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要:泗州戲是流行于安徽北部的一種地方戲曲,《拙大姐》是五十年代初創作的優秀的泗州戲劇目之一。一個優秀的劇目除了具有優美的唱腔,還要有優秀的樂隊伴奏,50年代初泗州戲已有了專業的民族樂隊伴奏,樂器二胡的加入使泗州戲的唱腔音樂更加優美,渾厚,更有助于角色的塑造。本文從泗州戲《拙大姐》中的音樂片段淺析二胡伴奏的特殊處理。
關鍵詞:泗州戲 《拙大姐》 二胡伴奏
泗州戲是流行于安徽北部的一種地方戲曲,這朵戲曲之花以其獨特的唱腔和優美的旋律在皖北這片土地上已盛開200余年,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泗州戲的形成乃是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認為泗州戲早先經邱、葛、張三位民間藝人,把當地許多優美動聽的民歌、小調和民間曲調“獵戶腔”、“太平調”等揉合成一種新的民間說唱,后來分別傳到皖北、魯南、蘇北,形成安徽的泗州戲,山東的柳琴戲,蘇北的淮海戲。安徽的泗州戲在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批準作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泗州戲的伴奏樂器,初期只有木板、土琵琶,均由演員兼奏。隨著泗州戲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音樂伴奏逐漸由專業演奏者演奏,充分為演唱者減輕負擔,使其能夠更加投入地表現泗州戲的唱腔。50年代初,增加了二胡、笛子、高胡、嗩吶等樂器,形成了專業的民族樂隊伴奏。泗州戲的主奏樂器是土琵琶,也稱柳琴,土琵琶的伴奏音色特點是穿透力與顆粒感較強,可以根據唱腔自由彈奏骨干音型,但流暢與圓潤之感略有欠缺,而樂器二胡的加入使泗州戲的唱腔音樂更加羽翼豐滿,更加流暢綿長。首先,二胡的快慢弓音色特點有助于泗州戲唱腔音樂的表現。二胡慢弓演奏的音色具有圓潤、渾厚、綿長、悲涼的特點,能夠很好地表現優美的敘事性較強的慢板唱腔和泗州戲獨具特色的“拉腔”唱腔。二胡快弓演奏的音色具有活潑、喜慶的特點,能夠很好的表現歡快、高興的二行板唱腔。其次,二胡的音色與人聲十分相似,其對泗州戲唱腔音樂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在聽覺上給人帶來悅耳的柔和的和聲效果。再者,二胡有豐富的演奏技巧,如滑音、揉弦、顫弓等技巧,滑音分大滑音和小滑音,揉弦有快揉、慢揉和慢揉漸快等。二胡演奏技巧對劇中情感氣氛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矛盾沖突的變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下將從泗州戲《拙大姐》中的音樂片段分析二胡伴奏的特殊處理。
泗州戲《拙大姐》是50年代時創作的,主要講述的是剛過門的新娘王素梅與婆婆之間發生的矛盾沖突,后經老公公的調節,婆媳關系又重歸于好。新娘王素梅性格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甚至有些“男兒樣”,從唱詞中可以得出這一結論——“要想吃棗就上樹,要想登高就爬墻;家務活兒不想干,提不動針線會武行。”婆婆看兒子經商不在家,來找兒媳嘮家常。順便帶來一塊蘭布,讓新娘王素梅給自己的丈夫做一套衣服。不想褲子一條腿短,一條腿長;褂子有三個袖口。婆婆看到衣服大發雷霆,又打又罵,正在矛盾沖突最激烈時,老公公出現并說服老婆婆:“莫吵鬧,莫聲張,誰也不是天生就會把家當”,最終婆媳和好如初。從整個劇情可以看出三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富有喜感的拙大姐王素梅、對兒媳嚴格要求的婆婆和善解人意、講道理的老公公。伴奏樂器二胡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其自身特色演繹不同的人物形象呢?
