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增瑄
摘要:聲樂演唱是一種能夠讓人獲得美的感受的藝術形式。它就如同一塊寶石,在沒有經過正確的裝飾處理之前,是不會閃射出耀眼的光芒。要想完美地表現聲樂藝術,做到聲情并茂地演唱,就必須認識到聲樂藝術中情感表現的靈魂和核心作用,做到注情入心,抒情于聲。本文從聲音和情感的關系出發,分析情感表達所應具備的素質修養,進而把握情感的要素,探索如何注情入心,抒情于聲。
關鍵詞:情感 聲音 表現 聲情并茂 注情入心 抒情于聲
一、聲音情感的關系及重要性
聲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真摯的情感是藝術表演靈魂法則和最高技巧。“情感”,廣義上與情緒一樣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狹義上又不同于情緒,是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復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情感與聲音聯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歌唱藝術的原則是“聲情并茂”,“聲”是“情”的物質載體,是歌唱藝術的先決條件;“情”是音樂的表達內容,依托聲音來表達,是歌唱藝術的必要條件。現在很多演唱中往往出現“重聲輕情”或“單聲略情”的情況。很多人在追求聲音的規格及聲樂技巧的同時忽視了情感的表達。其實,在歌唱中情感和聲音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對優秀的歌唱家而言,聲情并茂是聲樂演唱的必要原則要求。《樂府傳聲》說:“不善歌唱,聲無抑揚,謂之念曲,聲無含韞,謂之叫曲”。試想,如果歌唱者的情感表現不足,其演唱就如同呻吟,失去了美感,聽眾便感受不到聲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我們應該認識到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只有注情入心,深刻理解作品情感內涵,把握情感來源,置身于聲與情之中,情由聲出,抒情入聲,才能達到聲情并茂和諧統一,使聆聽者產生情感共鳴,獲得美的享受。
二、聲樂演唱中注情入心,抒情于聲的基本素質
(一)良好的心理素質
馬臘費奧迪曾說:“心理學是聲樂藝術的真正靈魂”。聲樂演唱通過聲音表演來表現音樂內容情感,展現人的內心世界。因此,心理素質必然成為其表達情感的基礎。良好心理狀態下,歌唱者才能將聲樂技巧運用自如,將歌曲情感內容表現的恰到好處。人們常講的“平常心”就是心理素質過硬與否的體現。演唱者不僅要在實踐中鍛煉自己,逐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還要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更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因為心理和生理的狀態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如此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演唱,表達情感。
(二)全面的藝術修養
沒有音樂修養的演唱是蒼白的,毫無感染力,也是沒有藝術靈魂的。全面的藝術修養對于聲樂演唱者而言,能使演唱中情感表達更加深刻到位,演唱效果更加完美。藝術修養的積淀是個長期的過程,涉及的領域是廣泛的。如在文學方面,戲劇方面,音樂方面等多個領域。這就要求演唱者平時多多積累,可選擇性的閱讀文學小說、散文、詩集著作,研究和觀摩藝術表演活動等,啟發自我,體驗總結,以便從中提煉出自己的情感思想得到啟發,在藝術廣度和深度上全面發展,推動聲樂演唱的提高和進步。
(三)豐富的生活經驗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沒有生活的積淀必定沒有情感的積累。俗話說得好:菜做得好不好吃,食客不知道,廚子不能不知,從事音樂工作更是如此。觀眾可能不能感受到你的情感,但演唱者自身要深刻理解歌曲的情感內容,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并升華情感。因此,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必要的,要不斷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在體驗中不斷積累情感經驗,才能在聲樂演唱情感表達中在自我心中產生聯想和共鳴,進而表現出真實的情感,感動每一個聽眾。
(四)豐富的舞臺經驗
聲樂是實踐性很強的藝術,是必須同觀眾見面的藝術。舞臺演出經驗對情感表達的實現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和作用。再好的歌唱家如果在舞臺上表現得過于平淡也不會被世人所推崇,其藝術價值也大打折扣。舞臺經驗是靠平時的參與、觀摩、學習、總結和積累而得來的。優秀的聲樂演唱者,都格外注意舞臺經驗的積累,增加自己的舞臺感,培養駕馭舞臺的能力。所以在其演唱舉手投足間,音樂便能深入人心。
(五)協調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聲樂藝術中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演唱的關鍵部分,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生動、形象、簡潔的肢體語言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好地表達歌曲內涵,抒發情感。平時有意練習美化自己的形體動作,提高肢體語言的準確性,增加表現力。也可以加之自己的理解創新,創造出屬于自己更具情境的肢體風格,做到“聲”、“情”、“舞”的和諧統一。
