取靜脈血, 采用免疫透析比濁法測定血漿hs-CRP。血漿 apoB采用生化自動分析儀檢測。
1. 2. 3 分組方法 158例CHD患者分為三組:穩定型心絞痛(SAP)組73例, 男46例, 女27例, 平均年齡65.43歲;不穩定型心絞痛(UAP)45例, 男30例, 女15例, 平均年齡71.38歲;急性心肌梗死(AMI)組40例, 男29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69.34歲。
1. 2. 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研究顯示血脂及脂蛋白代謝異常與CHD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4]。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LDL)中apoB的比例較高, 小而密LDL是LDL中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CRP具有前體炎癥因子的作用, 在斑塊不穩定性中有重要作用。Ridker[5]等的研究結果顯示:CRP水平可預測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其預測能力高于LDL。且CRP水平與ACS近期和遠期預后相關, 其水平增高是預測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良好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 三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和左主干病變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hs-CRP及apoB水平增高相關, 提示CHD患者的血漿hs-CRP及apoB水平與冠狀動病變的嚴重程度相關, 可以作為評價CHD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狀況的指標。
綜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的血漿hs-CRP、apoB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系, 反映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這兩項指標有助于對CHD發生、發展和預后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進而指導臨床的診療。
參考文獻
[1] Ridker PM, Hennekens CH, Stampfer MJ, 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and risks of fu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see comments).Lancet, 1998, 351(9096): 88-92.
[2] Williams KJ, Tabas I.The response-to-retention hypothesis of atherogenesis reinforced .Curr Opin Lipidol, 1998, 9(5):471-474.
[3] Gensini GG. 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Cardiol, 1983, 51(3):606.
[4] Benn M.Apolipoprotein B levels, ApoB alleles, and risk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generalpopulation, a review.Atherosclerosis, 2009, 206(1):17-30.
[5] Ridker PM, Cushman M, Stampfer MJ, et al.Inflammation aspirin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N-Engl J Med, 1997(336):973-979.
[收稿日期:2014-04-2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和血漿載脂蛋白 B(apoB)、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158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分為穩定型心絞痛(SAP)組、不穩定型心絞痛(UAP)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組, 比較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冠狀動脈Gensini評分、血漿apoB和hs-CRP水平。結果 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SAP組患者的Gensini評分、apoB、hs-CRP水平分別與UAP組和AMI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UAP組和AMI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存在的相關性, 可以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血漿載脂蛋白 B;超敏C反應蛋白
冠心病(CHD)是危害我國人民群眾的重要疾病, 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目前仍被認為是診斷CHD的“金標準”。但其有創性、費用高、一定的并發癥限制該檢查作為冠心病的常規篩選手段。研究表明[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與心肌的急性缺血性損傷、梗死密切相關, 研究認為血漿載脂蛋白 B(apoB)是指示冠心病風險度的良好指標[2], 本研究通過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情況及血漿apoB 、hs-CRP水平, 擬探討冠心病患者血漿 apoB、hs-CR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及冠狀動脈Gensini 評分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2月~2013年1月因“胸悶、胸痛”在本院診療的患者, 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患者為CHD, 共158例(包括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男105例, 女53例, 平均年齡(65.42±17.28)歲。排除標準:①感染、腫瘤、免疫系統疾病。②嚴重貧血。③嚴重肝、腎疾病。④造影劑過敏。⑤甲亢。
1. 2. 1 CAG檢查用Judkins法, 左冠狀動脈采用4~5個體位, 右冠狀動脈采用2~3個體位。狹窄程度的判定采用目測直徑法。根據Gensini評分系統來確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冠狀動脈 Gensini 評分的方法參照文獻[3]進行。
1. 2. 2 血漿hs-CRP、血漿 apoB的測定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狀態下采取靜脈血, 采用免疫透析比濁法測定血漿hs-CRP。血漿 apoB采用生化自動分析儀檢測。
1. 2. 3 分組方法 158例CHD患者分為三組:穩定型心絞痛(SAP)組73例, 男46例, 女27例, 平均年齡65.43歲;不穩定型心絞痛(UAP)45例, 男30例, 女15例, 平均年齡71.38歲;急性心肌梗死(AMI)組40例, 男29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69.34歲。
1. 2. 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研究顯示血脂及脂蛋白代謝異常與CHD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4]。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LDL)中apoB的比例較高, 小而密LDL是LDL中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CRP具有前體炎癥因子的作用, 在斑塊不穩定性中有重要作用。Ridker[5]等的研究結果顯示:CRP水平可預測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其預測能力高于LDL。且CRP水平與ACS近期和遠期預后相關, 其水平增高是預測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良好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 三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和左主干病變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hs-CRP及apoB水平增高相關, 提示CHD患者的血漿hs-CRP及apoB水平與冠狀動病變的嚴重程度相關, 可以作為評價CHD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狀況的指標。
綜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的血漿hs-CRP、apoB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系, 反映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這兩項指標有助于對CHD發生、發展和預后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進而指導臨床的診療。
參考文獻
[1] Ridker PM, Hennekens CH, Stampfer MJ, 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and risks of fu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see comments).Lancet, 1998, 351(9096): 88-92.