一、 拙大姐——王素梅的形象塑造
(一)顫弓的運用
在泗州戲《拙大姐》的小前奏部分由樂隊伴奏,開頭由嗩吶齊奏,二胡幫腔演奏,嗩吶的音色明亮,甚是尖銳,聽上去不夠柔和,在樂句中第四拍小字一組“1”的演奏上運用二胡顫弓技巧,能夠在音色上潤色嗩吶的尖銳,襯托即將出場人物開朗善良的性格。譜例如下:
(二)自由轉調技巧的熟練運用
在嗩吶齊奏后的第十小節自由轉調為G調,轉調后與D調的主音相同,亦稱D徵調,這是泗州戲的特色——自由轉調,在戲曲前奏中出現轉調或暫時轉調,有助于與唱腔形成調性色彩對比,使唱腔音樂更加豐富多彩。然而二胡的演奏者需要熟練掌握調式調性的自由轉換,才能與唱腔融為一體,起到完美襯腔的效果,襯托出新娘王素梅活潑可愛、富有喜感的形象。譜例如下:
(三)快弓的運用
泗州戲中常用老腔過門,老腔過門速度很快,二胡伴奏適合運用輕巧的快弓演奏,從而增加音樂的顆粒感,呈現出生動活潑的畫面。不易施加太大力量突顯過門伴奏,為此影響速度,增加拖拉感覺。譜例如下:
(四)墊指滑音、下滑音和大滑音的運用
新娘王素梅出場前,樂隊伴奏已烘托出喜慶的氣氛,王素梅的唱詞在喜慶之余又多了點潑辣與滑稽。二胡伴奏在唱腔開頭運用了墊指滑音和小三度的下滑音,給人物的形象塑造增加了俏皮滑稽之感。墊指滑音用在小字二組的“2”和小字一組的“7”之間,上滑音用在小字一組的“3”和“5”之間。譜例如下:
在王素梅做衣服這一段,全段大部分由樂隊伴奏,王素梅在舞臺上淋漓盡致地表演做衣服的過程——裁剪、搓線、認針、縫衣。特別在拙大姐把針韌上線,線穿上針鼻后,她把線從舞臺的一邊拉到另一邊,笨手笨腳的樣子讓觀眾苦笑不得。在拙大姐把線從舞臺的一邊拉到另一邊搓線時,二胡用大滑音慢滑為其表演伴奏,把拙大姐的笨手笨腳形象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譜例如下:
(五)揉弦與慢弓的運用
在連板起的過門,加入了二胡的揉弦技巧,揉弦技巧對音色起到潤色的作用,使音色聽起來更加柔和溫潤。此時劇情的發展已和前面王素梅喜慶出場的場面有明顯的對比。這時王素梅正面對蘭布發愁,蘭布是婆婆買來讓她給自己的丈夫做衣服的,但她不知怎么做又不好拒絕,無奈之下只好答應。過門加入二胡的揉弦技巧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主人公憂心忡忡的困境。在速度上也由之前的快弓變為慢弓,也形象的反映了主人公不知如何是好的復雜心理。在演奏過門第一個音小字一組的“3”時,加入揉弦同時把附點的時值變為氣口的時值,弓子稍加停頓,會更加體現主人公內心的波折感。譜例如下:
二、嚴格婆婆的形象塑造
(一)顫弓的運用endprint
當婆婆看到兒媳王素梅為兒子做的衣服時,火氣不打一處來,婆婆的一句念白后小字二組的“2”運用二胡的顫弓,顫弓延續了婆婆氣憤的情感,顫弓的運用也形象的延續了婆婆氣的發抖的樣子,給予觀眾想象的空間。在婆婆的唱段中顫弓的運用有很多,有的是彌補唱腔感情的不足。譜例如下:
(二)頓弓的運用
頓弓的演奏技巧是有力而短促,頓弓的運用恰好表現了婆婆又生氣又著急的心情,觀眾此時能充分感覺到婆婆已被氣的火冒三丈。譜例如下:
三、 講公道的老公爹形象塑造
(一)慢弓與揉弦的運用
老公爹的及時出現把激烈的矛盾沖突和平化解,感情基調也由緊張嚴肅變為溫暖和睦了。這時二胡的弓法技巧也由快弓變為柔和的慢弓。老公爹甚至唱出了泗州戲中最令人陶醉的唱腔——怡心調。讓觀眾聽上去很舒心。譜例如下:
1=D
(二)男唱腔尾音翻高八度的演奏
翻高八度的演奏在男唱腔中是一種常見的演奏方式。由于男唱腔演唱的音調要比女唱腔演唱的音調低,作曲者不可能因為幾句唱腔音樂而隨意轉調,這時就要靠二胡演奏者的隨機應變能力,將二胡上沒有的低音翻高八度演奏,如一段D調的唱腔,樂句中出現小字組的“6”,二胡的內外弦上都沒有此音,內弦上的最低音是小字一組的“1”,此時必須翻高八度演奏為小字一組的“6”。譜例如下:
