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軍
摘要:音樂自產生以來就植根于文化當中,換句話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兩者之間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音樂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潮流,它還能夠充分體現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特色,它能夠體現某個時期、某個環境、某個歷史階段人們的精神風貌。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在不斷的發展中,中國文化不斷發揮其作用,最終推動中國的跨越式發展。而文化作為音樂表現的橋梁,在音樂的發展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就音樂與文化的關系展開論述。
關鍵詞:音樂文化 民族與區域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音樂逐漸變成“品牌”的象征,它來自于文化卻高于文化,來自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總之,音樂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生活不斷濃縮的剪影。音樂與文化的關系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合作,擴寬新文化的研究等等。音樂在任何一個時期都發揮著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與感召力,不斷促進時代的發展。本文旨在引導人們運用音樂這個工具,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并為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音樂能夠推動先進文化的不斷發展
江澤民在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中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而中國要想推動自身文化的發展,就必須從文化這個角度出發,不斷利用這種形式,憑借其特殊的形式和內容,以達到教育人民、鼓舞大眾的目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在不斷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人將音樂與革命思想的傳播聯系在一起,不斷在群眾中傳遞救國救民的思想,最終喚起人們的覺悟。
在五四運動期間,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充分利用音樂的各種形式,不斷進行真理的宣傳,他們的目標是喚起人們的覺悟,讓全國人民都投身到無產階級的革命中去,最終推動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在九一八事變以及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音樂也發揮了異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調動人們的抗日情緒,以形成統一的抗日戰線,中國共產黨大量吸收熱血青年,并在延安建立了魯迅藝術學院,這個學院在早期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并創造了一首又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曲,為抗日的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
二、音樂反映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歷史文明
音樂反映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歷史文明。就拿非洲來說:非洲音樂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粗獷。這是由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環境決定的,也與非洲人的自然、質樸密切相關。此外,非洲的音樂還具有一大特色,就是在他們的音樂中有很強烈的反殖民情緒存在,這主要是因為非洲很多國家都置身于戰爭之中,不斷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略,導致民族內部反侵略情緒旺盛。在不同時期,中國的音樂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夏商時期,音樂舞蹈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的特點,這相較于原始時代,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西周、東周時期,宮廷內部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還設立了不同地位的官職;在周代,音樂不斷生活化,世人廣為傳頌的伯牙彈琴、鐘子期知音的故事就來自于這個時期;秦漢時期,出現了“樂府”,它在繼承周代音樂特色的基礎上,對民間音樂進行了整改,最終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樂府詩;在漢代廣為流傳的是相和歌,在不斷的發展中,演變為絲、竹樂器相伴的“相和大曲”,并有自身的曲體結構;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方音樂不斷得到融合,當時,各族人民在音樂上的交流已經十分普及;在隋唐時期,經濟興旺,政治穩定,音樂達到全面發展的巔峰。總之,不同的時期中國音樂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三、音樂能夠表現一個民族或者地區的文化特征
音樂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音樂表現形式,會像一幅幅精彩的畫卷,不斷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通過音樂,不斷體會那里的民族風情、風俗習慣以及人們的精神風貌。
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擁有56個民族,各民族由于歷史傳統、語言特點等的不同,使得他們形成了不同的風格色彩,有著屬于自身的歌謠、舞蹈以及戲曲,這些不同的表演雖然質樸,卻有很強大的生命力。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風格色彩,可以將中國民歌分為以下六種: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主要處于內蒙古自治區,以內蒙古族的民歌為代表,它主要表現的是北方牧民的質樸、爽朗、熱情以及豪放。2.西部的新疆民歌。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這些民歌充分的與舞蹈相結合,形成活潑、風趣的格調,并不斷吸引人們的眼球。3.西部的藏族民族歌曲。這一民歌曲包括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這類歌曲一般表現出熱情、真摯、動人的特點,此外,這類歌曲富有很強的高原特性,具有很強的節奏性,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比如《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4.西南高原文化民歌區。主要包括云南、廣西、貴州等地的民歌,這些民歌有著古老的文化特色,甚至,有的民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東北部的狩獵文化民歌。主要包括大興安嶺以及小興安嶺一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6.西北高原半農半牧文化民歌曲。這一民歌曲主要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在這些地區,東西文化得到廣泛交流。當然,中國民歌的介紹遠不止這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與文化密切相關。音樂既能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也能反映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歷史文明,此外,它還能表現一個民族或者地區的文化特征,本文就音樂與文化的關系進行探討,旨在反映當下時代的潮流與精神,最終促進中國音樂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雅莉.論市場經濟下的音樂文化現狀[J].學理論,2013,(23).
[2]劉光輝.淺談笙藝術與中國音樂文化之關系[J].北方音樂,2013,(04).
[3]施詠.廬山之外識意趣 閑庭漫步潛心行——劉承華音樂文化學研究述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4,(01).
[4]王巖.淪陷時期哈爾濱音樂文化研究(1932-1945)[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