三、如何在聲樂演唱中注情入心
聲樂藝術的基本素質是基礎性的,長期性的。聲音的情感塑造是演唱成功的首要條件,而情感表達是建立在聲音這個首要條件的基礎上的。認識到了聲音與情感的關系和重要性,我們就要學會如何將二者結合,做到注情入心,抒情于聲。
首先,我們要做到注情入心。所謂心中有情,才能抒情,要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容,從多個方面做好案頭工作,真正把歌曲作品吃透理解透。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理解時代背景內容
音樂不是獨立而存在的,每一首作品的創作構思一定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故事內容。不同時代的作品在感情的處理上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對作品和作者的時代背景了解掌握。其次,作者對其現實生活和人生經歷的感受反映了其作品的情感主旨,因此也要分析理解。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查閱文本及音像資料等途徑,準確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故事內容,才能深刻理解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將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把握到位。
(二)吃透歌詞內容
一首聲樂作品要表達何種情感,在它的歌詞內容上都會有所體現。歌詞是體現情感的重要要素,演唱者只有準確把握好音樂和歌詞內容所蘊涵的情感,才能在演唱時把情感表達地入滋入味。歌詞內容體現出的情感主要來自歌詞的情節和意境。我們要了解歌詞描述的內容,抓住主要情節,把握歌詞描述的意境,明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將其理解入心,從而幫助我們進一步吃透歌曲所蘊涵的情感,注情入心。
(三)分析音樂風格
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就是對藝術特色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當我們拿到一首作品時,要從旋律的高低走向,節奏和速度變化,曲式體彩結構,伴奏織體的豐減等方面入手進行細致的分析,還要明白用什么樣的聲音音色來表現符合此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意向。許多歌曲中,歌唱者的音色變化和對比能為表達歌曲情感做鋪墊作用。
(四)把握民族性與時代性
聲樂作品中的情感都被賦予了時代性和民族性。音樂作品一般都來源于民族民間音樂,因此每一首作品的情感內容都具有民族性。情感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是相互聯系的,我們要將聲樂作品所賦予的時代性與民族性準確把握,由其中提煉出創作者的情感,吸收入心,理解入心,在演唱中唱出群眾的心聲,讓藝術情感的價值得到深度體現。
(五)總結感情基調
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有特定的感情基調,感情基調是整首聲樂作品綜合情感的體現,是情感走向的總趨勢,更是情感主題的高度概括。對情感基調的把握,只停留在歌詞、音樂風格等表面內容是不能深刻地理解體驗的。只有由淺入深,從局部分析到整體概括,才能有真正的情感體驗,心領神會進而有感入心。
以上幾方面的論述能有效幫助我們體會聲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做到注情入心。
四、如何在聲樂演唱中抒情于聲
在我們的腦海里已經對歌曲要表現的感情有了整體確切的認識和感悟。那么就應該在實際演唱中將聲音和情感完美地結合,做到抒情于聲,聲情并茂。
(一)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
伊麗莎白·卡蘭德曾說過:“只有拋掉一切個人的因素才能客觀,而客觀才能像原來作曲家的心靈流露出來的那樣清晰地把作品完全傳遞給觀眾。”所謂全身心的演唱,就是要排除雜念和干擾,消除一切緊張和不利因素去充滿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演唱,集中注意力在演唱上,才能把心中的情感投入到歌聲當中,做到抒情入聲。
(二)提高個人想象力
音樂藝術的表現是通過聲音與表現對象之間的比擬、象征、模仿的關系來實現的,想象則是使這些關系得以實現的中介橋梁。歌者對聲樂作品的情感體驗,意境領會,情感共鳴和感情表達都離不開想象的作用。演唱者想象越豐富,其對聲樂作品內涵感情的體驗就越清晰,如此演唱才能情真意切,聽眾從歌者的聲音中感受到的情感意境也就越鮮明。因此,只有置身于歌曲描繪的意境中,發揮想象力,準確體驗作品的情意,才能通過聲音呈現出內心的情感。
(三)真情的投入
歌唱的關鍵在于情真意深,情真意深本來就是一種美感。總的來說,真情的表達是以上內容的一個升華,通過演唱作品前期必不可少的案頭工作,在演唱中用真心體會領悟而來的情感來表現。以聲傳情,以情感人,使聲與情融洽結合,達到整體藝術水平的最好效果,在此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真情的投入與表達。
一首聲樂作品,不管歌詞多么優雅,故事多么感人,旋律曲調多么動人,如果不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將情感與聲音相結合,注情入心,抒情于聲。其演唱也不能達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境界是個艱辛復雜的過程,還需要在實踐——領悟——再實踐——再領悟的往復循環中總結升華,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