1=D 2/4
以上是針對泗州戲《拙大姐》中的伴奏樂器二胡伴奏的簡單見解,還需要更多的二胡演奏者們去研究,把二胡伴奏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每位演奏者也要知道伴奏是為唱腔服務的,上文闡述的二胡的弓法和演奏技巧都是為每位角色的唱腔音樂而服務的,從而襯托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二胡伴奏者需要掌握“襯、托、保、補、墊”等技巧,使得演員在人物的角色塑造上更加完善,同時好的二胡伴奏者可以幫助演唱者在節奏、音準、速度等方面有所依托,也可以使唱腔與間奏之間更加連貫,使旋律更加流暢豐富,從而使觀眾的聽覺感知也頗為豐富,只有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泗州戲才能長遠的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友鶴.淺談泗州戲音樂唱腔特點[J].安徽新戲,2001,(05).
[2]蔣宗霞.淺談泗州戲的源流及藝術表現[J].戲曲研究,2006,(02).
[3]張輝.淺談二胡怎樣在泗州戲中發揮作用[J].戲劇研究,2011,(08).endprint
當婆婆看到兒媳王素梅為兒子做的衣服時,火氣不打一處來,婆婆的一句念白后小字二組的“2”運用二胡的顫弓,顫弓延續了婆婆氣憤的情感,顫弓的運用也形象的延續了婆婆氣的發抖的樣子,給予觀眾想象的空間。在婆婆的唱段中顫弓的運用有很多,有的是彌補唱腔感情的不足。譜例如下:
(二)頓弓的運用
頓弓的演奏技巧是有力而短促,頓弓的運用恰好表現了婆婆又生氣又著急的心情,觀眾此時能充分感覺到婆婆已被氣的火冒三丈。譜例如下:
三、 講公道的老公爹形象塑造
(一)慢弓與揉弦的運用
老公爹的及時出現把激烈的矛盾沖突和平化解,感情基調也由緊張嚴肅變為溫暖和睦了。這時二胡的弓法技巧也由快弓變為柔和的慢弓。老公爹甚至唱出了泗州戲中最令人陶醉的唱腔——怡心調。讓觀眾聽上去很舒心。譜例如下:
1=D
(二)男唱腔尾音翻高八度的演奏
翻高八度的演奏在男唱腔中是一種常見的演奏方式。由于男唱腔演唱的音調要比女唱腔演唱的音調低,作曲者不可能因為幾句唱腔音樂而隨意轉調,這時就要靠二胡演奏者的隨機應變能力,將二胡上沒有的低音翻高八度演奏,如一段D調的唱腔,樂句中出現小字組的“6”,二胡的內外弦上都沒有此音,內弦上的最低音是小字一組的“1”,此時必須翻高八度演奏為小字一組的“6”。譜例如下:
1=D 2/4
以上是針對泗州戲《拙大姐》中的伴奏樂器二胡伴奏的簡單見解,還需要更多的二胡演奏者們去研究,把二胡伴奏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每位演奏者也要知道伴奏是為唱腔服務的,上文闡述的二胡的弓法和演奏技巧都是為每位角色的唱腔音樂而服務的,從而襯托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二胡伴奏者需要掌握“襯、托、保、補、墊”等技巧,使得演員在人物的角色塑造上更加完善,同時好的二胡伴奏者可以幫助演唱者在節奏、音準、速度等方面有所依托,也可以使唱腔與間奏之間更加連貫,使旋律更加流暢豐富,從而使觀眾的聽覺感知也頗為豐富,只有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泗州戲才能長遠的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友鶴.淺談泗州戲音樂唱腔特點[J].安徽新戲,2001,(05).
