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霞
生物是一門不參加中考的科目,與語數外理化科目相比,大多數學生視其為“副科”,對生物學習缺乏一定的外在動力。因此,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面臨著很多問題,如課時少、不允許布置課外作業等,處境很不樂觀。在此形勢下,要想讓學生獲得基本的生物學知識,掌握相應的生物學技能,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大膽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呢?下面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課前認真備課,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
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就必須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我在備課前先將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等資料仔細地閱讀、理解,研究生物課程標準,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并且結合學生實際,系統科學地整理課堂教學的內容。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重點在于教學過程的設計。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要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另外,還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并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使教學方案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
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還包括教具準備、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等。設計出可行的教學方案,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
二、課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當學生對某學科的知識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心情愉快、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前提。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呢?下面我談談幾點做法。
第一,教師精心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在學習《植物的開花和結果》時,我先用幻燈片自動放映中國的“十大名花”,并伴有輕音樂,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欣賞,接著用幻燈片放映桃花、桃子的圖片,然后設問:為什么有些植物開花之后會結果?花是怎樣產生果實的?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快速投入學習中。
第二,教師充分聯系現實生活和社會熱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時,我提問:家里的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的內壁上就會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這種源于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又如,在學習《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時,我先給學生觀看三聚氰胺事件的短片,讓學生了解該事件中孩子的受害情況,使學生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進而明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第三,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節時,該節內容是開放性內容,如果教師一味去講,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課堂教學效果很不樂觀。對此,我改變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搜集、整理資料,發表個人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小組討論、成果展示等活動,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這樣教學效率自然就會進一步提高。
第四,教師應及時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保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全班學生分成4人一組的小組,然后通過每個人的表現,給小組加分,最后評選出優秀小組,并給予適當的獎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后及時反思教學過程
課后反思是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高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每節課結束時,捫心自問:我的教學高效嗎?有沒有比這更高效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有哪些創新?教學設計上是否有需要添加或刪減的地方?教學計劃是否合理?知識點上是否有遺漏?等等。寫好教學心得體會,認真分析研究,揚長避短,以便找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方法,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如在學習《消化和吸收》一課時,關于食物消化的過程,我在七(1)班先讓學生預習、合作探究,然后多媒體展示結論,但效果不太理想。看來如此抽象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要用精煉得當的講授法才能講解清楚。所以在七(2)班上此課時我同樣先讓學生預習、合作探究,然后我做適當講解,最后多媒體展示結論,這樣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前備好課、課后認真反思,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高效初中生物課堂。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