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燕
摘要:舞蹈是一門表演的藝術,在舞臺上進行表演,乃是其基本的屬性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舞蹈藝術實踐卻始終都是一個薄弱的環節,給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帶來了不良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從舞蹈藝術實踐的重要性和意義談起,分析了當下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對如何加強和完善該環節,進行了具體的思考。
關鍵詞:舞蹈藝術實踐 重要性和意義 不足之處 思考和建議
一、舞蹈藝術實踐的重要性和意義
所謂實踐,是通過改造客觀對象來滿足主觀需要,實現主觀目的的一種對象化活動。而舞蹈藝術實踐,通俗的說,就是舞蹈者利用自己的舞蹈知識和技能,在舞臺上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其對于高校舞蹈教學來說,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著多方面積極意義的。一方面,公開表演是舞蹈藝術的根本屬性,舞蹈專業的學生理應具備這種素質和能力。但是從實際來看,多數學生都在課下的練習中表現得較為熟練和從容,但是一到了真正演出時,水平的發揮就會大打折扣。比如由緊張導致的動作變形,甚至遺忘等,都對表演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從舞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來看,他們今后大多都會從事和舞蹈密切相關的職業,如舞蹈演員、舞蹈教師等等,無論是在表演還是教學中,都需要以扎實、嫻熟的舞蹈能力作為基礎,如果一個舞蹈者僅是理論知識十分豐富,或者在臺下表演的十分完美,但是一到了臺上,卻連正常的表演都難以保證,顯然是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所以說,完善實踐環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既是舞蹈本質的藝術特征使然,更是當代社會對舞蹈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對完善舞蹈藝術實踐環節的思考和建議
(一)學校方面
作為學校方面來說,應該充分認識到藝術實踐對舞蹈學習的重要意義,努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對各類實踐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開展好各類藝術實踐活動,是需要以一定的場地和設施作為基礎的。比如舞蹈教師、音樂廳等等。對此學校應該拿出專項資金,對各類設施進行建設和完善,并委派專人進行管理。保障其能夠長久、正常的運行,以充分滿足各類實踐的需要。其次是積極開辟校外的實踐基地。每一所高校的所在地,都有各種各樣的文藝團體,而人才的匱乏則是這類藝術團體最大的短板。所以應該由學校出面,和這些單位建立積極的聯系。一方面,能夠將其發展為一個實踐基地,避免學生自己實踐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則有效解決了這些文藝團體人員短缺的問題,從客觀上推動了地方舞蹈文化的發展,可謂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最后,則是校園各類舞蹈實踐活動的積極開展。學校應該牽頭團委、舞蹈院系和公共藝術中心等多個部門,以各類舞蹈社團為依托,在校園內積極開展各類舞蹈實踐活動。對此可以效仿當前備受大學生推崇的選秀節目,從海選開始,經過層層選拔之后,直至評出最后的總冠軍。每當重要比賽時,學校領導應該親臨現場,以顯示出對活動的充分重視,而且還要對獲獎者予以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園網站等多種媒體,營造出一個熱烈的氛圍,并使之逐漸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通過這三個方面,能夠為各類舞蹈藝術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之朝著一個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二)教師方面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其對于藝術實踐的認識和行為,將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國家教育部門多次要求,要對一些實踐性較強專業的教師,進行雙“師型”的師資建設。即教師本身不但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有著充足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來說是尤為必要的。
首先是樹立起一個正確的理念,即對舞蹈教學本質目標的正確認識。之所以進行舞蹈教學,表面上看是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某些舞蹈動作和知識。而從本質上看,能夠將這些技能和知識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而藝術實踐則是實現這一根本目的的唯一渠道。在樹立起這種觀念之后,就要在教學中予以徹底的貫徹和實施,使各項實踐活動的開展真正落實到實處。其次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前文中提到,學校可以積極擴展校外的實踐基地,而教師則可以充分利用好校內現有的各種資源。比如每一個舞蹈教師都帶多名學生,對此完全可以開展相關的表演或比賽活動。可以全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從舞蹈編排到演出準備,從舞臺表演到表演后的總結,都全部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僅在必要的時候給與一定的幫助。通過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獲得全面的提升,對于真正的舞蹈實踐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最后是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多數舞蹈教師都是科班出身,并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充分滿足的教學的需要。但是從實踐能力的角度而言,卻存有兩個方面的不足。一個是教師在求學期間,和他們面前的學生一樣,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實踐訓練,在實踐能力上本身就存有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受到教學的影響,很多教師都難再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表演,無論是觀念還是技能,都和當下的舞蹈表演需要產生了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兩個方面的不足,主動參加到舞蹈實踐中來,一方面使自己的實踐素質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另一方面則給學生以表率和示范,獲得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三、課程設置方面
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所以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從當下的教學實際來看,多數學校的舞蹈專業中的實踐課程,都被放在了最后一年。其本意是不難理解的,意思是說,學生在經過了兩年到三年的知識和技能訓練后,具備了實踐的基礎,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更好的應用于實踐中。本意雖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大學生涯的最后一年,往往都是學生們最為忙碌的一年,或者忙著考研,或者忙著找工作,難有時間和精力真正進行舞蹈實踐,而且實踐類成績在整個考評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不會給學生以壓力,所以整個舞臺實踐就流于了形式。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變革現有的課程體系,將舞蹈實踐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在學生們尚不具備舞臺表演能力的初級階段,可以開設一些理論類課程,如表演學、舞美基礎知識等等,讓學生積累一定的舞臺表演知識。另一方面,則要將實踐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學會了某一個動作或動作組合之后,教師就可以找出相應的舞蹈片段,讓學生在作品中感受動作的運用,并進行模仿,將動作還原到作品中,這也是實踐的一種有效形式。最后是定期開展實踐,可以以時間或教學內容為標準,定期開展舞臺實踐,并將實踐表現作為成績評定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多種類型的實踐類課程,在數量和要求程度上和理論類課程相一致的時,學生自然就會形成對其的充分重視。
綜上所述,舞蹈藝術之所以能夠有上千年的歷史,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這門藝術所具有的實踐性特征。如果所有的舞蹈都是在某一個房間里進行學習、訓練和表演,那么舞蹈藝術是絕不可能流傳至今天的。所以說,公開表演是舞蹈藝術的本質屬性,能夠在舞臺上從容自如的進行表演,更是一個舞蹈專業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切實加強和完善舞蹈藝術實踐環節,已經成為了當下高校舞蹈教學的關鍵所在。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從多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用,引起更多舞蹈教師的充分重視,為高校舞蹈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葉靜.淺議舞臺實踐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2,(05).
[2]陳雅先,潘妍娜.創設新型音樂舞蹈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討[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5).
[3]李濤.試論“舞臺藝術實踐”對舞蹈學習的積極作用[J].大舞臺,2011,(01).
[4]張婧.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改革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