[2]蔣宗霞.淺談泗州戲的源流及藝術表現[J].戲曲研究,2006,(02).
[3]張輝.淺談二胡怎樣在泗州戲中發揮作用[J].戲劇研究,2011,(08).endprint
當婆婆看到兒媳王素梅為兒子做的衣服時,火氣不打一處來,婆婆的一句念白后小字二組的“2”運用二胡的顫弓,顫弓延續了婆婆氣憤的情感,顫弓的運用也形象的延續了婆婆氣的發抖的樣子,給予觀眾想象的空間。在婆婆的唱段中顫弓的運用有很多,有的是彌補唱腔感情的不足。譜例如下:
(二)頓弓的運用
頓弓的演奏技巧是有力而短促,頓弓的運用恰好表現了婆婆又生氣又著急的心情,觀眾此時能充分感覺到婆婆已被氣的火冒三丈。譜例如下:
三、 講公道的老公爹形象塑造
(一)慢弓與揉弦的運用
老公爹的及時出現把激烈的矛盾沖突和平化解,感情基調也由緊張嚴肅變為溫暖和睦了。這時二胡的弓法技巧也由快弓變為柔和的慢弓。老公爹甚至唱出了泗州戲中最令人陶醉的唱腔——怡心調。讓觀眾聽上去很舒心。譜例如下:
1=D
(二)男唱腔尾音翻高八度的演奏
翻高八度的演奏在男唱腔中是一種常見的演奏方式。由于男唱腔演唱的音調要比女唱腔演唱的音調低,作曲者不可能因為幾句唱腔音樂而隨意轉調,這時就要靠二胡演奏者的隨機應變能力,將二胡上沒有的低音翻高八度演奏,如一段D調的唱腔,樂句中出現小字組的“6”,二胡的內外弦上都沒有此音,內弦上的最低音是小字一組的“1”,此時必須翻高八度演奏為小字一組的“6”。譜例如下:
1=D 2/4
以上是針對泗州戲《拙大姐》中的伴奏樂器二胡伴奏的簡單見解,還需要更多的二胡演奏者們去研究,把二胡伴奏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每位演奏者也要知道伴奏是為唱腔服務的,上文闡述的二胡的弓法和演奏技巧都是為每位角色的唱腔音樂而服務的,從而襯托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二胡伴奏者需要掌握“襯、托、保、補、墊”等技巧,使得演員在人物的角色塑造上更加完善,同時好的二胡伴奏者可以幫助演唱者在節奏、音準、速度等方面有所依托,也可以使唱腔與間奏之間更加連貫,使旋律更加流暢豐富,從而使觀眾的聽覺感知也頗為豐富,只有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泗州戲才能長遠的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友鶴.淺談泗州戲音樂唱腔特點[J].安徽新戲,2001,(05).
[2]蔣宗霞.淺談泗州戲的源流及藝術表現[J].戲曲研究,2006,(02).
[3]張輝.淺談二胡怎樣在泗州戲中發揮作用[J].戲劇研究,2011,(08).endprint