[2] Williams KJ, Tabas I.The response-to-retention hypothesis of atherogenesis reinforced .Curr Opin Lipidol, 1998, 9(5):471-474.
[3] Gensini GG. 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Cardiol, 1983, 51(3):606.
[4] Benn M.Apolipoprotein B levels, ApoB alleles, and risk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generalpopulation, a review.Atherosclerosis, 2009, 206(1):17-30.
[5] Ridker PM, Cushman M, Stampfer MJ, et al.Inflammation aspirin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N-Engl J Med, 1997(336):973-979.
[收稿日期:2014-04-2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和血漿載脂蛋白 B(apoB)、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158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分為穩定型心絞痛(SAP)組、不穩定型心絞痛(UAP)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組, 比較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冠狀動脈Gensini評分、血漿apoB和hs-CRP水平。結果 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支數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SAP組患者的Gensini評分、apoB、hs-CRP水平分別與UAP組和AMI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UAP組和AMI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之間存在的相關性, 可以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血漿載脂蛋白 B;超敏C反應蛋白
冠心病(CHD)是危害我國人民群眾的重要疾病, 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目前仍被認為是診斷CHD的“金標準”。但其有創性、費用高、一定的并發癥限制該檢查作為冠心病的常規篩選手段。研究表明[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與心肌的急性缺血性損傷、梗死密切相關, 研究認為血漿載脂蛋白 B(apoB)是指示冠心病風險度的良好指標[2], 本研究通過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情況及血漿apoB 、hs-CRP水平, 擬探討冠心病患者血漿 apoB、hs-CR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及冠狀動脈Gensini 評分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2月~2013年1月因“胸悶、胸痛”在本院診療的患者, 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患者為CHD, 共158例(包括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男105例, 女53例, 平均年齡(65.42±17.28)歲。排除標準:①感染、腫瘤、免疫系統疾病。②嚴重貧血。③嚴重肝、腎疾病。④造影劑過敏。⑤甲亢。
1. 2. 1 CAG檢查用Judkins法, 左冠狀動脈采用4~5個體位, 右冠狀動脈采用2~3個體位。狹窄程度的判定采用目測直徑法。根據Gensini評分系統來確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冠狀動脈 Gensini 評分的方法參照文獻[3]進行。
1. 2. 2 血漿hs-CRP、血漿 apoB的測定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狀態下采取靜脈血, 采用免疫透析比濁法測定血漿hs-CRP。血漿 apoB采用生化自動分析儀檢測。
1. 2. 3 分組方法 158例CHD患者分為三組:穩定型心絞痛(SAP)組73例, 男46例, 女27例, 平均年齡65.43歲;不穩定型心絞痛(UAP)45例, 男30例, 女15例, 平均年齡71.38歲;急性心肌梗死(AMI)組40例, 男29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69.34歲。
1. 2. 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研究顯示血脂及脂蛋白代謝異常與CHD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4]。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LDL)中apoB的比例較高, 小而密LDL是LDL中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CRP具有前體炎癥因子的作用, 在斑塊不穩定性中有重要作用。Ridker[5]等的研究結果顯示:CRP水平可預測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其預測能力高于LDL。且CRP水平與ACS近期和遠期預后相關, 其水平增高是預測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良好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 三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和左主干病變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hs-CRP及apoB水平增高相關, 提示CHD患者的血漿hs-CRP及apoB水平與冠狀動病變的嚴重程度相關, 可以作為評價CHD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狀況的指標。
綜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的血漿hs-CRP、apoB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系, 反映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這兩項指標有助于對CHD發生、發展和預后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進而指導臨床的診療。
參考文獻
[1] Ridker PM, Hennekens CH, Stampfer MJ, 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and risks of fu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see comments).Lancet, 1998, 351(9096): 88-92.
[2] Williams KJ, Tabas I.The response-to-retention hypothesis of atherogenesis reinforced .Curr Opin Lipidol, 1998, 9(5):471-474.
[3] Gensini GG. 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Cardiol, 1983, 51(3):606.
[4] Benn M.Apolipoprotein B levels, ApoB alleles, and risk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generalpopulation, a review.Atherosclerosis, 2009, 206(1):17-30.
[5] Ridker PM, Cushman M, Stampfer MJ, et al.Inflammation aspirin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N-Engl J Med, 1997(336):973-979.
[收稿日期:2014-0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